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法律

基於法律經濟學角度對高校公共腳踏車站點規劃的研究與探討論文

基於法律經濟學角度對高校公共腳踏車站點規劃的研究與探討論文

一、法律經濟學與公共腳踏車關係概述

毋庸置疑,公共腳踏車站點配置問題實質而言是一個經濟學問題。那麼就應該採用經濟學的視角和方法對該問題進行研究,以探尋解決的途徑。從經濟學角度進行解釋,是指在消費時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兩個顯著特徵的物品。公共物品消費不具有排他性,意味著某個人並不當然享有某個物品的所有權,與此相對應的是整個社會共同佔有,更為詳細的限制是,任何一個人的消費並不能當然地排除其他人對這一物品的消費。公共物品消費不具有競爭性,則是指物品每增加一個單位的消費,其邊際成本為零,任何一個人的消費並不影響他人對這一物品的消費。

二、“經濟人”視角下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從上述論述可知,主流法律經濟學的理性定義基於理性預期和效用最大化,換言之,期望效用理論是人們決策的關鍵。隨著法律經濟學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於這個問題的研究不斷加深。法律經濟學的奠基人,英國經濟學家科斯指出,可以把法律經濟學研究制定相應的經濟學模型,應用到社會生活領域。因此,在高校公共腳踏車的站點規劃問題中主要由於公共腳踏車的流動性,公共腳踏車交通系統存在時間和空間上分佈不均勻的問題,具體表現在站點在某些時刻腳踏車數量過少,使用者不能及時借到腳踏車,與此同時,某些站點在在這一時刻又因為站點的個數少而無法歸還腳踏車,這就形成了一種經濟學上的“供需不平衡矛盾”,因此,如何合理配備每個站點的腳踏車數量,是高效率佈置腳踏車的重要問題之一。當然,在公共自行車系統中,引入“經濟人”這一概念可能更有利於解釋問題。“經濟人”這一概念最初來源於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斯密認為“自利性”是“經濟人”的本性,“利己心”是每個人從事社會活動的動機,按照他的看法,每個社會中的人都是一個追求實現自利益的個體。因而根據該理論,不難得出,公共腳踏車實際上是一種共享經濟,每個“經濟人”又是互相影響甚而是互相帶有牽制意味的。

三、校園公共腳踏車問題分析及解決措施

1.公共腳踏車在校園中的現狀

公共腳踏車儼然成為高校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因其同時具有節能環保、健康運動以及改良社會環境等特點,從而公共腳踏車提升了校園的生活質量和環境。在短距離行程上,公共腳踏車代替使用機動車,能有效減少尾氣排放。符合打造綠色環保、暢通、宜居健康的生態發展理念,也進一步緩解了校園內的交通擁堵。江蘇大學校園範圍廣闊,因而,公共腳踏車的站點對於學生宿舍、足球場、籃球場、食堂以及校門口等重要地段合理選址站點,讓學生借車更為方便。總計11個站點,350餘輛腳踏車。無疑,這些站點的設定為師生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2.公共自行車系統存在的問題

公共腳踏車在提供我們便捷出行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使用者需求。在每週週一至週五期間,上午的課程階段為每天早上7:40起成為上課高峰階段,或者是11:50至12:00下課高峰階段;與之對應,下午一般而言為1:15開始和17:00開始成為高峰階段。與此相應的是人流量的高峰,必然導致公共腳踏車的使用激增,這兩個階段人流大致往返於教學區與生活區(包括宿舍和食堂等),因而在這一時段,現有站點的腳踏車無法滿足需求。因為腳踏車維護不及時,因而公共腳踏車的.破損問題處於尷尬境地。眾多師生反映,由於使用者對公共腳踏車缺乏公德心,在使用時缺少愛護意識,因此公共腳踏車出現鏈條鬆動、車閘失靈等問題屢見不鮮,加之相應的維護人員不能及時對已經破損的腳踏車進行修理更換,因此在校內公共腳踏車站點,有較多腳踏車已經無法使用,給使用者造成不便。

3.公共自行車系統站點最佳化措施

公共自行車系統本質上仍然是一種經濟學模型,可以透過上述“經濟人”的概念和“理性選擇”概念加以闡述。首先,針對第一種情形,既然在相應的高峰時段,對應的教學區和生活區的公共腳踏車數量無法滿足需求,可以考慮透過在附近增設一些小型站點,進而實現人流量的分流、引流,同時方便了使用者的借還,從而使供需關係得到一定的緩解。同時,腳踏車管理公司可以透過各個站點的實時車輛狀況,及時運載一定數量的腳踏車進行排程,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第二,管理方提高維護效率,增強使用者的維護意識。針對校園公共腳踏車的損壞的現象,應當組織維修人員應定期對腳踏車進行檢修,避免因腳踏車損壞而無法使用的現象。在定期維修的同時,還應加強師生對腳踏車的保護意識,可以制定完善在借用期間腳踏車損害的賠償措施。針對雨水侵蝕的問題,可以透過增加簡易頂棚的方式,加以避免。綜合而言,公共腳踏車的問題還在於管理協調,可以針對大學校園這一特定區域,制定完善相應的管理體系,進而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增加管理特色。校園公共腳踏車的執行根本目的在於方便師生出行,為了讓公共腳踏車在校園內順利執行,管理方需要進行站點間的進一步最佳化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師生的滿意度。

四、結語

隨著人們對環境與能源現狀認識的逐步加深,民眾日益重視綠色交通出行的方式。在公共腳踏車在全球普及的背景下,校園內專門使用的公共腳踏車也越來越被各大高校青睞。因此,針對相應的公共腳踏車站點進行最佳化配置,以法律經濟學為視角,值得今後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李潔明,祁新娥.統計學原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2][美]R·A·波斯納.正義/司法的經濟學(文從4)[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3]韓慧敏,張宇,喬偉:里昂公共自行車系統[J].城市交通,2009(4).

[4]王在濤.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管理模式分析[J].城市發展研究,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