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的質量分析
教師們在期末考試過後對考卷進行相關的質量分析,能正確地反思出教學上的不足。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期末考試的質量分析,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期末考試的質量分析一
一、考卷總體評價
本次考試,試題難度總體適中,注重了基礎知識與綜合能力兼顧,體現了“三維目標”之間的關係,試題靈活,注重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今後的教學有較好的導向作用。
二、考試成績分析
七年級參加考試34人,8科總分在600分以上4人,500——599之間的11人,400——499之間9人,成績在300——399之間的10人,總分最高分687,最低分332,平均總分474分
八年級參加考試27人,8科總分在600分以上2人,500——599之間的12人,400——499之間10人,成績在300——399之間2人,300分以下1人,總分最高分689,最低分274,平均總分497分。
九年級參加考試25人,7科總分在500分以上1人,400——499之間的8人,成績在300——399之間16人,總分最高分582最低分321,平均總分393分。
從總體來看,各年級均屬於正態分佈,七年級低分段人數偏多,八年級平均總分比七年級高,九年級高分段中各人差距較大,和第一次月考成績比較,本次試題題難度有所增大,但不同程度都有所進步,也看到了希望。
三、成績得失原因分析
1、和以前比較,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增強,但還應看到基礎較差的現實,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2、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3、及格率、優秀率整體偏低。尖子生不突出,人數不多,後進生差距較大,應進一步加強後進生轉化工作,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4、一些學生的學習方法不靈活,被動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還存在,應進一步改進。
四、建議及措施
1、進一步加強學生管理,以管理促質量。強化一盤棋意識,形成學校、年級、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促進學生的群體最佳化。
2、進一步落實包扶工作,任課教師要對包扶的學生勤督促、勤過問、看效果,做到一抓到底,抓出實效,
3、創新教學管理,建立長效機制。重視抓基礎、抓常規、抓平時、抓落實。
4、持之以恆,嚴格要求,不懈努力,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
在後半學期裡,只要全校師生齊心協作,再鼓幹勁,不畏困難,勇往直前,期末考試一定會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為學校和家長增光添彩。
期末考試的質量分析二
一、學生考試情況分析
本次素質檢測全鄉四年級共有 人參加考試,總分 分 ,平均分 分,及格率為 %,優秀率為 %。四年級語文考卷,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會感到試題變得更靈活了,更務實了,一切都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了。
二、試題結構特點
考卷共分三大部分:基礎知識 閱讀 習作。
考卷難易程度基本適中,本張考卷突出顯示了以人為本,迴歸本色語文,綠色語文的特點。以課本為載體,輻射相應的訓練專案。這份考卷命題堅持力求體現新課標精神,拓寬語文教學領域,打通課內外學習語文的渠道,檢查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能力及課內外閱讀能力。透過考卷我們不難看出:命題人員希望透過考卷,對教師的教學提出建議:不要只圍繞課本教書,而應注重課外閱讀的輔導,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考卷力求透過一些開放性的試題,答案多元的試題,引導學生設計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考卷還力求體現人文性、趣味性和靈活性,打破舊的命題模式。同時整份考卷還體現了“三重”,即重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能力(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積累運用能力),重創新(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三、學生答題情況
1、答卷情況
透過學生答卷情況來看,學生掌握及運用知識的情況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
掌握較好的是基本知識題:“基礎知識”中的第一、二、三題,學生的得分情況很好,基本上沒有什麼失分。第五題學生基本上能區分題型要求,就能很好但做題。第八題的回答不是很好,有些回答有些困難,這說明學生平時的詞語積累不是很豐富,今後應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靈活性較強的題,學生回答較差。讓學生給老師寫一條名人名言,學生的答卷情況不是很理想,對於一些課外拓展的題目,學生無從下手,不知該如何來做題。有的同學沒有認真讀題,要麼寫的答案沒有一箇中心,比較散,因此被扣掉了一定的分數,今後應讓學生認真審題然後再答題。
對於靈活性強的題,學生回答更差。如第五題閱讀:很多學生看到這樣的題目總是感到害怕,不敢去做這樣的題目,因此他們不理解題意,尤其是對於理解性的題目,如:理解“順序”的意思,學生根本不會去理解,有的學生知道意思但語言表達的不規範。
對於習作“寫話”讓學生根據提示寫出母愛是什麼?學生對於這樣的作文寫的很空,不能寫清母愛像什麼,把母愛比喻成什麼,從中看出學生的習作能力很差,缺少童真、童趣。作文習作普遍很好,是一篇想象作文,但還有差錯,今後應加強學生的習作訓練,讓學生能寫出一篇文通字順的文章。
2、從考卷中發現的問題。
這份試題做到全、新、活,難度稍大,但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在考查“雙基”的基礎上求提高、求發展。以適應新課標提出的“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總目標。縱觀這次質量檢測,可以看出還存在許多問題。
(1)詞語積累不夠。
重視積累,就等於給了學生一把學好語文的金鑰匙,語文教學效率就會迅速提高。學生平時缺乏大量的閱讀、積累、欣賞、感悟,遇到一些較靈活的題,就感到束手無策。
(2)綜合能力薄弱。
由於學生平時學的知識較規範,缺乏對知識整合的處理,故失分較多。本次考查的內容不僅涉及拼音、邏輯思維訓練,還考查學生對短文內容準確理解能力及平時積累詞語的能力。由於平時對新舊知識前後滲透的訓練相對少些,導致學生對綜合性較強試題缺乏獨立分析能力,失分較多。
(3)邏輯思維能力欠佳。
本次質量檢測作文素材雖都來源於學生自身的生活實踐,但由於學生基本功不夠紮實,邏輯思維訓練太少,所寫作文語序散亂,沒有很好的邏輯聯絡。空話、套話、假話太多,童真、童趣體現不夠。可見在這方面,學生還是較為薄弱。在今後的教學中更應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4)書寫不規範。
從整體卷面看,學生的書寫情況不容樂觀。書寫不夠端正,字型潦草不規範。
四、 改進措施
透過這次素質檢測,看到了學生們的進步,也很好地反觀了教師們的教學情況,有欣喜也有不足和遺憾。為進一步加強下一學段的教學,採取如下教學措施:
1、注重語言積累的靈活性。教學中注重語言的積累,但是比較機械,死記硬背的現象嚴重,忽視理解記憶。隨著年級的升高,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逐漸加強意義識記,這既是基本的`認識規律,也尊重了學生的心理特點,要求熟背的內容還要求學生會寫。書本上的優秀片段、包括課外的,讓他們多讀,感悟中華語言的魅力,受到美妙語言的薰陶,以致在語言中提高語言鑑賞能力、寫作水平。
2、潛心解讀文字。文字文字,教學之本。在深刻、充分、多元解讀文字的基礎上,再進行教學設計。錯別字的出現、標點運用的不當、詞彙量的不足、語言的乾癟蒼白,都是訓練量的不足、訓練法的不到位所致。由於理解與認識的偏頗,語文教學過分強調其人文性,而對工具性有所削減,因此語文課堂仍須加強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能力”的訓練。在課堂上加強學生對生字的記憶準確性,在課堂上就多寫多練。 這一點教師要嚴格要求,規範書寫,加強易混淆字、詞的區分、認識。
3、重視運用語言的訓練。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練習和小筆頭的練習,指導學生多讀多寫。進入中年級後的習作訓練,不僅要激勵學生“樂於寫”,引導學生“寫得出”,而且要注意基本方法的訓練,逐漸讓學生“寫得好”。平時讓學生勤動筆寫日記,不論水平如何,只要能堅持下來,同時教師要做榜樣。從中也要運用激勵措施,讓學生願意動筆寫,找到寫作的興趣。寫作與生活緊密聯絡,不光要從生活中選材,還要對寫法及時指導。
4、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全面瞭解文章的內容,並多教“設身處地想”、“聯絡上下文”等方法,授之以漁。
一個語文教師要承擔的很多,引領學生感受中華上下五前年泱泱大國的語言魅力,我們所做的只是滴水之功,真正將學生領進文學寶殿,我們所做的還有很多,在要求學生的同時,我還感到自己必須善用時間,為自己充電,從而為學生當好引路人、鋪路石。
期末考試的質量分析三
一、考試分析
(一)總體成績分析
全區本次考試統計樣本數17759人,平均分77.82,其中最高分100分。
(二)答題情況分析
1、基本情況:從整份卷面來看,基礎知識和積累運用部分學生掌握較好,習作部分次之,考查句子和閱讀部分失分較多。
2、逐題分析:
第一題聽寫句子。出自第14課和第15課中的重點句,能檢測出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和聽力。該題平均分為4.5分,得分率為90%。大多數學生都能聽寫對,個別學生有漏字或寫錯字情況,如:把“終生”寫成“終身”,造成失分。
第二題讀拼音,寫詞語。考查內容為該冊教材的生字詞,分別出自第1課、第3課、第25課的一、二類生字以及積累運用7,雖然考的詞語不多,但能檢測出本冊生字詞的掌握情況。該題平均分為4.6分,得分率為92%。個別學生把“旅”、“典”、“到”寫錯了或寫成同音字,有部分學生書寫不規範,如把“任”字的中間一橫寫得最短,導致失分。
第三題按查字典要求填空。既考查學生是否熟練掌握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又考查了理解字在不同詞語中的意義。該題平均分為2.5分,得分率為84.9%。有個別學生不會區分音序與音節,對字在不同詞語中的的理解能力較差,部分同學選錯答案,導致失分。
第四題辨析組詞。考查形近字和多音字的辨析、組詞,出自第1課、第9課、第15課、第5課、第24課,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檢測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該題平均分為4.6分,得分率為92.7%。部分學生錯別字較多,如部分學生寫錯“羨慕”的“羨”字,部分學生不掌握多音字“挑”,造成失分。
第五題按要求寫句子。句子的出處參考了拓展四、第21課、第3課中的文句,以“擴句、陳述句改為反問句、縮句、仿句”這四種類型進行考查。該題平均分為6.2分,得分率為77.4%。該題失分較嚴重,出現以下情況:1、部分學生對擴句完成較差,對“雪花”這名詞的修飾語用得不夠恰當;2、第二小題改為反問句中含有假設關係,難度較大,失分較多;3、第三小題縮句,部分學生不能準確地抓住主語和謂語,故失分嚴重。
第六題積累與填空。考查內容包括:第5課的詩歌,第21課的背誦段落,第5單元的歇後語,以及第1、2、4、6單元“日積月累”中的一句名人名句,這樣的廣度足以考查了學生是否全面掌握了本冊的積累知識點。該題平均分為12.4分,得分率為95.6%。失分原因主要是出現錯別字,如寫錯了“籍”、“煌”,把“孝”寫成“考”;把“方”寫成了“芳”等。
第七題閱讀能力檢測。分課內外閱讀,課內閱讀出自第19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兩篇閱讀主要考查學生揣摩文章的表達、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體會文中關鍵詞句的內涵及其表達效果、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聯絡實際談自己的體會等能力。課內閱讀題平均得分8.9分,得分率為81.5%,課外閱讀題平均得分14.4,得分率為72.2%。
課內閱讀題存在以下問題:1、有部分學生在默寫最後一段時不過關,導致填空失分;2、部分學生對“這個”理解不透徹,未能聯絡上下文理解;3、對“母親的力量”、“警告的力量”,有部分學生不理解或沒有概括寫出來,只是摘抄原文一些關鍵詞句,導致扣分;4、部分學生對劃線句子的理解錯誤,很多學生未能聯絡實際談自己的體會。
課外閱讀題存在以下問題:1、很多學生不理解“琢磨”一詞,能其近義詞的人很少;2、個別學生漏掉第3小題按要求劃句子一題;3、第一自然段中,“妻子為何死活不幹了?”部分學生因閱讀欠細心,未能從文中找到正確答案,失分較多;4、部分學生未能真正讀懂文章的主旨意思,導致主觀題中體會思想感情和聯絡實際談體會兩題都感悟不深,理解不到位,有部分不會聯絡自己的學習、生活來舉例子談體會,造成失分嚴重。
第八題寫作能力檢測。這次習作其實是單元四中的單元習作,寫一件自己親身經歷過並有所感悟的事,半命題作文《我被 》,根據題意,運用本學期掌握的寫作方法把事情寫清楚、寫具體,寫出真情實感。從提示來看,這次習作的要求並不高,學生明白題意,不難下筆,寫的事完全可以根據個人的生活經歷來寫。考查了學生平時是否有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是否能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是否有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內容是否具體,是否有一定的真情實感。該題平均分為24.6分,得分率為82%。大部分學生能符合題意,能具體地寫自己經歷的故事,語句通順,流露真情實感,詳略得當。習作中存在以下問題:1、個別學生補充的題目有誤或沒有補充完整;2、部分學生審題不慎,只是寫了一件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欠缺感悟;3、部分學生敘事過程不夠具體,不會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進行細節描寫;4、個別學生錯別字較多,語句不通順,詞不達意,導致失分較多。
二、教學建議
為了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針對本次的考試情況,結合當前的課改精神,提出如下教學建議,僅供教師參考:
1、堅持課程標準,強調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之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我們既要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也要重視在語文學習中提高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如重視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嚴謹、細緻的學習態度,堅持不懈的學習品質等,以促進其全面發展方面。
2、立足課堂教學,抓好語文基礎。
本次考試中,基礎知識部分得分率最高,說明學生掌握得較好。對此我們不能鬆懈,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在課堂教學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期末複習中嚴格檢查學生對字、詞、句、段等知識點的過關。
小學的語文是基礎教育,對於基礎知識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建議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實施以下三點建議:第一,多進行聽力訓練,讓學生學會傾聽,聽後還要讓學生學會複述,做到“聽說相結合”。第二,多閱讀、背誦語文書中的精彩句段,讀準字音、讀通文意,特別是要求背誦默寫的內容一定要過關,日積月累的內容不能只停留在能背誦、默寫的層次上,應結合生活,靈活運用。第三,加強指導學生正確書寫,在識字教學中增強對難寫字、易錯字、多音字等的識記、練習,注意形近字的辨析,對於要求掌握的生字、詞語,要從筆畫結構、讀音、意思上下功夫。要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提高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詞語的能力,做到“讀寫相結合”,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3、課內課外結合,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部分歷來失分較多,本次考試也不例外。閱讀部分學生在理解、分析、概括、表達能力四方面失分率高,有不少學生在閱讀理解題中顯得知識匱乏,缺乏理解,生搬硬套,反映出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稍薄弱,欠缺閱讀方法,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立足課堂,立足課本,而不是靠課外的大量的閱讀短文的練習,這並未引起語文教師的足夠重視。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鑽研教材是首要關。希望語文教師透過集體備課,深入研究教材,而且要認真研讀《教師教學用書》,要認真研讀學段目標和整冊教材的學習目標;要認真研讀每一課的目標和每一課思考題、練習題,讓學習目標透過每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得到落實。
精讀課的教學,教師要重視在“讀、悟、練” 相結合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基本閱讀能力:一是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能力,如把握中心,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等;二是理解重點詞句含義的能力;三是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結構篇章、遣詞造句、修辭表達);四是培養概括歸納能力,如概括主要內容、段意;五是“閱讀”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聯絡上下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任何閱讀題都要用到聯絡上下文、結合具體語言環境的方法去分析。略讀課的教學,老師要學會放手,讓學生運用精讀課學到的方法自主閱讀,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導讀題練習中,加強感悟,加強體驗,深入語言材料,理解作品內涵。
4、加強作文研究,提高寫作能力。
評卷中現了不少優秀作文,有部分學生樂於表達,敢於表達;但也發現相當一部分是內容單調、形式呆板、平淡無情的文章。這是否與我們陳舊的作文教學模式有關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習作教學中希望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立足教材,落實練筆。我們應使作文訓練在內容上從單一走向豐富,在形式上從呆板走向靈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練筆機會,落實抓好教材中的“小練筆”,如第1課後的“假如你獨自旅行,你會帶上什麼東西呢?仿照課文,寫一寫你的想法。”又如第15課後的“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你從身邊的事物中領悟到什麼?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在該冊教材中第5課、第9課、第11課、第17課、第19課後,一共有7次出現諸如此類的“小練筆”,如果教師能切實抓好每次小練筆和八個單元習作,學生的習作能力一定會提高。
第二,重視積累,以讀促寫。語文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的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閱讀習慣,抓好課內課外的語言積累。課內應結合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要求”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如第九冊中的第一單元中的“蒐集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第五單元的“蒐集漢字的有關資料”等等,課外應引導學生在誦讀中積累,對名句、名段要指導咀嚼、賞析、品味,熟讀、背誦,還要指導學生運用,體現“以讀促寫”, 為寫作積累素材,努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第三,加強指導,授之以漁。作文教學中,高年段語文教師首先要在指導學生立意、選材、謀篇佈局上下功夫,教會學生學會選取典型事例,才會有所創新。再者,應加強細節描寫的指導,如環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描寫等等。最後還應該在審題、立意、選材、開頭、結尾、照應、過渡、修改等方法和技巧上多作指導。
發現學生的作文有進步,教師應該馬上給予表揚、鼓勵,使作文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成為自己人生的“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