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的對話》雜文
課堂是什麼?課堂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平臺——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平臺,學生個體和群體、教師個體和教學技能、教學內容和教學流程都是充滿活力的。在這個平臺上,一群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詩人荷爾德林說:“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課堂,作為學生和老師棲居的主要場所,也應該充滿著濃濃的詩意——湧動著詩的靈性,洋溢著詩的浪漫,瀰漫著詩的芳香,勃發著詩的激情,流淌著詩的旋律,演繹著詩的精彩。
王崧舟校長非常注重課堂詩意的營造,他曾說“兒童寫詩,詩寫兒童。兒童是詩,詩是兒童。兒童寫下的,是詩一樣的生活。詩寫下的,是比詩更美好的童年。讓兒童詩意地棲居,是語文老師的天職。”王崧舟校長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實踐著他的詩意課堂的理念的。
課堂上,王校長善於用自己的情感、聲音、體態營造一種忘我的氛圍,讓看似平淡的課文語言彷彿忽然有了魔力,磁石一般把孩子的心靈緊緊吸引,使他們不知不覺中播下詩的種子,張開詩的翅膀,舒展詩靈性。王校長用詩一般的語言讓孩子們在詩意濃濃的課堂裡感悟兒童的語文、感性的語文、民族的語文,讓他們體驗和享受語文的無窮魅力,進而獲得生命的愉悅與靈性,彰顯生命的個性與活力。這樣的語文,是用心靈感動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啟智慧,用人格砥礪人格的詩化語文。這樣的語文,本身就是一首美不勝收的詩。
一、詩意的課堂。
課堂教學中的詩意並不指那些收在語文教材詩歌單元中讓人反覆吟詠、細細咀嚼的篇什,而是專指那些體現生命存在的本質的東西、閃光的地方、內在的火花。師生在課堂上的美學追求應當是,以自身的學習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發現、開掘並創造出這一詩意。我們無妨在走進課堂時向自己發問:當學生精神不振時,你能否使他振作?當學生茫無頭緒時,你能否給以啟迪?當學生沒有信心時,你能否喚起他的力量?你能否從學生的眼睛裡讀出願望?你能否分析出學生回答中的創造?你能否覺察出學生細微的進步和變化?你能否讓學生自己明白錯誤?你能否用不同的語言方式讓學生感受關注?你能否使學生覺得你的精神脈博與他們一起跳動?你能否讓學生的爭論擦出思維的火花?你能否使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合作,感受和諧的歡愉,發現的驚喜?我們必須明確的是:每一堂課都是教師也是學生乃至學生家長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崧舟這節課之所以上得好,是因為他有藝術家的充滿激情的心靈。因為他有這樣的心靈,於是,他在上這樣的課的時候,首先感動的是他自己。他自己首先被這種氛圍所感動,於是,用自己的情感自然流露,而又感染了我們在座的學生。所以,他的課自始至終充滿情感,整節課,我都看到他的眉頭緊鎖著,因為他被一種情緒所控制著,所感染著,所以,當他的課結束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做“道始於情”。如果一個老師無精打采地來到課堂上會是什麼樣子?但如果一個老師帶著充滿了激情的心靈來到課堂上,又會是什麼樣子?在我看來,老師充滿激情地來到課堂上,得益的不僅僅是學生。也是我們教師從你自己工作的異化的狀態中擺脫出來的一種思路。老師最大的悲劇,或者說成人的最大悲劇之一,就是不得不接受他的工作的異化。
我們的工作儘管讓我們養家餬口,讓我們活下去,但同時也異化我們。什麼叫異化我們?就是說我們和我們的工作是分離的,或者說我們並不真心喜歡我們這份工作,我沒有溶進這份工作當中去。比如說,我是個語文老師,但我和我教的語文是分離的,我和我教的學生是分離的,於是,你每工作一天,都在經受一次苦役,但你又不得不去做,因為沒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來選擇。而且,就這項工作還有很多競爭,這樣,人就不得不面對自己每天所從事的工作的異化。而當人充滿激情地和自己的工作融為一體的時候,首先對老師來講,是擺脫了一種異化的狀態,所以自己就活得好。因此,這首先不要把它看作是拯救學生,而要看作是拯救自己,對我們自己好。所以,從王老師充滿激情的心靈當中,我感覺到,他喜歡這項工作,他愛學生,他愛語文,我看到的不是王崧舟老師在講,而是語文在說什麼,而換一個角度,又好像不是語文在說什麼,而是王崧舟老師在說什麼,在這節課中,由於他充滿激情,也就把他所教的課文以及這群孩子,都在心靈上面融為一體,這是他為什麼能夠達到較高的境界的一個理由。
在《一夜的工作》的教學中,王崧舟校長再一次把他的詩化課堂演繹得精彩紛呈。請看
師:那一年,有一個叫宋小明的詩人,懷著對總理的無比崇敬和懷念的心情寫下了這首詩:
螢幕出示《你是這樣的人》(師有感情的誦讀)
把所有的心裝進你心裡
在你的胸前寫下
你是這樣的人
把所有的`愛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訴說
你是這樣的人
不用多想 不用多問
你就是這樣的人
不能不想 不能不問
真心有多重 愛有多深
把所有的傷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
你是這樣的人
不用多想 不用多問
你就是這樣的人
不能不想 不能不問
真心有多重 愛有多深
把所有的生命歸還世界
人們在心裡呼喚
你是這樣的人
師:同學們,這首詩的哪些地方深深地感動了你?
(學生回答略)
師:究竟是什麼讓詩人如此感動呢?帶著這樣的疑問,讓我們一起走進總理的一夜。一邊讀一邊用心感受總理的一夜是怎樣的一夜?讀完後,假如讓你用一個詞表達你的感受,你想用什麼詞語來概括?
這個教學片段,王校長用富有磁性的聲音,激情而內斂的情感,抑揚頓挫地朗誦宋曉明的詩,一下子把人們對總理的懷念、愛戴、崇敬之情展示在了學生面前,營造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詩一般的情感氛圍和基調。有了這樣的氛圍,有了這樣的基調,孩子們就能充實地,自主地,舒展地,詩意地生活在課堂上,進而讓他們經歷溫暖而百感交集的心靈旅行,讓他們在詩意盎然的課堂裡享受學習的美麗與精彩。
二、智慧的課堂
王老師是一個有智慧的教師,他充滿了教學的智慧。當孩子有一個問題的時候,他就及時地捕捉這個問題的實質;當孩子有需要的時候,有特殊需要的時候,他能夠及時出現在學生的身邊;當孩子想說某句話而沒有說出來,但他能夠帶著孩子說出來……這都是智慧的體現。當孩子們描述這個宮殿式的建築和室內的簡單陳設的時候,王老師有句話:你們說說這宮殿式的房子裡面應該有什麼?這一個問題就把我們的孩子們一下子拉進了周總理工作的場景,孩子和周總理拉近了,孩子和課文拉近了。當孩子們描述還應有什麼的時候,事實上,他們的心裡就在想:我能為你做點什麼?這裡,既是課文在呼喚著孩子的心靈,也是孩子在發自內心地想,我能為你做些什麼。於是,情感就自然展現出來了,這一個問題,就讓孩子們進到課文中來,這就是智慧。
詩意地棲居在課堂上,課堂要成為一個綠色的生態環境,學生要有思考的自由,要有說話的自由,要有抒情的自由;教師要放棄“話語霸權”、“情感霸權”、“價值霸權”,蹲下來,平視學生,用溫暖的眼神關注每一顆敏感的心靈,用真誠的心靈聆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教師要學會投入地笑,學會感動地讀,學會忘我地與課文融為一體,與課堂融為一體。
王校長曾說過:“一堂好課,如一首交響樂,總要講究旋律、節奏、配器、音響的和諧。師與生要和諧、人與文要和諧、情與理要和諧、思與悟要和諧、知與行要和諧……”是的,在王校長的課堂上,我們分明感受到了這樣的和諧,我們真的感覺到了他和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朗讀,是那樣的動情,寫話,是那樣的精彩。更為難忘的是,在課結束的時候,全班近一半的孩子潸然淚下……透過這樣的課堂,我們彷彿看到,看到他20年來所投入的點點滴滴——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智慧、教育人格,投入的——不!投入的,也許是他整個的生命!真因為有這樣的投入,才讓學生感到學生不僅是在攀登知識的高峰,而且在彰顯著自己的悟性、靈性、個性。
師:同學們,這一疊厚厚的檔案,擺在總理的面前,重大的問題,棘手的問題,急迫的問題,需要總理去思考,需要總理決定。你說,總理的一夜簡單嗎?你說他會想到什麼問題,他會思索什麼檔案?(出示一段話,師範讀:“夜很靜,周總理一句一句地審閱著檔案,那不是普通的瀏覽,而是一邊看一邊在思索,他想著_____________________。)請你把他想的寫下來。
(生寫話)
師:這一夜,我們的總理到底想了哪些問題,請你們有感情地來讀讀。要注意這是新中國第一任總理所考慮的問題。
生1:他想著哪些地方沒有糧食;
生2:他想著怎樣使人民富裕起來,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生3:他想今晚一定要批好這些檔案,不辜負老百姓的期望;
生4:他想怎樣使貧困山區的人民脫離窮苦的面貌;
生5:他想著災區人民的生活過得怎樣;
生6:他想著如何使人民生活有保障,致富,國家更加富強;
生7:他想著老百姓吃得飽嗎?有衣服穿嗎?
生8:他想著山區的孩子能讀上書嗎?有多少失學兒童?
(根據課堂大致回憶,略去了老師點評激情的話語)
我們看到,課堂上,學生的感悟是多元的,學生的聲音是多樣的,學生的視角是多維的,學生的對話是多向的。教學中,王校長始終把自己定位在“組織引導者”,不斷地把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引向深入,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走進總理的內心世界,感受總理博大的胸懷。這一切,糅合在一起,不就是一首和諧而精緻的詩嗎?文章不是無情物,“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入選語文課文的多數文章,文質兼美,通篇跳動著作者的脈博,字字是真善美的音符,句句是作者的心血。詩意地棲居在課堂上,要求教師要做個有情人,會歌,會笑,會贊,會泣。透過潛心備課,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心隨著作者一起跳動,體會作者內心的喜怒哀樂。這樣,教師才能以動情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傳達作者的情思,感染學生,從而創設一種和文字相和諧的情境,學生的情感才會迸發,才會詩興大發。
激情,是王校長課堂的標識。他曾說過“誰都知道,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觸控,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領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融。……語文脫離了感情,語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語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蘊。這樣的語文,根本不可能根植於學生的心靈世界,根本不可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純淨的底色。”聽過王校長課的老師無不為他的教學語言所傾倒。那情感充沛、抑揚頓挫極富感染力的教學語言,總能把學生帶進課文的情感氛圍裡去。學生和聽課的老師激動著王校長的激動,擔憂著王校長的擔憂,崇敬著王校長的崇敬。課堂,就在這樣的具有復調美的語言流轉中,具有了更高的審美價值和詩性價值。
這樣的課堂,是智慧演繹的詩篇;這樣的課堂,是心靈流動的樂章。
這樣的課堂,是人性瀰漫的天堂;這樣的課堂,是文心流瀉的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