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教學實錄
師:先請同學們聽寫四組詞語。老師一組一組地念,每組四個詞,同學們要認真聽、用心記,想想每組四個詞之間有什麼聯絡。
(老師依次念四組詞,每組只念一遍:
(1)蟬
悠閒
自由自在
(2)螳螂
拱著身子
舉起前爪
(3)黃雀
伸長脖子
正要啄食
(4)侍奉吳王的少年
拿著彈弓
瞄準)
同學們聽寫得很認真,老師獎勵大家一組詞(學生都開心地笑了):
不堪設想
隱伏著禍患
恍然大悟
師:現在請同學們對照螢幕上出示的詞語,自己批閱,全對的打個“☆”。(學生對照出示的詞語,進行自我批改。教師將幾位同學的聽寫作業透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扼要地評點。)
師:春秋時期,吳王不聽眾大臣的勸阻,執意攻打楚國。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靈機一動,對吳王講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吳王一聽便打消了伐楚的念頭。這是怎樣一件事呢?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聽、用心記,待會兒請你來講這個故事。
(老師邊講故事,邊出示圖畫和剛才學生聽寫的五組詞語。)
花園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它的身後。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它的身後。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侍奉吳王的少年拿著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呢。
師:同學們聽得很專心,相信大家把故事內容都記住了。不過,為了讓大家講得更好,老師還是請同學們根據這幅圖,自己來練講一遍,儘可能地用上剛才聽寫的幾組詞語。(學生大聲地練講故事。)
師:現在誰願意來講這個故事?(學生爭先恐後地舉手。)
生:花園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趴在高高的枝幹上,悠閒地唱著歌,自由自在地吮吸著甘露……
師:(驚喜地)你們聽出些什麼來了嗎?
生:她加上了一些詞,聽起來更生動了。
師:對!用上了“唱歌、吮吸甘露”,故事就更動聽了。看來,你很有文學細胞。(眾笑)
生:然而蟬萬萬沒想到死亡正向它*近。一隻螳螂正拱著身子,悄悄地舉起前爪,要去捕蟬……
師:真是太緊張啦!好聽!(眾笑)
生:那螳螂也沒想到有隻黃雀正站在它的身後。黃雀伸長脖子,滿心歡喜地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侍奉吳王的少年正站在它身後……
師:你們聽出什麼來了嗎?
生:少年應該站在樹下,而不是黃雀的背後。
師:你聽得真仔細!能站在黃雀背後的是超人。(眾大笑)
生:卻不知道有個侍奉吳王的少年早已在樹下看得一清二楚,拿著彈弓,正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根本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呢!
師:故事聽完了。誰來評評這位同學講得怎麼樣?
生:她講得很流利、很生動。特別是加上一些描寫,聽起來更有緊張感。(師指指聽寫的詞語。)
生:她還能將聽寫過的幾組詞語都恰當地用在故事裡了。
師:(上前握住那位同學的手)非常感謝你!你讓我們享受了一個美妙的故事。(生鼓掌)誰還願意讓大家享受一番?
生:(講得也很生動,略。)
師:這個故事就叫——
生:(齊)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師:那位少年是怎麼利用這個故事勸說吳王的呢?讓我們再來完整地讀一讀這個故事。
(教師讓學生自由練習朗讀,後指名朗讀。學生讀得極有感情。略)
師:故事的結尾說吳王恍然大悟,這“恍然大悟”怎麼理解?
生:就是一下子全明白過來的意思。
師:吳王一下子想到了什麼他就全明白了?他又明白了什麼?請你聯絡上文想一想。(生不約而同地讀第一節。)
生:吳王從這個故事一下子想到了自己要攻打楚國的事。他明白了自己就像那蟬、螳螂、黃雀一樣,只顧眼前的利益,而沒想到攻打楚國所隱伏的禍患。
師:(鼓勵地)這裡用逗號,請講下去。
生:如果其他諸位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
師:(接話)國破家亡啊!
生:吳王明白了大臣們的勸說是有道理的,心裡一定很後悔,就自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我覺得吳王還是一個明君。
師:明白事理、改正錯誤的大王還是個好大王嘛!(眾笑)
師:寫到這兒,你還有什麼問題?
生:少年所講的事在生活中發生的可能性很小,吳王怎麼
就相信了呢?
生:吳王沒有聽大臣們的勸告,為什麼會聽那個少年的話?
師:這兩個問題提得都很有道理。但是隻要認真讀讀課文的第三小節和最後兩段話,你就會明白的。老師現在想到這麼一個問題:那個少年為什麼不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吳王講這個故事呢?
生: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誰再勸說就殺誰。少年在大庭廣眾之下講這個故事,用意就是勸說吳王,吳王一定不會聽的。
生:那樣做會使吳王覺得很沒面子,一生氣會把少年殺掉的。
生:如果在大臣們面前講這個故事,吳王一定不會相信這個故事是真的,以為是少年編出來的,就不會想到故事中的道理。
生:那少年在花園裡一連站了三天,為的'就是等吳王。少年裝出打鳥的樣子,是讓吳王相信(螳螂捕蟬)這件事是真的、不起疑心。這樣,少年就可以透過講這個故事,讓吳王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
師:少年表面上是講趣事,實際上是——
生:暗勸吳王不要攻打楚國。
生:暗示攻打楚國隱伏的禍患。
師:所以,少年的勸與大臣的勸有一點不同。如果說大臣們的勸是“直勸”“力勸”的話,少年的勸稱得上是——
生:(紛紛搶答)智勸、巧勸。
師:一個好主意要想成功,還得選擇一個適當的環境、恰當的時機,這就是計謀。我們可以看出這少年有勇有謀,充滿智慧。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把這個智慧少年演出來,有興趣嗎?(生議論紛紛,躍躍欲試。)那好,先請同學們兩人一組,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吳王,練臺詞。(讀課文中人物的對話)在練臺詞的時候,可以設計一下人物的表情、語言和動作。(學生紛紛演練起來。)
師:(請兩位同學上臺)你們兩個是演員,誰是導演?
生:老師。
師:今天請大家當導演(生興奮地笑),給這兩位演員導一導表演的動作、說話的語氣,好嗎?生:少年在稟報大王時,要做這樣的動作。(生演低頭、下跪、抱拳的稟報姿勢。)
師:你還挺專業的嘛!(眾笑)(對演少年的同學)你來學一學。
生:吳王誇獎時可以翹起大拇指,恍然大悟時可以捋一捋鬍子,裝作思考的樣子。(生邊說邊演,生鼓掌。)
師:又導又演,名副其實的導演!
生:少年在講故事時可以指著一棵樹講,這樣更逼真。
生:(略)
師:現在讓這兩位同學到一邊去練一練。我們還得準備準備。演戲要有個旁白,也就是畫外音,把那些在舞臺上沒法佈置出來、演出來的景呀、物呀作一個旁白,來一點說明。吳王花園早晨的情景怎麼樣呢?文中沒寫,現在就請各位導演即興寫一段話,誰寫得快、寫得好,就用誰的。(生紛紛動筆寫。)
(老師選擇其中一位同學來作旁白,開始表演。)
生:清晨,朝霞映紅了吳王花園。鬱鬱蔥蔥的樹木、五顏六色的鮮花都被鍍上了一層金黃色。幾隻黃雀躲在樹叢裡歡快地鳴叫著。這時,一位手拿彈弓的少年,正在花園的小路上徘徊。他不時地朝吳王的寢宮東張西望,似乎在等什麼人,卻又裝出一付專心打鳥的樣子。露水沾溼了他的衣裳,他也渾然不知。這時……(學生開始上場表演。略)
師:看了你們的表演,我想中國電影拿奧斯卡金像獎的日子真的不遠了!(眾大笑)(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