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文化苦旅》800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有時候,我真想像餘秋雨先生一樣,縱橫華夏大地,遍訪名山大川去尋訪文化,求索人生,讓思緒在一個個歷史的烙印前飛越浩浩廣宇,俯視芸芸眾生。可現在的我只能“泛舟題海上,枯坐書齋中”,即然如此,我就只能讓我的心跟著餘秋雨先生,一起進行一次“文化苦旅”,一起邊走、邊看、邊思索.......
漂泊遠方
人為什麼要漂泊?
為謀生嗎?這是肯定有的,不然歷史不會留下那一串攝人心魄的詞語: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但,漂泊僅僅為了謀生嗎?
突然想到了李白,這位中國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一生都在漂泊,以至現在的學者對於他的籍貫都還存有爭議。李白可稱得上是才氣縱橫,筆尖一點,即成浩浩太平正氣;繡口一吐,便是煌煌盛唐雄風,以他之才,仕於臺閣,作玄宗的御用文人,不只可御手調羹,美人呵筆,還可以文章傳世,百代流芳,可他偏偏要去漂泊,偏偏要把那酒氣與墨香,流瀉在整個神州大地。
也許,李白不需要理由,他只是在用最質樸、最原始的方式把生命盪滌乾淨。李白是真正的漂泊者,對他來說,“醉過之處,皆非他鄉。”遠離故鄉又能怎樣,有酒、有詩、有月,足矣!
真正的漂泊不需要理由,如果非要加一個的話,那就是生命!化生命為一場偉大的漂泊,在這漂泊中找尋生命的意義,在這漂泊中把生命盪滌得如同水晶般明徹,讓生命綻放出驚世亥俗的瑰麗。
我真想成為一個這樣的漂泊者,任獵獵西風撕扯著我的衣角。而我,則義無返顧地走向遠方。
千年.百年
人真是一種奇怪的動物,我們曾驕傲地振臂高呼:“人創造了歷史!”可當歷史的滾滾洪流在我們面前奔湧而過時,我們會發現,自已是這樣渺小,小得彷彿寄於天地的一隻蜉蝣,渺於蒼海的一粒粟米。
我們是偉大的嗎?如果是,那麼那些曾經叱吒過,呼號過,自以為把握住了歷史方向的人,為什麼最終都化為塵土,被來自歷史深處的風吹得一乾二淨?
我們是渺小的嗎?如果是,那麼這塵一般渺小的生命又何以造就千年的文明史,我們之於歷史,到底是什麼?
人生之長,百年而終,比之千年的歷史,確實可謂“白駒過隙”,百年的人生,再怎麼瑰麗奇特,又怎能造就這漫漫千載人類文明史呢?
應該說,人類是智慧的。因為人類懂得傳承(這也是人類“偉大”的原因吧。)人類很清楚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不但不能丟,還要去發揚。於是彷彿一場接力賽,一個個由血緣連線起來的民族,從各自的祖先那裡接過錘子和鑿子,畢其一生去雕鑿、修補,終於雕成了泱泱千年的人類文明。
我們應該敬畏歷史,因為那是我們的.祖先用生命寫下的。但敬畏的同時,不要彎曲我們繃直的雙膝,因為歷史,我們也要寫下去。
傳承文化
很難想像,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會是個什麼樣子。
前不久,我剛剛讀完了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老實說,這本書有些難懂,其格調也略顯沉重,不過,我在讀完後突然驚訝地發現中國的傳統文化,居然是這麼廣袤與深邃,我彷彿觸碰到了中國傳統文化虯脈縱橫的面板,那種蒼健的感覺,使我心底油然而生一種強烈的情感:作一回中國人,值了。可當敦煌、白蓮洞、青雲譜、柳候祠、天一閣.......一個個千年的意像在我心頭閃過時,我又浮起了另一種情感,這種情感讓我渾身冰涼。
我們究竟還保有多少傳統文化?有人說,這個問題太刻薄了,可如果我們連這個問題都答不上來,那麼我們對自已的文化是否太刻薄了,中華民族曾用同化力極強的文化征服了無數快馬彎刀打天下的民族,但現在,我們卻在用冷漠摧殘這種偉大的文化,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好比行屍走肉,核心已被掏空,只剩一副皮囊,如果中華民族到了這個地步,嗚呼!我不敢再想下去了。
坐公交車回家,各商店門口都豎立著高大的聖誕樹,心裡真有種說不出的滋味,不知該高興,還是該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