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命名師課堂實錄
《談生命》是冰心早年寫的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談生命課堂實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題目切入、激發聯想
師:(教師在黑板上寫下“談生命”這一課題)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到哪些詞語、景物以及我們熟悉的作品?
生1:我想到的是死亡,正因為有了生命,才會有死亡,正像有了開始,才會有結束一樣。
生2:我想到的是春天的小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它們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生3:我想到的是一個關於藏北的藏羚羊的故事,就在獵人的槍口對準它時,那隻肥胖的藏羚羊並沒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著獵人,然後衝著獵人前行兩步,兩條腿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與此同時,兩行長淚從它的眼裡流了出來……這隻藏羚羊是為了保護它腹中的胎兒,讓人感慨生命的偉大。
生4:中央電視臺的“實話實說”欄目曾經播過一期感人肺腑的節目《感受堅強》,向我們講述的是患癌症少女張默然的故事。張默然年輕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歲的花季少女卻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堅強地搏鬥著。她的事蹟,感動了醫生,感動了親友,感動了所有的人,儘管大家並沒有挽留住張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對死亡、熱愛生命的事蹟,讓人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堅強。
生5:我想到的是置身荒島,與孤獨和災害頑強抗爭的魯濱遜。
生6:我還想到了病魔纏身而卻具有鋼鐵般意志的保爾。
師:是的,生命是一個司空見慣但又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歷代文人墨客都已談到生命這個話題。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世紀老人冰心的《談生命》,看看她對這個概念作了怎樣的詮釋。現在請大家朗讀課文,大聲地讀起來。如果遇到不懂的生字、詞,請你畫下來,稍後我們一同解決。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學生讀完課文後,先來解決生字、詞)
理清思路、讀出層次
師: 《談生命》全文只有一段,但行文思路清晰,結構層次分明。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劃分層次結構,將全文的一個段落變換成幾個自然段來讀,並想想這樣劃分的理由。
(學生進入自由朗讀狀態,或舉筆勾勒,或托腮沉思,或討論交流,教師巡視)
師:誰來談談劃分方法?
(生1回答,多數同學點頭表示同意)
師:那好,下面讓我們按著劃分出的層次朗讀課文,把冰心先生對生命的感悟也讀出層次性來,
老師來讀第一層,男生讀第二層,女生讀第三層,咱們再齊讀第四層,好嗎?
(師生同讀,漸入佳境)
美文美賞、讀出情感
師:在作者筆下,生命既像“一江春水”又像"一棵小樹”,這兩大比喻就像是兩段短小雋永的散文詩,你能把兩個比喻的主幹挑出來讀一讀嗎?你認為這兩個比喻有道理嗎?你更贊同那一個說法,說說自己的認識。
(學生自主讀書,挑出主要句式,圈點勾畫)
生1:我找到的句式是:
①“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有時候……有時候……有時候……有時候……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也許有一天……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②“生命又像一棵小樹……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也許有一天……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師:找的不錯,誰能說說自己更贊同哪一種說法?
生1:我覺得“一江春水”好,四個“有時候”,體現了流程的豐富多彩。春水奔向海洋的過程曲曲折折正好像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
生2:我覺得“一棵小樹”更好一些,小樹成長壯大的過程歷經風風雨雨,要經歷種種磨難,其間有痛苦,也有幸福,正像生命的過程就是進取、鬥爭的過程。
生3:我認為兩個都好,難分高下,“一江春水”側重闡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樹”側重揭示生命的價值。兩個比喻的內涵相互補充,形象完整地闡明瞭生命的過程和意義。
師:同學們說的都不錯,誰能把這種感悟融入自己的朗讀中,試著把這兩個比喻句有感情的讀出來。
(部分學生舉手,教師指名一名男生朗讀,)
師:誰來點評一下
生1:我覺得他讀的挺平淡,“他聚集起許多細流…一瀉千里”,這些句子都非常連貫順暢,應該讀得有氣勢,有力度,另外,有幾個重要的詞語,“快樂勇敢”“享樂”“憤激”“怒吼”等,都是表示情緒色彩的,也應該重讀。
師:那你願意依據你的理解讀一下嗎?
(生讀,其他同學鼓掌)
師:誰還能選取你最喜歡的句子,熟讀成誦
生1:我最喜歡“不是每條一條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這句話,因為這句話揭示出生命的.真諦,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奮鬥中才能體現。
生2:我也最喜歡這句話,我理解的含義是: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進取,克服一切困難,排除一切干擾。或只有不斷流動,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斷生長,生命之樹才能常青。
師:你說的真好,相信你一定會努力使你的人生富有活力
生1:我最喜歡“願你生命中有足夠多的雲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這句話,因為它包含了豐富的哲理.意思是說:希望你的一生有豐富多樣的經歷,你才真正體驗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說人生應該經歷幸福和痛苦,快樂和悲哀,只有某種單一的經歷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