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親和那些行業女性少 不讓鬚眉
今天,3月8日,第102個國際勞動婦女節款款而來。在節日來臨之前,我們的記者深入社會各個角落、深入部分行業,走訪了部分女性,瞭解她們的工作、生活狀態,體會她們的苦樂,傾聽她們的心聲。今天,我們把記者們的所見所聞一一呈現給讀者,只為喚起社會對女性給予更多關愛和尊重。
在貴陽,女性稀缺的行業有哪些?女性“雄霸天下”的行業又有哪些?今天讓我們梳理一下我們身邊哪些行業女性最多,哪些行業女性較少。
女性從業者較少的行業
機械工、保安、收容所管教……這些活路向來是男人們的專利,但實際上也有一些女性出現在這些行業中,並且幹得不差。
軍工廠女工:只要細心女生一樣行
老家在湖南張家界市的劉萍,是貴陽市烏當區五零一軍工廠的一名女工,在車間從事鉗工工作已經有四、五年的時間了。這種看似機械化的工作,在人們眼中一直都是男性比較從事得多,其實女性幹起這活來,也是一樣得心應手,劉萍告訴記者,自己早已經習慣並很喜歡這份生活。
據劉萍介紹,她所做的活就是刮削、研磨零件。劉萍告訴記者,開始自己並不適應這份工作,在車間裡一天要加工上百個零件,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不動,腰椎間盤突出症已經成為了職業病。她告訴記者,因為鉗工作業需要的是細心、認真,所以她在的這個車間,女員工雖然只有十幾個人,但都被安排做鉗工和檢驗這樣講求細心的工作。
劉萍告訴記者:“在工廠上班一天下來,雖然感覺很累,但也能感受到快樂,如果突然間空閒下來,還會感覺到不適應。”
收容所女管教:誰說女子不如男
唐振鍾今年25歲,是貴陽市公安收容教育所裡面的一名女管教,作為收容所裡比較少有的女管教,她並沒有感到女生幹這份工作有什麼特殊。
唐振鍾在貴陽市公安收容教育所已經工作4年了,回想起第一次進入單位,她還有些難忘。唐振鍾告訴記者,第一次踏進貴陽市公安收容教育所的大門,裡面的環境還是讓剛剛踏入社會的她很不適應。收容所裡都是鐵窗和高牆,讓這個剛滿21歲的女孩感覺到害怕,甚至感到呼吸都不是很自由了。“不少收教人員,在剛剛進入收容所後,還會撞牆和裝死。”唐振鍾說,當時可把自己給嚇傻了,這讓第一次見到這種情況的她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能看著前輩們怎麼來處理。一個星期過後,她漸漸的適應了這種工作環境。
她告訴記者,收容所裡大概有20名管教,其中只有4個女生。“誰說女子不如男。”唐振鍾說,各行各業都需要人來幹,在收容所管教這個崗位上,雖然女管教少有,雖然自己是個女生,但卻不輸給不少男性。
戒毒所“女教頭”:讓男隊員刮目相看
在貴州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身高1米65左右的羅應平,身穿警服,威嚴而又英姿颯爽。作為標準的軍嫂、三胞胎孩子的母親的她,是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護衛大隊男民警的“女教頭”。
當了“女教頭”後,時年30歲的她負責男民警的訓練,每週3次,她帶領男民警進行5公里的長跑訓練。這對一個女人來說,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羅應平除了負責男民警的訓練、戒毒所日常護衛工作外,還常常承擔著突發事件的處理工作,以及戒毒所裡“學員”的教育工作。
戒毒所工作性質特殊,女警壓力比較大,要承擔為人母為人女的責任,還要承擔改造人的責任。但羅應平吃苦耐勞、不怕犧牲、樂於奉獻的精神,還是令她手下的男隊員刮目相看。
女性從業者較多的行業
護士、會計、幼師,這些職業似乎好像是“天生的女性職業”。記者瞭解到,在這些領域,女性佔了大多數比例。像我們熟悉的空姐、女導遊,在工作中比男性更具有親和力,充分發揮了細心、認真、穩重的特點,因此很多這些行業的一線員工女性佔大多數。
女護士:工作中時刻保持戰鬥狀態
貴陽中醫學院一附院的張娟娟和張珍達,一個是急診護士、一個是重症監護室護士。她們告訴記者,作為一名醫護人員,醫病救治傷患者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工作中時刻保持著戰鬥狀態。
張娟娟是一名已經有5年工作經驗的急診護士。她告訴記者,春、夏、冬季是疾病的多發期,也是她們工作最忙的時候。在醫護工作中,有時候還要給不能自理的病人翻身、拍背,甚至做一些簡單的.心理開導。當醫院忙的時候,她們這些女生還要幹一些體力活,她說:“比如遇到緊急情況,我們這些醫護人員要抬擔架、抬病人,甚至要搬氧氣瓶。”早上8點到下午5點、下午5點到凌晨12點、凌晨12點到早上8點,這樣“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有時候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雖然感覺很辛苦,但只要每次看到傷患者在調理醫治中慢慢康復,張娟娟覺得很開心,再累也值得。
“重症監護室的工作很累、也非常重要,雖然一天的時間基本都是在醫院,照顧不了家庭,但是家人對自己的工作,都表示了理解和支援”。重症監護室的護士張珍達說,有時候答應陪家人吃一頓飯,也因為醫院臨時有事而一改再改。但醫生的職責就是治病救人,雖然犧牲了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想和家人坐在一起聊天都很難。雖然工作很累,但是我覺得救死扶傷很有意義、很值得。
女會計:女性心中的白領職業
統計、做賬,上班對著電腦,每天“早九晚五”的工作,相信是很多女性心中理想的職業模式。從事會計職業的李穎是貴陽市一傢俬人會計公司的職員,她告訴記者,自己很享受這種工作狀態,感覺就像個小白領。
家住貴陽市的李穎從事會計工作已經有七八年,以前,在貴陽市多家會計公司工作過,有著相對豐富的工作經驗。她告訴記者:“其實會計的工作不是很累,每天只要把該做的賬算完,工作還是比較清閒的,不像其他行業這麼奔波、這麼累。”
李穎所在的這家會計公司,除了幾個庫管人員,其他30幾名員工基本上都是女性。她說:“貴州很多家會計公司,一般都是女性佔大多數,我身邊有很多要好的女性朋友都從事會計這個職業,因為我們感覺早九晚五的生活節湊很適合女生,不累!工資基本夠用就行了,每天準時上班下班,感覺也算是個小白領。”她告訴記者,會計這行主要是有一個穩定的工作環境,這點很重要。“我不想像男人一樣要在外面打拼事業,給我一個相對輕鬆的工作環境就可以了,賺錢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自己覺得好就可以了,做一個開心快樂的上班族其實也是很多人的夢想。”
還有一些和李穎一樣從事會計職業的女性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做會計,就是看上它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和壓力不大的工作節奏,她們把會計笑稱為“女人天生的職業”。
環衛女工:“馬路天使”辛酸多
貴陽市現在環衛職工10633人,以女性居多,佔74%,她們90%以上來自偏遠農村。然而,正是這樣一支隊伍,卻承擔的最髒、最累、最繁重的工作。
“730元每月的工資,在物價瘋漲的今天,環衛人員要想維繫生活,顯然是非常困難的。”環衛女工周田玲,從事環衛工作已有33個年頭,周田玲告訴記者,她們清掃班共有12人,除她而外其餘11個都是臨聘的,且幾乎是來自農村的婦女。她們在貴陽都是租房子住的,儘管租住的地方較偏遠,但工資還是去了一半左右。而剩下的三四百元,不僅要維繫生活所需。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除了每月的薪水低於貴陽最低工資標準,讓環衛女人們辛酸外,她們的另一憂患是,每天工作必須穿行於車流之中,這讓環衛工已然成為高危職業。
環衛女工姚國英,在去年的12月22日,便鑑證了一起環衛工人因車禍死亡事件,當事人是她的同事。姚國英告訴記者,自己也被撞過兩次,所幸都是皮外傷。“有句話叫與狼共舞,我們是與車共舞。”姚國英感慨道:“這份工作雖然危險,但是她不想放棄。因為五金,社保、醫保都辦好了的,像我這種沒文化的,不曉得還要到哪裡找一份比這還要好的工作。”說完,她揮舞著掃帚,再次投身滾滾車流中。記者觀察到,北京路這條平均每分鐘有168輛車經過的交通要道上,姚國英橘黃色的身影,顯得有些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