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與高職旅遊管理專業人才素質論文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根,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是旅遊工作者的重要職責,也是提升旅遊品質的根本保障。在旅遊熱和傳統文化熱升溫的形勢下,高職旅遊管理專業傳統文化教育已不容忽視。高職旅遊管理專業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是:打造職業特色;提升職業素養;培養合格的傳統文化的保護者、傳承者和宣導者。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高職旅遊管理專業人才素質的重要內容,既培養做人的基本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也培養職業基本技能,可持續發展的素質,對培養有特色的高素質高職旅遊專業人才有重要的意義。
一、傳統文化與旅遊的關係
旅遊是一種社會交往的行為,究其本質,是一種文化行為。文化含量越來越成為旅遊業發展的主流,弘揚傳統文化是當今旅遊業的主題。
旅遊與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絡。傳統文化孕育了傳統旅遊,中國的傳統旅遊根植於傳統文化。在中國,旅遊從來就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將旅遊活動與哲學、文學、宗教、藝術及至民俗等等聯絡起來,如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提出“父母在,不遠遊”,讓中國的傳統旅遊者的腳步大多侷限於所生活的周邊地區;如提倡仙遊的道家,為煉製丹藥得道成仙遍訪奇山異水;不管是帝王的封禪巡遊,還是節俗之旅如清明時節的祭祖、重陽節的登高,民俗和旅遊緊密相連。
傳統文化又是旅遊的靈魂與重要內容。不同旅遊地就有不同特色的傳統文化,旅遊是傳統文化的載體與傳播渠道。不管是官員的宦遊,還是平民百姓的遊學,都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留下了無數詩文瑰寶和人文景觀,如白居易、蘇軾在杭州為官,便留下了“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詩歌和白堤、蘇堤。
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2020年中國將會是全球入境旅遊第一大國,出境旅遊第四大國。弘揚傳統文化,是中國旅遊業的重要工作。傳統文化教育是提升高職旅遊人才素質的重要內容。
二、傳統文化教育與高職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關係
高職院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可以概括為:培養能夠在各級各類旅遊企業單位第一線從事管理、服務工作的應用性高階專業人才——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適應地方旅遊業的發展,具有現代旅遊的理念及素質,熟悉現代旅遊經營管理與手段,並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應變能力與一定的創新能力。
《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教社科[2014]3號)指出: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愛國、處世、修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三個主要內容。一是開展家國情懷教育,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引導青少年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二是開展社會關愛教育。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引導青少年學生形成樂於奉獻、熱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風尚。三是開展人格修養教育,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引導青少年學生堅韌豁達、奮發向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透過家國情懷、社會關愛和人格修養三個層面的教育,培養自信、自尊、自強,講文明、有愛心、知榮辱、守誠信、敢創新的高素質中國人。
高職院校旅遊專業是培養旅遊人才的重要陣地,撐起了高等旅遊教育的半壁江山。作為培養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宣導者的旅遊管理專業,需要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來提升旅遊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升旅遊管理專業建設內涵。
隨著中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過去的觀光遊、休憩遊、度假遊等已發展到比較高層次的文化旅遊。旅遊業要得到長足的發展,必須深度挖掘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而傳統文化是個巨大的寶庫,旅遊的全球化或是本土化,都是文化選擇一種的價值尺度或標準,這種價值尺度或標準必然帶來相應變化。而旅遊管理專業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選擇的過程,即依據一定的價值標準或尺度,透過不同文化形式和內容的選取、傳承來培養對該文化有親和力且能夠繼續將這種文化傳承下去的人。
儘管我國的高職建設近年來得到了長足進步,但高職旅遊管理專業的建設還正“摸著石頭過河”,和企業“聯姻”不夠,沒有完全與市場對接,對於傳統文化教育對於旅遊管理專業的建設的作用還尚不完全明晰。培養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的旅遊管理人才,能推動旅遊管理專業自身特色化。培養傳統文化傳承人、宣導員,就是要強化文化、旅遊、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絡,透過傳統文化學科專業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研究併發揮旅遊在文化傳承機制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推動文化產業化和旅遊管理專業自身特色化的不斷髮展。
三、高職旅遊管理專業人才素質培養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
高職旅遊管理專業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是:打造職業特色,提升職業素養,培養合格的傳統文化的保護者、傳承者和宣導者。
(1)打造職業特色
要打造傳統文化教育的旅遊職業特色,要求教師應勢利導,在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時,與景區景點的傳統文化內涵相聯絡,如在講道教文化時,可以聯絡湖南導遊證考試必背十三篇導遊詞之一的蘇仙嶺來成為生動可感、活學活用的知識。蘇仙嶺本名牛脾山,西漢文帝時,郴州人蘇耽在此修道成仙,就改名蘇仙嶺。蘇仙嶺的名稱中的“仙”、蘇仙觀的名稱中的“觀”、蘇仙嶺的金字招牌“天下第十八福地”中的“福地洞天”等都是道教特有的概念,蘇耽懸壺濟世、得道成仙的故事也是道教特色的故事。講儒家文化時,可以聯絡嶽麓書院景點和掌故來分析,如大廳中央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思想出於先秦的儒家,在《論語》、《中庸》、《孟子》及郭店竹簡的“性自命出”篇中均可發現其淵源。
(2)提升職業素養
傳統文化是中國旅遊的靈魂和載體,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應具體比較高的傳統文化素養,才能在將來更好地為旅遊者服務,為旅遊者提供較高水平的旅遊指導。在提升職業素養上,傳統文化教育以“應知、應會、夠用”為標準。
應知:應知中國傳統文化中與各個經典景點相聯絡的思想、政治、哲學等基礎知識。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滲透到了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論是吃喝住行,還是風俗禮節,無一不顯。經典景點的建築、碑林、戲劇、民歌,都會帶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色彩。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要掌握基本的中國傳統文化常識,如古代山水詩詞對聯、中國儒釋道思想、中國傳統民俗禮儀等。
應會:要掌握中國傳統文化裡的一些藝術形式,不是止於知識的瞭解,還在於有再現的能力或是賞析的能力,如相聲、茶藝等,不僅要了解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表演能力;如書法、戲劇等,不止於知識的瞭解,還要能做到會賞析,對特定的藝術作品有見解;如詩詞歌賦,不僅要了解常識,還要會吟誦,且要達到一定的`藝術水平。東南大學旅遊系教授喻學才發表的《旅遊學界需要提升國學水平》,為保證國學學習的時間,建議分為核心課程、選修課程和行業統考課程幾個層次。認為高等院校旅遊專業的課程設定文化類課程過少,有的學校僅用大學語文替代文化課,有的學校則用遊記選讀一門選修課替代文化教育。建議增開旅遊史、古代建築常識、金石書畫鑑賞等旅遊從業者必須掌握的應知應會知識。
夠用:對於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不用深入研究,只知其然,而不要求知其所以然,能達到在帶團時能給遊客講解一般常識、生動有趣的故事為度。對於高職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要求掌握至少一項傳統文化特殊技藝,藝可以不在於精,而在於和遊客交流時讓遊客心悅誠服。
(3)培養合格的傳統文化保護者、傳承者和宣導者
傳統文化是中國旅遊的巨大的寶庫,旅遊的全球化或是本土化,都是文化選擇一種的價值尺度或標準,這種價值尺度或標準必然帶來相應變化。中國旅遊要立於世界之林,中國傳統文化與旅遊結合的緊密度還需加強。旅遊管理專業傳統文化教育依據一定的價值標準或尺度,透過選取傳統文化的形式和內容來培養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親和力的保護者、傳承者和宣導者。在旅遊的開發中,傳統文化的過度開發或開發不夠,都不利於旅遊業的發展,旅遊管理專業在傳統文化教育中,首先要注意如何保護旅遊資源的傳統文化內容和形式,其次是傳承和宣導非物質文化遺產。
四、傳統文化教育是提升旅遊專業從業人員素質的重要內容
(1)培養做人的基本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精神的根,物質的本。我們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為準則都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學為軸心,以道學釋學為輔,讓我們大多數中國人養成了貴和尚中的思維習慣,把“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自強不息的精神、仁厚愛人的行為習慣帶入到了日常生活行為、待人接物之中。
中華民族極具個性特色的思維習慣就是貴和尚中。《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和是寬,和是理,和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自我身心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核心。中國人以此來平衡家庭、財產、感情等諸多問題。《中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 主張處理事情不偏不倚,後來“中庸之道”成為儒學的核心倫理觀之一,強調人們透過自我修養,從而寬容忠恕,達到至善至誠至仁至勇的境界。
旅遊行業信奉“遊客至上”,這不能成為一句空話,只有養成了貴和尚中的思維習慣,才能設身處地地為遊客作想,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平和地處理在服務中發生的意外情況,做到讓遊客高高興興出遊。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是非常神秘的遺傳密碼,代代相傳,傳統文化不僅培養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做人的基本素質,還能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2)培養職業基本技能
宣傳傳統文化,掌握傳統文化知識和技能,是旅遊行業從業人員必備的素質。
傳統文化知識與傳統文化技藝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熟悉掌握了傳統文化知識,才能熟悉並熱愛傳統文化技藝;掌握了傳統文化技藝,才能更加高效地內化傳統文化知識。
傳統文化作為固態或動態的留存,首先我們要了解,其次要提高高職旅遊管理專業學生鑑賞的能力,最後倡導學生掌握繪畫、雕塑、戲曲、民歌、茶藝等技藝,尤其是民歌、地方戲等比較容易掌握的技藝。
傳統文化知識和技能的考量,已經成為了高職旅遊人才素質的標準之一。2013-2015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導遊服務專案比賽由導遊講解、即興演講、現場知識問答、文化知識測試和才藝展示五部分組成,分值分別為60分、10分、5分、10分、15分。傳統文化知識是貫穿在各個專案中,其中文化知識測試環節是進一步強調文化的重要性,強調導遊員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宣導者角色。
(3)培養可持續發展的素質
傳統文化教育,有著“潤物細無聲”的特點,它的即時性作用不能特別明顯地表現出來,它是作為一種可持續性發展的能量,對於每一箇中國人尤其是旅遊從業人員都是終身有益的。傳統文化是深不見底的,在宣導傳統文化的時候,我們要儘量做到正本清源,高職傳統文化教育在深度和廣度上都要有所拓展,在活動形式上也要有所拓展,如舉辦傳統文化專題講座、傳統節俗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