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子資訊科技與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1、電子資訊科技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現階段,資訊科技的發展對社會的變革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基於電子資訊科技在我國的應用起步相對較為落後,到最後電子資訊科技在進行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滯後因素,並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1.1缺少專業技術人才
現階段,我國仍然屬於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相對較為緩慢,並且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較為專業性的技術人員相對較為稀少,就一定的層面而言,我國人口基數大,經濟發展滯後,因此教育投入資金相對較少,導致專業人才的培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近幾年,雖然教育部門不斷提出人才培養戰略,但是培養出來的人才型別仍然較為單一,複合型技術應用人才較少。因此現階段一些資訊科技的應用都是西方國家領先,這一發展現狀對我國電子資訊科技的發展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複合型人才的欠缺也限制了電子資訊科技的進步。
1.2外界環境不夠優越
現階段我國電子資訊科技產業在產業環境的發展中主要面臨著以下幾點問題:
1.2.1市場環境因素
由於市場因素的限制,電子資訊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市場的發展中面臨著新的挑戰,就宏觀角度而言,市場競爭機制發展不健全造成現階段電子資訊科學技術的產業發展現狀仍然較為惡略,市場競爭中往往存在著諸多的不良現象,例如一些企業為了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與發展機會,開始運用一些劣質手段參與市場競爭。
1.2.2電子資訊科技的發展與現階段我國法律法規存在直接的聯絡,例如保護智慧財產權的相關法律制度等
但是由於現階段我國智慧財產權中關於電子資訊科技的智慧財產權相對不夠完善,尤其在對新型技術的保護以及維護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電子資訊科技的發展相對落後。
2、電子資訊科技結合計算機技術的有效應用
2.1在自動化以及整合化方面的運用
計算機技術在整合製造的背景之下,電子資訊科技充分的將現代化技術、原材料以及材料等集合起來,進一步強化了技術的應用與提高,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企業的整體發展以及創造收益。積體電路製造主要以電子資訊科技的應用為前提條件,積體電路經過規模較大的積體電路發展階段進一步實現了產業結構升級。現階段,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進一步強化了數控系統的整體整合度以及發展速度,LED平板顯示技術的高效發展進一步強化了顯示器的整體效能。對先進化封裝技術以及互聯技術的應用,能夠不斷的將安全性問題以及效率低的問題進一步消除。在將電子資訊科技與計算機技術進行有效整合以後,進一步實現了整合化的發展,並強化了機械自動化的整體發展水平。
2.2應用於多媒體化以及智慧化方面
根據現階段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電子資訊科技的發展不斷的朝向多媒體化方向與智慧化方向發展。目前絕大多數的網路計算機技術等模式已經逐漸向這一方向靠攏,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電子資訊科技也在朝向這一方向發展。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進一步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就教育領域而言,從城市學校到鄉村學校,普遍上實行了多媒體教學模式,並且多媒體在醫療行業與企業領域中也得到廣泛運用。計算機技術的實際應用範疇相對較為廣泛,主要包括計算技術、計算機硬體技術以及計算機網路技術等。現階段與計算機相關的技術已經較為先進化,但是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的提升,對生活便捷性進一步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人們對智慧化裝置的應用越來越熱衷。就宏觀角度而言,一些西方的發達國家在智慧化的應用中已經逐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2.3全球化中的有效應用
電子資訊科技在不斷的應用發展過程中,各個企業之間不斷的強化交流與溝通,技術如何創新、產品的升級設計以及銷售合作等已經成為至關重要的熱門話題。由於一些發達國家對資訊科技的`應用相對較早,發展速度較快,因此現階段一些技術相對較高的產業多屬於發達國家,技術落後仍然停留在發展中國家與地區。電子資訊科技作為一種共享型技術,其發展趨勢已經隨著經濟的發展實現全球化,但是基於各個國家之間的發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此仍然需要各國之間強化合作理念,推動電子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
3、結束語
電子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是經過歷史的不斷變革以及幾代人的不斷努力得來的,因此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中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只有不斷的總結經驗,進一步發展電子資訊科技,才能進一步推動社會的不斷變革,並促進各個生產領域的進步。在計算機網路盛行的時代背景之下,應不斷的汲取各種科學技術的優勢,將計算機技術以及電子資訊科技有效結合,推動社會整體的不斷髮展。
參考文獻:
[1]葛笑通.針對計算機資訊來源的電子物證技術探討[J].移動資訊,2015(10):75-75.
[2]齊龍,肖素梅,湯放鳴等.面向資訊裝置的電子密級標識技術研究[J].機械設計與製造,2013(01):122-125.
[3]葉茂華.電子資訊工程中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分析[J].移動資訊,2016(05):66-66.
[4]程妮娜.計算機網路技術在電子資訊工程中的應用[J].資訊與電腦,2015(1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