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教無定法,”特別是閱讀教學的方法可以說是百家爭鳴,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談點個人看法。

語文閱讀教學是具有藝術性的。這種藝術的首要本質在於:依據學科自身的特點和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特徵,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願望和動機,這是獲取高質量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

語文閱讀的本質特徵決定了教學內容的情感性、閱讀思維的情境性、知識技能的實踐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教學語言的示範性。閱讀教學必須達到以下五個要求:

(一)突出情感因素

這是閱讀內容的情感性決定的。語言是一種工具,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我們更應該強調語言工具的功能本質,即表情達意。以語言文字為表達形式的各類文章,特別是詩、詞、歌、賦、小說、劇本等文學作品,其中無不蘊含著作者對人、事、物的強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觀態度,無不以情動人,以情寓理,這是語文閱讀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與數理化等其他學科教學的顯著區別。欲使語文閱讀教學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願望,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必須在閱讀教學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動人,教出情味。不論是教寫人的還是記事的文章,擬或是教說明文或議論文,都應該引導學生領會、體驗課文的語言形式所傳達的作者的憎愛之情,褒貶之義,使學生在情感體驗過程中理解字詞句篇的含義和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二)引入情境,激勵思維

這是閱讀思維的情境性所決定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思維訓練的規律與其他學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學科的思維訓練只是把語言作為媒介,透過對本學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論、觀點的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抽象、概括等活動來實現的,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則是直接透過語言訓練來實現的。用語言教語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表現形式,語言本身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媒介或憑藉,更主要的又是教學內容。學生接受、理解課文語言所傳達的`情感資訊,不論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透過感知、體驗、聯想、想象等思維活動方式,進入情境,才能真正領會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這一特殊規律要求閱讀教學,尤其是記敘文和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必須貫徹情境薰陶,激勵思維的原則,同時也賦予了閱讀教學過程中思維訓練的特定內容和形式,即以具體可感的形象、畫面、聲色、情態、情節、場面等,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激勵學生思維,使其產生思維樂趣。

當然,閱讀教學也離不開抽象思維,也不應忽視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等抽象思維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教學中,一般教師往往只注意課文中的理智因素,而忽視了蘊含於字詞句篇中的情感因素,其結果是:本來極其生動、情感強烈的作品,經過肢解、剖析,只剩了乾巴巴的幾條筋。這種單調枯燥的情緒體驗,又怎能不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乃至最終喪失學習語文的動力呢?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的方式激勵學生思維,使其產生思維樂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鍛鍊思維能力,這既是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閱讀教學藝術的生動體現。只要這樣才能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將“不會學”變為“善學”。所以,有經驗的語文教師總是根據教學內容、目的和學生實際,想方設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開啟學生思維,象導遊一樣,一步步將學生引向柳暗花明之處。

(三)聯絡生活,激勵學習

作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稱的語文,是聽說讀寫的工具,以語言文字為表現形式的課文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因此,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與人們交際的需要密切地聯絡著。所以,閱讀教學藝術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也應該是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使其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

閱讀教學不能為教課文而教課文,為教知識而教知識,必須緊密聯絡日常生活實踐,特別是讀寫聽說活動,把課文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活化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一盤盤美食甘味,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屬所需”、“學有所用”,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並積極運用所學知識,發展自己的語文能力。如一位教師講《落花生》一課,針對學生普遍感到作文選材難這個問題,自始至終圍繞作文選材進行講讀,使學生認識平時留心觀察和勤於積累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一堂課講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四)講究口語藝術

這是閱讀教學語言的示範性對語文教師的起碼要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蘇霍姆林斯基也曾強調:教學語言“在較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是教師以自己活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語文能力,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即使在現代化教學手段普遍應用的時代,語文教學這一基本方式和特點也是不會改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永遠都是語言運用的藝術。

閱讀內容的情感性和閱讀思維的情境性要求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準確、鮮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時又具有清晰嚴密的邏輯性,能夠再現作品中的形象和畫面,成為作品中的語言文字所敘述、描寫的形象、畫面的藝術再創造,從而能夠引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幫助學生理解作品。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論是講解還是描述,還是複述,其語言都應當活潑新穎,富有情感和魅力。總而言之,都應當對學生是一種新異的刺激,易於引起學生的注意,並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美的薰陶,引起學生的模仿和學習。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在藝術中,有風格的作品才是真的。”據此,我們可以說:“在閱讀教學中,有風格的教學語言才是真正的藝術。”語文閱讀教學藝術化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有獨特的風格。或善於條分縷析,準確嚴密地闡明事理;或善於形象生動、繪聲繪色地描述事物;或善於簡明扼要、冷靜客觀地敘述;或詼諧幽默、富有情趣,善於誘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等等。無數事實證明,一個語言表達頗富特色的語文教師,對學生在語言修養方面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使某些學生終生難忘,終身受用。所以,欲實現閱讀教學藝術化,教師必須著意學習和訓練教學語言,講究口語藝術,使自己的教學語言本身就成為學生學習的典範。

總之,情感、思維、需要、方法、語言是構成閱讀教學藝術的五個基本要素,它們互相聯絡,相互作用,交叉滲透,缺一不可。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由語言感知課文傳達的情和意,引起大腦神經系統的思維活動,理解知識和獲取知識,並不斷產生學習新知的需要,進而推動其更加自覺積極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