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寓言》教學設計

《寓言三則》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說明】

一、教材分析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寓”是寄託的意思;“言”是指生動的小故事。通常情況下學習寓言,必須先了解這個寓言所敘述的故事情節。然後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概括故事所蘊含的哲理,即寓意。而在語文課裡學習寓言,除了要做到上述兩點外,還要注意寓言中有哪些語言因素可以學習、訓練和借鑑。這樣,無論對教,還是對學,都將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課三則寓言,包括了《濫竽充數》、《買櫝還珠》和《南轅北轍》,每則寓言的題目都是一個成語。三則寓言內容不同,蘊含的道理不同,行文的特色也不同,因而在教學中也應該採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法,並有不同的側重點。

《濫竽充數》講的是戰國時候,齊宣王在位時,每次都要300人的樂隊一齊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混在裡面湊數,照樣得到很高的待遇。齊湣王繼位,要每個人單獨吹給他聽,南郭先生混不過去了,只好偷偷逃跑了。其寓意是:沒有真才實學,靠欺騙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文章採用對比手法寫了齊宣王和齊湣王聽竽的不同方式和南郭先生的不同表現。教學上可側重創造性複述的指導,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諸如“300人一齊吹竽時的場面、聲勢是怎樣的?”“南郭先生請求參加吹竽隊時的表情、話語是怎樣的?”“南郭先生裝腔作勢時的具體表現和混不過去的狼狽相又各是怎樣的.?”等等。

《買櫝還珠》講的是楚國有個珠寶商人,到鄭國去賣珍珠。他把寶珠裝在用名貴的木料雕成的盒子裡,裝飾得十分美觀。鄭國有個人出高價買下盒子,卻把放在裡面的寶珠還給了商人。其寓意是:看事物不能只重華麗而不追求實際價值。這則寓言由兩部分組成,前面是故事內容,後面是作者的議論。而寓意的揭示可從作者的議論中去體會概括。而教學的側重點在於“探究原因”的指導。即:“珠寶商為什麼要把盒子做得很考究?”“鄭國人肯出高價的動機是什麼?”等等。

《南轅北轍》講的是有個要到楚國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國在南邊,他卻坐著馬車往北飛跑。當朋友提醒他時,他還自恃優勢,強詞奪理,繼續背道而馳。其寓意是:辦事要行動和目的一致。如果方向錯了,那麼再好的條件也是徒勞的。本則寓言多對話,故應側重於朗讀的指導。應注意不同身份的人說話時的不同語調、語氣。

二、教學要求

1.讀懂課文,理解寓意。懂得“沒有真才實學,矇混湊數是不行的”、“不能只重表面華麗而不追求實際價值”、“辦事要行動和目的相一致”的道理。

2.讀、寫、默本課中的生字,理解課後“讀讀寫寫”中指定的有關詞語。

3.會用“然後”、“越……越……”等詞語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創造性地複述《濫竽充數》。

【教學主要步驟】

一、初讀課文,掃除閱讀障礙

1.,自學生字新詞。

2.聯絡上下文,初步理解課後“讀讀寫寫”中指定的詞語。

二、檢查交流,抓好基礎訓練

1.給下列帶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濫竽(jiānlàn)腮幫(sāisī)

買櫝(màidú)北轍(zhéchè)

2.給下列形近字組詞

脾( )斷( )雕( )

牌( )繼( )難( )

3.全體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整齊和流利。

三、解題讀文,整體感知內容

1.“竽”指什麼?“濫”什麼意思?誰在濫竽充數?他混過了嗎?

2.“櫝”指什麼?既然買下了為什麼又要去還掉?

3.“轅”指什麼?“轍”是什麼意思?這裡的“轅”借指什麼?南轅北轍的結果怎麼樣?

四、分篇讀文,揭示蘊含哲理

1.學習《濫竽充數》

①自由讀本則寓言。

②填表:

③比較表格中的內容,想一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2.學習《買櫝還珠》

①珠寶商把盒子做得十分考究的原因是什麼?

②文章哪些詞句寫出了這個盒子的考究?

③鄭國人出高價買櫝還珠的原因是什麼?

④從作者的議論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

3.學習《南轅北轍》

①寓言中的那個人為什麼不聽朋友的勸告?

②為什麼說“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大,盤纏帶得越多,他離楚國就越遠”?

③這個故事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什麼道理?

五、抓住特點,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1.對《南轅北轍》進行朗讀指導。

2.對《濫竽充數》進行想象訓練。

六、佈置作業 ,做到讀練結合

1.想一想,在什麼情況下,可用“濫竽充數”、“買櫝還珠”、“南轅北轍”這些成語?

2.聽寫生字新詞。

3.用“然後”、“越……越”造句。

4.在課外找一本寓言書來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