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文化

滲透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

滲透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

摘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傳承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最主要的渠道。主要闡述傳統文化中德育的主要內容和特點,並分析小學德育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傳統文化對小學德育管理工作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德育管理;中國傳統文化;影響

小學教育是青少年教育中關鍵的一環,它事關學生在中學和大學階段的發展,尤其是在道德素養方面的培養,更是直接影響著青少年今後價值觀的形成。當前,雖然經過多次教育改革,但在小學生德育管理這一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一、中國傳統文化德育思想的特點

隨著封建經濟和制度的不斷完善,傳統文化的德育已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並在不斷變化發展中,出現與之相適應的德育思想。如《大學》中“欲治其國,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還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德育的主要代表。要讓學生實現以上的德育思想,就要從小抓起,如此看來,德育必須從中小學生的一點一滴抓起。

二、重視傳統文化對小學德育的重要意義

常言道:“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是完成社會主義宏大夢想的中流砥柱。小學教育是培養青少年優秀品德最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初步形成對道德問題的基本認識和判斷,但仍需引導的階段。因此,做好青少年的教育要從孩童時期抓起。一方面,青少年道德意識的好壞決定其自身以後的長遠發展;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和道德意識也決定整個中華民族未來的走向,所以必須受到重視。因此,抓緊小學德育中的傳統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三、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的實踐措施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點有關切實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中提出: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教育活動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繼續推進中華經典誦讀活動。開展“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可見,將中國傳統納入小學德育教學是時代賦予的`要求,更是小學德育培養有素質人才的社會價值。因此,教育界要十分重視中國傳統文化作為發展學生德育這一載體的作用。

1.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讓傳統文化滲透於各科教學中

教師在進行課堂內容的教學備案時,要分配好課本內容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比例,將傳統文化的知識點自然地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如,學習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一詩時,老師除了指導學生理解“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詩句意思外,也要向學生講解清明節的來歷,甚至可以延伸至課外,讓家長帶領學生去了解中國幾大傳統節日的由來。這樣一來,不僅學生一個人學到了,家長也鞏固了這些知識,難得的是,你的一道家庭作業,無意間也指導了某些不懂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長們,學會了一種教育方式,真可謂一舉三得。另外,由於現代資訊科技的普及,需要孩子主動學習,才能更廣泛地、更深入地學習課程之外的知識,這就要求老師正確地指導,不斷增強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激情,以達到培養愛國意識的目的。

2.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讓傳統文化在活動中開花

由於傳統文化極具時代特色,在現代環境的背景下容易引起學生的迷惑心理,因此學習傳統的歷史文化要放在一定的環境渲染下進行,教師要不斷變化教學方式,適應不同教學內容的需要。例如,我們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文化遺址以及探訪革命前輩活動的場所,讓學生親身體會歷史的變遷。學校專門組織了一支古箏隊,使學生能在學習古典器樂中瞭解一些古代樂器知識;還常常組織繪畫、歌唱、書法等比賽等活動,使學生一方面可以培養自己的特長才藝,一方面能增加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深入瞭解。除此之外,學校每週有一個師生共同期待的時刻,那就是在每週一升旗儀式上,除了常規莊嚴的升旗儀式外,學校專門設立了一個“悅讀越美”的班級展示環節,其內容都是學生美言美行優良習慣的傳播和中華詩詞歌賦的展演,每週一個班,每班一個主題。長此以往,學生的個性特長有了一個充分展示的平臺,班級的特色在這兒也得到大家的關注,每到這時候,連周圍樓上的居民也在高高的露臺上遙遙相望,側耳傾聽,那真是一幅美麗的景緻。透過些活動,學生了解了傳統節假日的來源和傳統習俗以及相關活動的資訊;學會了更多傳統文化知識,學生的愛國意識也潛移默化地得以提升。

總之,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透過在小學生的德育管理中滲透傳統文化,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共同努力,並在實踐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將其落實。

參考文獻:

[2]徐金亨.以“禮德教育”為特色,探索小學校本德育操作體系[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2(8):98-99.

[4]敬仕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創新中小學德育工作[J].天府新論,2009(z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