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巨人貝多芬》的課堂實錄
《音樂巨人貝多芬》課堂實錄
(整理稿)
上課鈴響過。
師生問候
師:同學們,我們昨天學過了《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記得裡邊是怎麼評價聞一多先生的嗎?
生: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生: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
師:兩者有什麼不同嗎?
生:強調的程度不同。也更能體現作者對聞一多先生的尊敬和讚美。
師:說的真好,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希望大家能夠向他一樣。那麼今天我們將認識另一位巨人,一位音樂巨人----貝多芬。(板書)誰願意來介紹貝多芬?
生:我來介紹貝多芬。 貝多芬是德國音樂家,著名作品有《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和《第九交響曲》(合唱)。
生:貝多芬耳聾是在28歲以後。(師補充:實際上在他26歲時聽力就出現問題了)
師: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貝多芬德國作曲家,被稱為樂聖。他一方面有著卓 越的音樂天斌、熾熱的叛逆氣質和巨人般的堅強性格;另一方面 他那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對社會的責任感而產生的崇高思想,形成 他作為一個音樂家的特殊品質。在他所有重要的作品中,都表現了從鬥爭到勝利、 從黑暗到光明、從苦難到快樂的精神歷程。儘管命運對他如此不公,可他卻從沒有屈服。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顯示大螢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透過對課文的閱讀來理解。
師:現在伴著音樂來自由朗讀課文。給每一個段落寫上一個序號。(播放《月光曲》)一會兒朗讀你最喜歡的段落,並說明理由。師:請大家速讀課文,瞭解生活中的貝多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生速讀課文)
生:我喜歡第9個自然段。
師:為什麼呢?
生:因為這一段是對貝多芬的外貌進行了描寫。不僅寫出了貝多芬的外表的特徵,而且更能夠體現出其堅忍無比的生的意志。
師:文中是怎樣描寫貝多芬的肖像的?
生:他的內心非常堅強,因為文中寫道“他彷彿要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及命運的擔子,而他給人的印象就是他能擔負得起。”
生:從他的外表描寫中,我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很窮苦,因為他的耳機失效了。
生:外表描寫顯示著他對於不幸遭遇不妥協不屈服的抗爭意志。文中寫道:他有一雙有力的大手,“有一種凝視不可逼視的光”“深邃的眼睛”,“緊閉的嘴唇”。
師:從課文的描述中,我們已經感知了貝多芬這位音樂大師的外貌特徵,對人物的描寫,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1:要以形傳神,忌面面俱到。
2:忌“臉譜化”,要反映出人物的內心和思想。
師:從這裡你能夠看出貝多芬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生1:是一個堅強的人,從作者的描寫來看,可以看出這一點。從前邊的彩圖來看,更能夠看出他的內心。
師:夠詳細的。而且能結合書中的插圖,不錯!
生2:我讀第18段。從這段裡邊,我可以看出貝多芬的“真實好的靈魂”。外表上顯示著孤獨。但是內心裡卻是希望與人交流,內心裡卻是希望自己能夠被人瞭解而不是誤解。而從“一滴淚在大音樂家的 眼裡閃光。”說明貝多芬師多麼的高興能夠有人來拜訪他,更希望有人能夠了解他。而“在這裡我孤零零地坐著,寫我的音符---我將永遠聽不見音樂,但是在我的心裡發出的迴響,比任何樂器上演奏的都美。……一個音樂家最大的悲劇是喪失了聽覺。”我更看到了貝多芬的樂觀和追求。
生:(搶著)我認為貝多芬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第20段中這樣說:“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岩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更說明貝多芬是一個身殘志堅的熱愛生活的人。雖然自己是一個殘疾人了,但是自己的內心裡卻是像熔岩一樣的激情澎湃。這句話反映了貝多芬與命運鬥爭的決心心。
師:說得很好。這裡用了一個比喻句,“已倒落了的火山”指什麼?
生:貝多芬自己。
師:“頭顱在熔岩內燃燒”指什麼?
生:貝多芬的耳聾。
師:即使被燃燒,仍然“巴望掙扎出來”說明什麼?
生:不屈服於命運,而要與命運鬥爭。
師:你還知道哪些人身處逆境,卻不沉淪,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生4:張海迪,半身癱瘓,可在輪椅上自學成才,寫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
生5:海倫.凱特,雙目失明,可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師:人的一生如雲捲雲舒,潮起潮落,相信大家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也會正確對待厄運。
生:我喜歡第五段。從這一段裡可以知道貝多芬師一個非常獨立的人,因為女傭說過很多事情貝多芬都不喜歡別人幫忙。
生:我更喜歡這個段落。“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雖然簡短,但是能夠看出來,他是很想接近自然的。他渴望與輕風流水唱和,渴望與青山綠水為伴,更能夠看出他對自然的熱愛。
師:還有其他的解釋嗎?
生:我覺得能不能是說樹也比人好呢!可以沒有那麼多的煩惱。
師:你有什麼做例證嗎?
生:有啊,課文裡不是說“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樣子。”嗎!
師:很獨到的見解。還有誰嗎?
生:我喜歡這個段落。“命運加在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將他的靈魂鎖閉在磐石一樣密不通風的“耳聾”之中。這猶如一座不見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可是有“永恆”為伴。 ”這段文字用比喻的方法說明了貝多芬的耳聾給他帶來的不僅有不幸,還有好的一面。更讓我知道凡事都有兩面性。
生:我想讀最後一段:貝多芬對客人大聲地說:“聽我心裡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裡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裡希望寫出的音樂!”我認為這句話的不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還告訴我們,樂隊只能奏出音符,但不能奏出貝多芬內心的熱情和生命。不能演奏出他對命運的抗爭。
師:說的太好了!看來你讀懂了這篇文章。說了這麼多,你認為貝多芬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生:一個堅強不屈的人。
生:一個不幸的人。
生:一個暴躁的人。脾氣不好,經常發火。
生:一個不整潔的人。他的衣著、生活習慣都表現出不整潔。
生:一個孤傲的人。
生:一個與不幸的命運鬥爭,不屈服於命運的`人。
生:一個外表嚴肅但內心卻是如同火山岩漿般熱情,對生命充滿熱愛的巨人。
師:課文裡說貝多芬並不是很高大的,卻用了“巨人”來形容他,那你知道題目中的“巨人”的含意嗎?
生:那就是指在音樂方面做出了別人所不能做到的貢獻吧!應該是指他的成就而言。尤其是在身體殘疾以後還能夠做出那麼驚世駭俗的作品來,更應該是對他的反抗命運的堅韌無比的生的意志的讚頌吧!
(掌聲響起來)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對於一位音樂家來說,最大的打擊莫過於耳朵聽不見音樂,但貝多芬並沒有在這巨大的打擊之下消沉下去,而是敢於面對困難,用“心”去觀察和思考人生,並把這種思考付諸音樂,使音樂成為思想的載體,心靈的歸宿。可以說。正是苦難,煉就了貝多芬的靈魂,也正是苦難,成全了貝多芬的不朽。老師總結一句:貝多芬——與苦難和命運頑強鬥爭的人。這讓我想起來一段話,我國古代的孟子的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齊讀)
師(小結):苦難越多,給人的磨練也越多,從而也培養了人堅強的意志。貝多芬用他堅強的意志戰勝了不幸的命運。現在,讓我們再一次聆聽偉大的音樂巨人的不朽樂章《命運》,再一次深入到貝多芬的靈魂深處,進一步感受貝多芬的精神世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