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對看的學問教材理解
《“看”的學問》教材理解
這是一篇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的文章。文中不僅介紹了觀察的一些方法,還強調要把觀察與思考結合起來,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由於是以對話的形式介紹的,層次清楚、語言生動,易於被兒童接受。
課文以對話的形式分別寫出了“觀察的重要性”“觀察的不同方法”“觀察方法的總結”。對話的開始即以從生活中提問的方式引出了觀察的無時不在,並用舉例的方法說明了學會觀察的重要性。在介紹觀察方法時,不僅有老師介紹的例子,如:放大樹葉的脈絡、細菌來觀察,製作地球儀來觀察;還有丁丁在聽了老師的講話後,進行的舉一反三。如:用模型來觀察樓房的設計。在不同的觀察方法中,丁丁的語言還起到了過渡作用――由放大觀察引入縮小觀察,由橫向比較引向縱向比較等。
在對話的最後,又透過丁丁的總結與老師的提醒,對所介紹的觀察方法進行了總結,做到了由分述到總結。這更有利於學生把握全文的內容,也利於培養學生在講話時善於總結的能力。
1.要引導學生自主理解對話錄的內容,明白這幾種觀察方法的具體做法。並能聯絡生活,將所學方法應用於實際學習生活當中。
2.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形式,對對話中所闡述的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並進行彙報。培養學生閱讀中的整體歸納能力。
3.透過讀課文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說話的能力,以及在說話時善於舉一反三、善於總結的能力。
4.激發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培養他們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
1.教師可由實際入手,利用本班學生日常所見卻沒有留心觀察的事物,讓學生明白觀察的意義,從而引起閱讀對話錄的興趣。
2.在學生有興趣的閱讀後,可鼓勵學生自主地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打基礎。對於個別學生不瞭解的事物,如:指紋或細菌的觀察方法,可鼓勵學生查詢資料,在課上彙報。
3.對話的'內容淺顯易懂,可先放手讓學生在自讀中感知介紹的觀察方法。再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以學生喜歡的不同方式對全文的觀察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如:表格法、列舉法、畫圖法……在學生彙報時,要從歸納的內容和歸納的形式兩方面進行肯定。這樣既提高效率,又培養了學生的歸納能力。
4.在理解對話內容中,關於動態和靜態的觀察方法文中並沒有具體解釋,可由學生用舉例或表演等形式來解決。還可以讓學生談一談,還有沒有其他的觀察方法,對課文內容擴充套件。
5.理解內容之後,可以全班討論的形式來歸納丁丁在談話中的優點,使學生明確一些談話的方法。
6.課後,可佈置學生的觀察作業。也可以組織小型談話活動,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