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灰雀》教學案例及反思

《灰雀》教學案例及反思

說教材

1、《灰雀》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單元要求:多讀多想,把課文讀懂,弄懂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縱覽課文內容,採用了明線和暗線相結合的寫法,寫列寧喜愛灰雀,尋找灰雀,再見到灰雀,這是一條明線,文章還有一條暗線,那就是發現灰雀不見了,懷疑可能是男孩抓走了,誘導他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第二條暗線才是文章用意和中心所在,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若不細細品味,就很難理解其中韻味,因此好文章要多讀、多品,方能明其意知其味。

我們可以設想這樣一種?

學生自己動手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根據自身喜好選取,對於美的認識,每個人角度不同,學生也應有個性化的選擇。這一決定的作出當然也離不開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抑揚頓挫讀練誦。

閱讀教學,讀佔鰲頭。讀是理應得到重視的一個方面。這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課文,貼近生活。讀著這些清新的文字,於學生的思想是一種陶冶。

增強讀的同時,有意識地削弱講解的份量。有時侯我們生怕學生聽不懂,總是想方設法地講解得細些,還要反反覆覆地搞上幾遍,其實大可不必。以學生的認知能力,弄懂這些淺顯的內容並非難事。關鍵在於方法是否對頭。眾多繁瑣隱晦的講解只會抹殺了孩子們對於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為什麼有的學生學了幾十年來的漢語還讀不好文章寫不好字,這確實是我們從事語文教學的人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如果只灌輸,不管學生是否樂意,別指望有好的效果。

讀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只要學生喜歡,他就會心甘情願地去努力,並且力爭精益求精。首先讓他們參與進來,再提高質量。朗讀訓練,中年段的學生不強調運用多少技能,最主要的是投入自己的感情,透過自己的傾情演繹,凸現作品的基本輪廓,如果能熟讀成誦,則效果更佳。

培養興趣的另一個大膽嘗試是讓學生讀、聽相結合,讓聽的學生來給讀的同學提意見,學生暢所欲言,意見中肯,氣氛熱烈。你來我去之際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

3、轉換角度匯入語,不拘一格寫板書。

A、匯入對於“自由”的闡述,以“鳥眼看人心”,運用別出心裁的視覺轉換,以傳統的第三著眼光,轉變為參與者之一的第二隻眼看世界。之所以稱為第三者眼光,是因為傳統的觀察是除列寧、小男孩和灰雀之外的一個虛無觀測點,相對而言只是旁觀者,若能設身處地將自己置之與參與者的境地,應有更深刻的內涵。概而言之,選取角度不同,感受也肯定不一樣。

B、傳統板書過分注重邏輯性和其歸納作用,容易陷入一種大而全的誤區。往往不知所云。無法將其與課文內容聯絡起來。小學語文的`板書設計,理所當然的要走形象直觀之路,形象鮮明的板書能夠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以我個人的觀點,小學語文板書應儘量淡化文字,增強形象感,並且要有衝擊力,看著舒服,過目不忘。

4、重視情感互動,重視語言的積累。

正確解讀文字,需要深入領悟,反覆揣摩,方能明其意,知其味。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取向,需要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得以體現。

語言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說不寫,光說不練,流於口頭表達,對於學習語文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新時期的語文教學將積累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透過讀寫來熟悉這些優美的詞句,由情感認識到消化吸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財富,這樣才真正達到了學習語文的目標,小學生認知能力、遣詞造句能力有限,必須把語言積累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