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石潭記》的說課設計範文
各位評委、老師:
早上好!
我是新登鎮中學的王金華。
我說課的題目是《小石潭記》,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單元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記》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遊記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著意渲染它的寂寞、淒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自己在貶官失意時的悲涼、悽愴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行、遊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畫意。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並抓住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悲涼的心境;
4、透過對課文的品讀,感受祖國山河的美,提高對美的鑑賞能力;
本文個別語句晦澀,詞語活用現象較多,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大障礙,因而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是本課的重點;由於年代久遠,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樂與憂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教學方法】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從而達到提升個人語文素養的目的。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教學法、課前資料交流、開放式討論、提問法、練習法等。
【教學物件分析】
1、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人數均在55人以上,且學生語文素質參差不齊,有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樂於表達自己的閱讀體會,而另一部分學生則習慣於在課堂上保持言語沉默,甚至思維休眠,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獲得成就感尤為重要。
2、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透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並能在課後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⑴ 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⑵ 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⑶ 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採取師生互動的形式,與作者同遊、與作者對話,體會課文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寫作能力;
⑷ 人人都來當導遊,寫寫導遊詞並與同學、老師交流,提高寫作、口語表達能力。
【課前預習】
1、通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給生字注音;
2、對照課文註釋與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讀懂課文大意;並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
3、利用網路或書籍,收集有關柳宗元與《小石潭記》的資料。
對於文言文閱讀,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能利用圖書館、網路蒐集自己需要的資訊和資料,瞭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之所以佈置這樣的預習題目,它的好處在於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文
伴隨著一曲《高山流水》展現一組充滿大自然魅力的山間圖片,教師緩緩匯入,隨之課件展示課題。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透過圖片欣賞,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美,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匯入語可以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
二、走進作者,瞭解寫作背景
1、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
2、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作補充(用多媒體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記以及寫作的背景);如果學生交流能較好地完成這一環節,教師補充省略。
我設計這一環節,為下面深入文字,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鋪墊。
三、走入《小石潭記》
1、朗讀課文:
⑴ 請一名學生朗讀,教師組織學生聽讀、評議,教師最後總結;
⑵ 範讀,教師放伴有音樂的朗讀錄音並給予聽讀要求;
⑶ 學生齊讀,然後男女學生朗讀比賽。
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要達到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我設計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2、細讀課文、疏通文意:
⑴ 小組交流、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著重翻譯前四段,每人一段,將翻譯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字、詞或句記錄在本子上,準備在全班交流中提出來。
⑵ 集體質疑:
學生提出疑問,由學生幫助解決,教師點撥,同時引導學生劃出本課的重點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見的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教師進行歸類板書。(課件展示板書)
新課標要求學生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我設計這兩個環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掃清字詞障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並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通假現象,培養學生依據文脈推斷詞義的能力。
3、當堂檢測:
發放印好的練習,要求學生在五分鐘內完成,(練習內容有文學常識一題,重點實詞、虛詞共10個,2個句子翻譯),做好之後全班校對。
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課堂練習,既檢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又獲得了資訊反饋,有效地達到了教學相長。
四、與柳宗元同遊
1、再讀課文,理解課文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寫法:
⑴ 投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① 本文寫景條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② 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⑵ 自主閱讀3分鐘後,在學習小組內展開討論,小組代表總結髮言。教師做定性評價並板書明確。
本文是文言文遊記中的佳作,作者對小石潭觀察入微,描摹細緻,我設計這兩個問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去探究文章的寫作特點,感受小石潭的幽靜。
2、學做導遊,介紹小石潭:
⑴ 選擇文中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設計一段導遊詞,允許發揮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遊客的遊玩興致。
⑵ 請4~5名學生給全班同學導遊(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多請幾位學生):
新課標指出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五、品味文章,與柳宗元對話
1、精讀感悟,體會以景寫情的寫法:
⑴ 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暢說優美景色給人的感受:
如果你也坐在潭邊,會有什麼感受?
⑵ 深入探究,走進柳宗元: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面對如此優美景色,作者卻是情愴幽邃。請結合寫作背景,說一說你的理解?(可以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
新課標要求學生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我設計這個環節,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六、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
1、這堂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
2、透過對課文的分析及對作者的瞭解,你有什麼啟發?
教師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後教師做總結髮言。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我設計這一環節一方面為了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學習的要點,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
七、佈置作業(二選一)
1、你也曾遊覽過一些風景名勝,請寫寫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處,按遊覽順序寫一則遊記,要求寫出該景物的特徵及任務的心情。
這個作業的佈置讓學習不再停頓在課堂內,能讓學生學以致用,使學到的知識得到延伸。新課標要求學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2、你已學過不少描寫景物的古代詩文,試著把其中描寫山水的名句摘錄下來,並選擇一兩則加以賞析。
這是一題拓展性的練習。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對過去已讀過的古代詩文作品加以總結、梳理,然後對自己感受最深、體會最切的一兩個名句寫一段賞析文字,從而培養學生對優秀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和對祖國優美山水的審美能力,以陶冶美好的情操。
【板書設計】
板書是在學生探究、討論的過程中逐步寫出,這樣的設計將文章的寫作順序清晰地表現出來;此板書設計是為教學重點、難點突出服務的,並且也使學生能透過板書對文章一目瞭然,且加深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