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藝術理論課程中“翻轉課堂”的實踐研究論文
[摘要]伴隨著資訊化時代的來臨,網路公開課和虛擬課堂對於傳統課堂教學的衝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倡導在理論教學中實踐“翻轉課堂”,而翻轉課堂的方式多種多樣,翻轉的方法五花八門,翻轉的效果也各有千秋。具體在藝術理論的教學過程中可供翻轉的必要性也不容忽視,其方式和手段也有待研究,而如何能在高校藝術理論課堂上使“翻轉課堂”更好地服務於現代的大學生,更好地使學生的藝術理論學習更加自由、靈活,更有利於實現學有所獲,學以致用的教學宗旨。更好地使教師的教學過程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則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藝術理論;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傳統課堂
一、高校教學新模式的到來
高校教育教學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早在公元4世紀柏拉圖創辦的學園就是歷史上最早且正規的高等學校,也是西歐最早的學術研究機關。而能稱得上大學的則要算是義大利建立於1088年的博洛尼亞大學,她被譽為歐洲“大學之母”。從此之後,歐洲便如雨後春筍一般產生了一批大學。我國高等教育也是歷史悠久,一般認為商代的“右學”以及春秋戰國時期齊桓公創辦的“稷下學宮”是中國古代高等教育的萌芽,而到了漢代的鴻都門學就可以算得上世界上第一所文學藝術專科學校了。之後,由隋煬帝創立科舉制度以及宋朝書院的建立,延續了一千多年,直到近代盛宣懷於1895年在天津建立新式學堂,中國才開始步入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重任。在人類早期的教育手段和技術無非就是口耳相傳,近代新式學堂也大多以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主。從何兆武先生的《上學記》中提到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赫赫有名的西南聯合大學,其一些教學趣談可以看出西南聯合大學教學方法無外乎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過程。而在邁入21世紀的今天,我們面臨了資訊化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也就是現代化的時代。費孝通說“現代化在我的理解中就是由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無休止地改造人的物質和精神世界的歷史程序。”面對現代化的時代,你可以看到科學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體現,例如直觀性教育技術的廣泛運用,包括了看圖、演示模型、視音訊等各種教學手段在內的直觀教育技術開始成為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的重要砝碼。在50年代和60年代,隨著教學機器、錄音技術、電視技術等的運用興起了語言實驗室教學和電視教學的熱潮。在21世紀的今天,更是可以看到網路公開課和虛擬課堂對於傳統課堂教學的衝擊,正是這些新技術、新手段促使了“翻轉課堂”的提出與運用。另外,在新時代的今天,傳統課堂的上課狀態也面臨巨大的挑戰,過去大學課堂上“天之驕子”般一心向學的面孔已鮮為看到,轉而讓老師面對和頭疼的是“低頭一族”,“低頭一族”即是不管老師在講臺前的眉飛色舞的講解而只顧低頭看手中的智慧手機,於虛擬的網路世界和遊戲中自我陶醉。面對此情此景,不同的教學改革方案層出不窮,而這些方案中尤其以“翻轉課堂”呼聲最為強烈。翻轉課堂就是要“反客為主”,將過去以老師為主的教學模式改革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打破了單純的視聽教學模式,教師的作用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學習指導者和學習評定者的身份進入教學過程。原因是學習時間不再限定於教室為主,而是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主動權轉移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去挖掘知識、閱讀書籍、傾聽講座。教學模式的轉變,將使得教室內的時間用來獲得對於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將不在繼續“滿堂灌”的講授知識,而因此教師也能充分的利用課上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這種翻轉課堂的方式也可與混合式學習、探究性學習等教學方法融合在一起,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更加靈活、主動,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來。
一般來講,學生的學習過程由兩個方面組成:第一方面是“資訊獲取”,這一方面主要透過教師的講解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來實現的;第二個方面是對於這些獲取的資訊進行“資訊吸收”。“資訊吸收”是學生在課外完成的,而因為第二方面如果沒有教師特定時間的指導將會影響吸收的效果,從而消解學習的動機、興趣和成就感。“翻轉課堂”則針對這一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新調整。“資訊獲取”是學生在課外進行的,“資訊吸收”是在課堂上透過互動來完成的,經過教師在課堂上給予有效的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有助於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過程。“翻轉課堂”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實際上擴充套件了學習的有效時間,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當然,這種“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在藝術理論的課程教學中將會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二、藝術理論課程為何要翻轉課堂
在高校普遍推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下,藝術理論的課程更要將這種方式打造為新形勢下的一種常規教學手段。各種學科和專業類的課程都有自己獨立的特點,而藝術理論所體現出來的特性以及教學目標更加需要以一種新穎的上課方式來去推動和實現。首先,藝術理論課程的教學應該著重培養的是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想象力的培養,不能靠智育,而要靠藝術教育,因為智育都是在理智和邏輯的框架內進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沒有辦法透過口傳心授,必須透過更為新穎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生,讓學生馳騁在想象的海洋中自由穿梭,並且從中體驗到想象的樂趣。比如,藝術理論課程一般涉及到的藝術本體論不外乎藝術的本質和發生、發展,而單就藝術的發生來講,主要探討的也是從考古學和人類學的思路對原始社會進行理論的闡發,而要想明白藝術發生的原因的多元化,對於遙遠的原始社會最應該具有的態度就是大膽的想象,想象原始社會的人們是如何生存的?又是如何在生存之餘畫出阿爾塔米拉以及法國拉斯科裡的洞窟壁畫的?面對這一章節的教學內容,我想作為教師應該在課前要求學生去了解藝術發生的基本考古材料,並在實際教學中開始鼓勵學生勇敢想象,到底哪一個學說最符合歷史的實際,是巫術、遊戲、模仿、表現亦或勞動?而學生腦海裡閃現的種種想象的可能性就要在課堂上當堂展示出來,彼此之間進行交流,老師從中進行引導,一步一步將幾個學說圓滿,又一步一步將幾個學說推翻,最後進行總結,得出藝術發生原因的多樣化和綜合性特點。也就是藝術發生的原因是由學生根據自己課前的預習和課堂的大膽想象將結論自己推理出來的。這堂課可能最忌諱的就是由老師一個一個羅列歷史資料和研究證明,一個一個將幾個學說推出推進,最後得出了中肯而又客觀的結論;但是這種方式卻抹殺了每個學生在面對這一問題時的獨特看法和想法。想象力是創造力的源泉,沒有了想象力也就意味著沒有了創造力,大凡平庸的藝術作品都來自創造者本身想象力的匱乏和思想認識的膚淺。所以,要想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必須要進行翻轉課堂,關於藝術理論知識的呈現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教師只是引導、規範、輔助的作用。其次,藝術理論課程要教會學生如何保持個性。藝術理論的教育宗旨是培養藝術專門人才而不是標準化的受教育者。常規的課堂將學生以整齊劃一的標準放在教室裡,面對統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統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統一的教材和統一的教學筆記,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令學生逐漸喪失掉其個性,作為藝術專業的學生缺少了個性將意味著缺少了藝術創造的可能。而翻轉課堂就可以極大的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並且透過教師的評價方式帶動學生積極表現以實現更加個性化的反饋。最後,藝術理論還要能夠讓學生建立審美的'而非功利的人生理想。正如馬丁·布伯在《我與你》中提到的“教育非是告知人存在什麼或必會存在什麼,而是曉諭人如何讓精神充盈人生,如何讓我與‘你相遇。”藝術理論課程屬於美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它的目標是期望引導學生精神自由並發展完滿的人性,使人從“感性的人”轉變成“審美的人”,所以美育是情感教育,並非單純的知識傳授,課程性質的特殊性決定了課程的教學實踐應該大力倡導學生學會自主體驗,學會體驗人生、體驗生活、體驗藝術而非體驗枯燥乏味的藝術相關的概念、抽象的理論、空洞的學說。如果不能夠將藝術理論課程實現自由、靈活的翻轉,不但談不上美育,也不是真正的藝術教育。因為藝術的教育本質上不是知識和理論的教育,不是概念和邏輯體系的教育,而是引導受教育者在感性的、情感的活動中體驗人生的樂趣,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所以,藝術理論不能僅僅看重課堂上傳授的知識層面,更應該組織受教育者直接參與審美體驗活動,比如組織學生集體參觀博物館、美術館、考察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組織學生課外讀詩、聽音樂會、親自畫畫等等,將學生作為藝術理論課程的主體,使其在藝術理論課程的學習中體驗到的是精神充盈著的審美實踐活動。藝術理論與科學研究不一樣,科學研究是要發現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藝術理論除了發現各門藝術的普遍規律之外,更重要的是體驗到一種人生的意味和情趣。所以,藝術理論課程需要透過翻轉課堂的方式培養具有創新型、有想象力、有個性、有審美能力的全面人才。
三、藝術理論課程如何翻轉課堂
藝術理論課程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講授為主,或與討論法結合進行的方式,基本上還是以教師直接控制資訊和知識的傳遞,為了適應新時期藝術理論課程的上課需要,必須強調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一定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其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創造能力。而在具體的實踐上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首先,學生課外的自主學習機制。由學生在課下時間觀看教師指定的網路教學公開課程或部分影片資料,影片的選取一定要考慮與課堂輔導的緊密性和連貫性。在課堂上教師針對學生所觀看的影片內容展開輔導與答疑,這種方式一是節約了教師資源,二是讓學生對某一知識點具有了深入瞭解和預習的基礎上,並且提出相應的疑惑,形成問題意識。另外,除了影片資源,如果條件允許教師還可以在課外組織小型的“藝術沙龍”,那就是將以輕鬆愉快的交流方式來談論學術話題,由教師專門邀請學科領域的學術帶頭人或知名藝術家為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談話,既可以讓學生耳濡目染學者的風範又可以讓學生建立對於藝術理論知識的興趣。“藝術沙龍”可以每月一次,也可以每學期一次,總之可以豐富學生對於學科前沿知識的視野和眼光。其次,學生課上的互動方式方法。翻轉課堂並非不要課堂或課堂裡就不能翻轉,例如最典型的課外活動辯論賽,課堂上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組織辯論。課堂辯論的方式方法運用,最關鍵的在於辯題的設計與選取,首先辯題的選擇得與教學內容直接相關,最好就是課程的教學重點或難點,經過辯論之後也可加深學生對此知識點的記憶,當然辯題難度不宜過高,因為難度大了將會使得學生無話可說,應該選擇難度適中的題目。並且辯題應該比較中性,辯論雙方可以自圓其說,辯的公平。另外就是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以此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藝術作品的價格是否是藝術作品價值的體現?藝術的發展應該是自律的還是他律的?除了辯論還可以採取的是給學生留專題講授的作業。要求學生課下根據所學內容進行準備,在上課過程中選取其中一位同學進行講授,具體時間應不低於10分鐘,學生也可以自己製作一個ppt的方式,並且可以將自己在專業實踐課上的作品拿出來進行分享講解,或者將自己外出考察的經歷在課堂上進行講授。這種方式既可以鍛鍊講課同學的知識運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對於藝術理論課程的期待。第三,透過課外的實踐活動來“翻轉課堂”的方式方法。其實,“翻轉課堂”最根本的就是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來使學生心裡產生認同感,這種認同感就可以透過課外的實踐活動來建立。比如由教師組織的話劇演出活動,要求學生利用已學習的藝術理論知識,由學生自己出劇本、拉贊助、排演節目,最後呈現一場精彩的話劇表演。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都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且可以加強師生的情感交流,教師在輔導學生做節目的同時依然可以將藝術理論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上,學生在回到課堂上才能夠更好的接受藝術的相關理論知識。另外,不少藝術理論的案例講解重視原作的藝術價值,教師就可以帶領班級同學前往博物館、美術館等場所,面對“原作”現場講解,那將更加賦有藝術感染力。所以課外活動的目的不是要帶領學生為活動而活動,而是要連線課內課外的優勢,在實踐中掌握和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
總的來講,“翻轉課堂”在藝術理論課程的教學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除此之外,“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能否有效的應用在教學之中,教師既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推薦或製作影片的質量、課外活動的組織、對於學生交流互動後的指導,都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加強對教師各種綜合能力的培訓,以及教師在課餘時間的自我提高,組織能力、答疑能力、溝通能力將成為教師工作的助推器。教師個人能力的提高將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相信在未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一定可以廣泛的、有效的、合理的運用到藝術理論的教學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