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融資租賃行業的信用風險防範論文
我國融資租賃業務最早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我國處於計劃經濟時代,隨著經濟體制不斷改革,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也越來越迅速,行業發展變得越來越規範。由於我國的融資租賃行業起步時間比較晚,加上對於融資租賃行業的市場規範不夠嚴格,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導致融資租賃行業發展過程中的風險較大。信用風險是融資租賃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主要風險,指的是由於承租人或者擔保債務人無法履約導致的出租人的資金受到威脅,不能收回的風險。信用風險是影響融資租賃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融資租賃行業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正確認識信用風險,加強對風險的防範,從而促進融資租賃行業的快速發展。
一、融資租賃行業信用風險的特徵
融資租賃行業是我國金融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行業經營的角度來看,我國的融資租賃行業發展十分迅速,全國經濟形勢變好,企業的發展十分迅速,為融資租賃行業提供了基礎。由於市場需求較大,我國融資租賃業的企業數量、註冊資金以及業務量都不斷增加。從行業分佈的角度來講,我國融資租賃業務的分佈呈現明顯的地域性,在東部地區融資租賃業務較多。但是從近年來融資租賃業務的發展趨勢來看,東部和中部地區的融資租賃業務量有所下降,而西部和東北地區的融資租賃業務量有所增加。說明我國西部和東北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對資金的需求量較大。
(一)行業成熟度較低,缺少全面完善的法律及監管體系
由於我國融資租賃行業的起步時間相對較晚,發展時間較短,因此在行業發展過程中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經驗和模式。當前,我國融資租賃行業對各個行業的覆蓋面不夠,市場的滲透率也比較低,融資租賃業務在某些行業中比較集中,但有的行業完全沒有覆蓋。總體來說,當前融資租賃行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同時,我國的融資租賃行業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缺乏政策的引導以及行業內部的統一監管,現有的法律法規也不能體現出行業發展的特點,無法解決融資租賃行業中的各種業務糾紛以及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法律問題。此外,在融資租賃行業發展過程中,行業的監管比較分散,沒有形成凝聚力,在融資租賃行業的市場準入制度、業務拓展以及業務監管過程中存在一些漏洞。
(二)租賃行業對經濟週期以及行業景氣度衝擊的敏感度較高
融資租賃行業是對各種實體經濟部門服務的,其客戶涉及多個行業。從宏觀角度來講,由於融資租賃行業的涉及面比較廣泛,該行業受到市場的衝擊和影響也比較大。因為宏觀經濟條件對很多行業產生的衝擊都比較大,使得企業的經濟形勢、財務狀況等都發生了改變,而企業作為承租人,其收益狀況的改變也會對融資租賃企業產生極大的影響。由此可見,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受市場環境的影響比較深刻。與銀行相比較而言,融資租賃企業對於市場環境、經濟週期的敏感度更高。
(三)融資租賃行業的風險較高
高收益與高風險是相互關聯的。任何一個行業,其收益水平越高,則在經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風險也會越高。對於融資租賃行業而言,其風險也比銀行業的風險要高。由於融資租賃行業涉及的行業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所有行業,而且整個業務開展中牽涉的經濟活動較多,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間的利益關係複雜,融資租賃業務將雙方的利益聯絡起來,產生的風險更大、更復雜。如何能夠將融資租賃業務的風險控制到最低,是當前融資租賃行業發展過程中的重點研究內容。
二、我國融資租賃業務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資訊不對稱
信用風險是融資租賃行業中的常見風險之一。在融資租賃過程中,由於出租方與承租方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很容易導致信用風險。總體來說,承租人的資訊優勢更強一些。出租人相對處於資訊弱勢地位,對於承租方的經營方式、財務狀況、信譽度、市場競爭力等各方面的資訊不夠了解,從而使得出租人在出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增大。在實際的融資租賃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承租人為了獲得相應的資金或者物品,提供虛假財務報表等資訊。由於出租方對這些資訊的瞭解不夠全面,在資訊上存在不對等的情況,從而使得出租方面臨的風險較大。
(二)信用的供求失衡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信用在市場貿易和經濟活動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而且整個市場經濟過程對信用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加。但由於我國還沒有建立健全的信用管理體系,在融資租賃發展過程中相應的法律法規也不夠健全,在開展融資租賃業務之前,資信調查和資信服務機構的作用也不夠明顯,導致融資租賃行業中沒有形成良好的信用秩序、信用環境。當承租人出現違約情況時,得到的約束和懲罰不夠,導致承租人還可能出現再次違約情況,對出租方造成極大的影響。
(三)出租人風險控制體系不健全
出租方在開展融資租賃業務時,必須要建立健全的風險控制體系,從源頭上儘量減少風險,加強對風險的控制。當前,很多融資租賃企業的風險控制手段比較落後,在企業內部沒有形成科學的管理體制以及內部控制機制,導致融資租賃業務信用風險加重。另外,在業務發展過程中,我國很多融資租賃對業務開展的重視程度很高,忽視了風險的控制,即使在評估承租方信用時,也主要是集中於承租方的財務方面,對於一些其他的潛在的風險沒有做好分析。而有的承租企業可能會在財務資訊上造假,從而使得出租方接受到的資訊不夠真實、全面,極大地影響了出租方的利益。
三、我國融資租賃信用風險的防控策略
融資租賃信用風險是阻礙行業發展的重要原因。在融資租賃行業發展過程中,為了實現信用風險的防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提高融資租賃企業的風險防範意識
風險意識是開展風險防控的基礎,融資租賃企業想要實現對信用風險的有效防控,首先要樹立起良好的風險防範意識,重視信用風險管理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開展融資租賃業務時,必須要做好多方調查,為業務的開展提供更多充分的依據。比如,要調查分析承租企業的信譽情況、多年來的盈利狀況、在市場環境中的競爭力等,並要做好整個融資租賃專案的可行性分析,預估融資租賃專案可能對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計算整個業務開展過程中企業需要消耗的成本、資金等,最終進行綜合之後決定是否要開展該專案。在融資租賃業務開展過程中,為了有效降低信用風險,也可以要求承租方提供相應的抵押物或者保證金,並且可以建立擔保人制度,讓擔保人為整個租賃過程擔保,減少融資租賃企業的風險。
(二)加強融資租賃企業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是提高融資租賃企業風險防範能力的'重要途徑。內部控制機制的建設是一個持續性、系統性工程,當前很多融資租賃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應從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明確企業內部人員的職責。在融資租賃企業發展過程中,要明確企業內部所有工作人員的職責,強化責任和管理,做好明確分工,將風險控制落實到每一個崗位、每一個員工身上,促進信用風險控制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第二,規範融資租賃業務流程。在融資租賃業務開展過程中,由於一些不規範的行為可能會導致信用風險,為了減少融資租賃信用風險,可以根據企業的特點以及企業的主要客戶群體的特點,規範融資租賃業務程式,從而使得融資租賃業務的開展有章可循,減少不規範操作帶來的風險。例如,在開展融資租賃業務之前,要做好承租方的全面審查,簽訂完整的合同,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在業務進行過程中,要定期分析承租方的經營狀況、盈利狀況等,做好風險應對方案的設計;按照合同規定獲得相應的收益,著重分析繳納收益延遲的現象,並排除這些問題。
(三)建立健全融資租賃信用風險防範制度
在融資租賃信用風險防範過程中,應建立完善的風險控制制度,減少風險危害。第一,加強信用保險制度的建設。在國外的融資租賃行業中,一般會採取一些保險政策或融資租賃信用保險方案,支援融資租賃行業,減少風險。對此,我國也可以建立相應的信用保險制度,為出租人的信用風險管理和控制提供支援。第二,建立行業協會,開展風險防控。在融資租賃行業發展過程中,可以建立行業協會,將多個融資租賃企業集合起來進行綜合管理,並且能夠在各個融資租賃企業之間進行資訊共享,便於融資租賃企業分析行業風險,並積極做好應對。例如,我國融資租賃行業發展過程中,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租賃委員會是比較有影響力的行業協會,但是其作用範圍有限,我國可以著手加強一個全國統一的融資租賃行業協會的建立,實現對融資租賃行業的有效監管。第三,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在融資租賃行業發展過程中,法律法規不夠完善是導致風險的重要原因。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還應進一步加強融資租賃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建設,約束和控制承租人的行為,從而減少信用風險的產生。
四、結語
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為融資租賃企業帶來的收益越來越多,但風險和收益成正比,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風險也越來越高,尤其是信用風險,成為制約融資租賃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當前,融資租賃行業中的信用風險防範比較薄弱,為了進一步控制風險,必須要積極完善融資租賃企業的內部控制度,在企業內部應形成強烈的風險防範和控制意識,引導員工規範融資租賃行業的業務流程。同時,要加強融資租賃行業標準和規範的建立,加強法律法規的健全與完善,為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提供支援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