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和狐狸教學實錄
我們可以在語言中,感悟與不同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蟬和狐狸教學實錄,歡迎閱讀。
一.匯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咱們學習了第12課《伊索寓言》的前兩則寓言《狐狸的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咱們接著學習第三則《蟬和狐狸》。(齊讀課題)
2.說起狐狸,還記得咱們學過的《狐狸和烏鴉》的故事嗎?誰來簡單地說一說?(指名說)
3.你對其中的狐狸和烏鴉各有什麼看法呢?(指名說)
4.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指名說)
(出示幻燈片:愛聽奉承話的人容易上當受騙。)
二.初讀感知
1.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辦法——說奉承話來欺騙別人了,不過,蟬可沒上它的當,這是怎麼回事呢?咱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開啟書)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3 檢查自學生字、新詞情況。
出示幻燈片:圈套 故意 讚歎 歌唱家
察覺 有詐 糞便 戒 心
(其中“糞”和“戒”為紅色)
先自讀,記住兩個紅色字。
指名讀,再齊讀。
4.請一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這篇寓言說了件什麼事?(指名讀課文)
5.課文讀完了,誰能根據黑板上的這些詞語說說課文說了件什麼事呢?
(先自由練說,再指名說。)
三.細讀寓言,體會寓意
師: 蟬憑藉自己的智慧,戰勝了狐狸的花言巧語,沒上它的當,在這個故事裡,你對誰印象比較深刻?再讀讀課文,適當地做些記號,針對具體語句,談談你的想法。(生自由讀悟課文)
生: 我對狐狸印象比較深,因為它和在《狐狸和烏鴉》裡一樣,仍然用老辦法來騙人,說明它的本性是陰險狡猾的。
師: 從哪兒能看出來?
生: 它想吃蟬,便“設下圈套”,而且還“故意”站在蟬的對面讚歎蟬。
(師相機板書:設下圈套、故意讚歎)
引導學生理解“圈套”及設下了個什麼圈套。
(隨著學生的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
引導學生讀好這段話,說出自己的感受。
生:“故意”說明狐狸的言行舉止是假心假意的。
生: 蟬的叫聲從來就很難聽,夏天時總讓人覺得煩躁,所以這裡的“多麼美妙”也體現了蟬虛偽的誇讚。
生: 我覺得說蟬是“歌唱家”也太誇張了。
師: 請大家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一讀這兩句話。
生: 狐狸的最終目的是把蟬騙下來,因為它說“您能下來”讓我見識一下,另外“見識”也體現出它對蟬的歌聲的羨慕。
生: 我覺得狐狸為了騙得蟬的信任,對它很尊重,用了四個“您”。
師: 說得真棒,你能讀好這句話嗎?
(引導學生讀這句話。)
師: 你們還能讀出狐狸的什麼?
生: 我還能讀出狐狸的貪婪。我是從第三自然段中讀出來的。狐狸把樹葉當成蟬,“猛地撲了過去”,說明了它很貪婪,早已迫不及待了。
師: 大家說得真好。狐狸說了這麼多花言巧語,但它的本意卻是——騙蟬下來,吃掉它。你們能用一些詞形容一下這個壞傢伙嗎?
生: 心懷鬼胎、居心不良、居心叵測、口蜜腹劍。
師: 說得太棒了,狐狸給大家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那蟬給你們的印象如何呢?
生: 它很聰明,它能察覺出狐狸的話中有詐,並當機立斷扔下樹葉來試探。(板書:察覺有詐)
師: 你能讀好這句話嗎?(引導學生讀)
生: 我覺得蟬聽了狐狸的話後,一定思考過,繼而察覺其中有詐,所以我認為它很愛思考。
生: 我認為蟬的警惕性很高,很機智,它扔下樹葉來試探,說明它沒有輕易地相信狐狸,對它保持著警惕,並且很短的時間內就想出了對付它的辦法,所以它很機智。
(引導學生說說蟬扔樹葉試探前的想法。)
師: 這還是一隻怎樣的'蟬呢?
生: 這還是一隻善於觀察和吸取教訓的蟬。因為它注意觀察,所以發現狐狸的糞便裡摻雜著同伴的翅膀。這恰恰告誡蟬:不要上狐狸的當而被它吃掉,所以蟬對它一直懷有戒心。
(板書:懷有戒心。出示第四自然段,引導學生讀好這段話。)
師: 說得真好!大家對蟬的認識也很深刻。這是一隻聰明的、善於觀察、警惕性高、機智的並且善於吸取教訓的蟬。
點明寓意
1.文章想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指名說)
(出示幻燈片):一個聰明的人,總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齊讀)
這也是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板書:聰明、吸取教訓)
2.生活中不總有災難,蟬和狐狸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聰明的人,要善於從別人的錯誤、失敗中吸取教訓。
3.在你聽過的故事中,或你的生活中,有沒有一些人的錯誤或失敗能給我們提供教訓?(生說:拔苗助長、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濫竽充數等。)
4.同學們說得真棒,那讓咱們帶著自己的體會再來讀讀課文吧,男生讀狐狸,女生讀蟬,老師為你們讀旁白,好嗎?(讀課文)
5.學到這兒呀,老師有兩句話與大家共勉:
(出示幻燈片)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是教育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英國哲學家羅素
善於吸取教訓會使一個人迅速成長起來。
(師引讀,生跟讀)
6.是啊,狐狸使出它的老辦法來騙人,烏鴉上當了,而蟬卻沒有,答案已經很明顯了,誰來說說看?(指名回答:烏鴉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蟬善於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所以沒上狐狸的當。)
7.大家說得真好。老師這兒也有一個故事與大家共享,想不想聽?(生齊答:想)但不動筆墨不讀書,讀完故事後,請大家動動筆,寫一寫。
(出示)
烏鴉聽說了蟬和狐狸的故事後,很佩服蟬,特地登門拜訪。圍繞 “受騙”這個話題,它們會說些什麼呢?
烏鴉說:
蟬 說:
烏鴉說:
蟬 說:
(生練筆,師行間巡視,尋找寫的較好的展示用。)
實物投影儀反饋學生練筆情況,並紅筆批改,邊改邊評邊肯定好的地方。
四.介紹書籍,課外延伸。
1.(出示:《伊索寓言集》實物投影展示)。上節課給大家介紹過這本書,咱們今天學的《蟬和狐狸》就選自這本書,這裡面精彩的故事一個接一個,想不想好好讀讀這本書呀?(生齊答:想)那透過咱們今天的學習,你覺得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注意些什麼呢?(點明讀法。)
①每則寓言的最後都以一句話點明寓意,應好好體會它的寓意。
②不動筆墨不讀書,應隨手寫下自己的感想。
2.師總結:
同學們,《蟬和狐狸》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善於吸取教訓,它出自《伊索寓言集》,而像《伊索寓言集》這樣的一本一本的經典的書籍,彷彿廣闊的森林,彷彿無垠的大海,裡面藏著無窮無盡的寶貝,但願我們從書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取更多的快樂。讓我們——熱愛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