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特殊教育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論文
科學的、實用的課堂教學評價能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帶動學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促使學生的素質得到較好的提高。
特殊學校對課堂教學的評價應該與普通學校有所區別,不能硬搬硬套,畢竟我們的教學物件不同,我們應該探索出屬於自己的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切實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在此,筆者結合十幾年的教學經驗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一、全新的教育教學觀
(1)素質教育的教育觀應以加強德育為靈魂,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發展為中心的教育觀,使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充分的發展。(2)“教是為了不教”,學生是各有個性的;是處在發展中的,要熱愛學生,師生相長,尊重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3)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同時還是一個師生情感共融、價值共享、共同創造、共同成長、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體驗的完整的生活過程(4)知識數量不再是唯一評價標準。學生的真實發展狀況才是衡量質量效益的根本尺度。我們既要關注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涯是否快樂、幸福。(5)日常教學評價基本功能是激勵、診斷。在日常教學中淡化評價的分等、甄別、選拔功能。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程式的過程化,評價空間的開放性,評價結果的成功化。
二、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觀
(1)在新課程背景下評價的主體應該是多元的,它包括學生、教師、學校領導、家長和社會。這裡特別要強調是被評價物件的自評,強調參與性。
(2)在評價方法上強調多樣,它不但包括定性和定量相結合,而且可用書面的、實踐操作的,跟蹤調查的,現場記錄的,動手的,動口的,成長紀錄的,檔案袋式的,對不同的評價物件可以採用不同的評價方法。
(3)在評價標準上上重視差異性,讓不同的評價物件可以有所不同的評價標準,多一把尺子,多一批成功者,讓成功激勵著評價物件取得更大的成功。體現整體性和綜合性。
(4)在評價的時間上,要特別強調全過程性評價,記錄成長過程,總結成長道路。
(5)在評價的結果表述上要特別淡化功利性作用。
(6)在評價的功能上要體現成功和激勵,讓成功去激勵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
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包括這幾個方面的內容:
(1)為學生創設安全、和諧的學習氛圍;
(2)激發學生的動機和興趣、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
(3)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親身體驗、合作學習;
(4)廣泛利用並開發教學資源;
(5)在教學中透過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設計多樣、有效的教學活動以達到此目標;
(6)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地評價,並用於改進教學和學生的學習;
(7)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瞭解學生的想法與需求;
(8)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個別化指導。
四、課堂教學的評價要求
(1)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2)學生學習的主動化;
(3)師生互動的有效化;
(4)學科教學的整合化;
(5)教學資源的最最佳化;
(6)教學過程的動態化;
(7)教學策略的綜合化;
(8)教學物件的個別化;
(9)教學內容的結構化。
五、教學評價的多樣化
(1)基礎性。看雙基是否落實,應該讓學生掌握的知識體系定位是否正確,教學過程是否到位,認知目標的達成度如何。使學得的知識能緊密聯絡生產,生活、社會、科技、環境和自然等實際。“變單純把書本是學生的世界為學生的世界是最好的書本。”
(2)主體性。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體現,學習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探究精神是否得到體現。是否處於“我要學”的狀態。所學的知識能與學生的經驗相聯絡。
(3)平等性。教師的角色定位是否正確,是否體現教學過程中的雙相互動,師生相長,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能否理解學生,關心學生,並有向學生學習的精神。
(4)廣泛性。是否體現教學過程的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學生的差異,特別要關心學困生,學生學習的參與面大,每個學生的思維活動都能得到充分展開。
(5)最佳化性。是否能讓學生理解和感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知識的積極性,過程設計體現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充分尊重和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滲透德育教育。
(6)端正性。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能否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素質(包括創新精神:如批判精神,懷疑精神和問題意識,創新能力:如蒐集和利用資訊學習應用已有材料的能力、善於發現問題和敢於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人格:如堅韌性,獨立性,抗挫性,好奇心,進取心等。)和實踐能力(包括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7)激勵性。充分體現成功教育的理念,變評價的診斷功能和篩選功能為激勵功能和導向功能,評價的主體體現多元化,特別要強調學生的自我評價,評價的方法採用多樣化,評價的內容體現多種性。特別要評出學生的特長和潛力。“多一把尺子,多一批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