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計算機/網際網路/通訊

新手組裝電腦常犯的四個注意事項

新手組裝電腦常犯的四個注意事項

DIY裝機對大多數朋友來說都不陌生,自己組裝電腦已經流行了超過20年,不過依然有很多新手朋友在DIY組裝電腦的時候會遇到各種比較低階的問題,導致最後沒能配成自己滿意的電腦。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下新手組裝電腦常犯的五個注意事項,來看看你忽視了這些細節問題了沒。

一、DIY裝機用途不夠明確

對於絕大部分新手來說,最要命的問題是沒有一個明確的裝機目的,沒有了解使用物件的實際需求,人云亦云,追新求貴,在裝機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媒體、商家的影響,在其他人“買XX都不如加二三百換XX”的影響下,逐步提升硬體配置,最後可能花了預算幾倍的價錢,買了臺效能過剩的電腦。

某型號的處理器

比如買了臺i7的電腦,天天用來企鵝聊天和上網,又或者配了塊高階顯示卡,卻只用來玩LOL等網遊。當然,對於土豪來說,這些並不重要,但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講,更應該把錢花在刀刃上,根據使用物件的.需要選擇硬體,比如對於不玩遊戲的中老年人,一臺G4500或者i3-7100的核顯電腦完全可以滿足需要,遊戲玩家則加個主流獨顯即可。

二、裝機配置頭重腳輕

很多新手裝機時,會先確定主要部件,如CPU、顯示卡和記憶體,但對於一些非主要部件卻不是十分在意,甚至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能省則省,殊不知,很多看似不重要的部件卻對電腦的使用影響很大,比如主機板,相當於人體的迴圈系統,很多簡化版的主機板在頻寬和擴充套件性方面都有極大限制,會對系統影響很大。

再比如電源,拋開能耗問題,一款優秀的電源能夠保障電腦各部件穩定執行,而如果使用劣質電源,很可能在故障瞬間燒壞其他硬體。再比如想要玩超頻卻配了一款中低端的CPU散熱器,很可能導致CPU過熱而燒燬。

三、硬體效能相互制約(不均衡)

有些新手在DIY裝機選擇硬體時,並不重視硬體之間的相互限制和制約,使得硬體的效能得不到完全的發揮,比如使用CPU的核顯,卻只用了一條記憶體條,沒有組雙通道記憶體,殊不知,這樣會使核顯效能降低20%以上。

再如,選擇了帶K的CPU,卻配了一塊不支援超頻的主流主機板,也無法發揮CPU的潛力。

四、硬體引數不夠了解

有些新手對於硬體配置一知半解,而各大廠商的硬體型號紛繁複雜,有時同一種晶片的主機板或者顯示卡,就會有五六種不同的配置,很多奸商也願意在這裡設定陷阱,自以為很懂的新手一不注意就會掉進坑裡,常見的誤區比如CPU,同樣是i5、i7,也分四代、五代、六代,採用不同架構的CPU效能差距不小;

再比如顯示卡,1050和1050Ti、370和370X、470和470D,前兩組是帶字母的效能強於不帶的,而最後一組卻相反;再如SSD固態硬碟,記憶體晶片主要有MLC和TLC兩類(如下圖),效能和耐用性也存在很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