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關於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大家瞭解過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範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濟南的冬天教學實錄
【教材分析】
老舍是一位語言大師,濟南的冬天很美,但在他筆下的濟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生動的語言可以喚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讀者腦海中產生如詩如畫的美景。由此,老舍也是一位丹青高手。而浸透在這般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帶有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這更值得讀者反覆品味。
【設計思想】
閱讀如此的美文,對語言的細心揣摩是必不可少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識,對文字進行探究性的感悟品味,由整體入細微,由語感入體驗。可分三步:
1、悟到全文塑造的整體景象。
2、悟到構築這種景象的基礎──優美的語言。
3、悟到作者在這種景象中所浸透的一往深情。
【教學目標】
1、感知課文,領略冬天濟南的溫暖與秀美。
2、細心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妙用。
3、感受《濟南的冬天》所創造的意境之美,體會作者對冬日濟南的一往情深。
【課時】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查詢各類資料瞭解老舍,瞭解冬天的濟南,瞭解老舍與冬天的濟南。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說到冬天,你會有什麼感覺 會想到些什麼?
生:冷!寒冷!會想到凜冽的刺骨寒風,茫茫的白雪,手腳的僵冷……
師:是呀,談到冬天,大家都會聯想到那凜冽的北風,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肅殺的氣象,說到冬天,大家又會想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遼遠,想起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雖然身處江南水鄉,但冬天給我們的感覺總是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國的濟南,冬天非但沒有一副嚴酷的面孔,反到是那麼的“慈善”可親,笑容可掬。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溫馨,欣賞那秀氣的山,澄綠的水(板書:濟南的冬天)
二、整體感知
師:優美的文章是一杯清雅淡香的茶,是一壺醇濃的酒,越品會越發清香,越飲會越有滋味。今天,就讓老師帶給頭,我們一起進入課文,端起這杯清雅淡香的茶,掀開這瓶醇濃的酒,細細品味……。
(教師帶著自己的感悟範讀課文,學生分別思考2、3、4、5段,用“冬天的濟南像 ”,概括出文中冬日濟南給你留下的印象。)
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冬天的濟南像春天,搖籃,慈祥的老人,慈愛的母親,秀美的圖畫,優美的山水畫,美麗的少女,透明的藍水晶。
(合併歸納一些類似的看法,集中為“搖籃,畫,藍水晶”)
三、研讀賞析(1)
教師提出要求讓學生針對感受最深的一,二種印象,自由組合,找出課文中描繪這種印象的語句,深入理解,細心品味。
(學生小組合作,探討。)
品味“搖籃”
生:“搖籃”給人的感覺總是溫暖,溫馨,舒適的,正如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溫暖。”濟南的人們生活在濟南城裡,正如嬰兒在搖籃裡舒適的睡著。
生:這句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更能表現冬天濟南的暖和和安適。
生:“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從人們的表情也能看出搖籃的感覺。
生:“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既然明天也許就是春天,可見今天的氣溫也是挺溫暖的,或是說今天就很像春天了。
生:我很讚賞剛才這位同學所說的,我這裡說一個詞,很能體現搖籃的溫馨──“慈善的冬天”中的慈善。
師:同學們對語言的品味可說是淋漓盡致,還有其它同學說說對“搖籃”的理解嗎?
生:我覺得冬天的濟南像一個搖籃,更多的是因為它的地理環境。因為課文中說:“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個樣子本身就很像搖籃。
師:我很贊同你的理解。這裡的“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我們將去掉和不去掉各讀一遍試試看。
生讀,得出不同的感覺。
生:去了“兒”就不能體現小山的特點了。
生:沒了“兒”總感覺語言很生硬,不夠親切。
師:就是這樣啊,讓我們試著吧濟南的這種地形畫出來,體會一下其特點。
教師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對於“搖籃”作小結。
教師小結: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所以,冬天的濟南像一個搖籃。
齊讀品味“畫”
生:“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句話透過比喻的方法寫出了色彩的美。
生:“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黑白相間,美極了,像日本看護婦。
生:“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藍白兩種顏色的結合,更能創造一種色彩美。
生:最美的色彩莫過於這一句:“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白的,紅的,黃的,粉的,害了羞,把顏色給寫活了。
師:分析得很深刻,有沒有能概括這些色彩美的詞語?
生齊答:花衣!
師:想不到濟南的冬天是如此的色彩斑斕,怪不得老舍先生要說“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因為下雪之後的濟南就像一幅色彩絢麗的圖畫。(引發“水墨畫”的思考)
生:其實冬天的濟南也不盡是色彩絢麗的圖畫,課文中說它還像張“水墨畫”,還是唐代名手畫的呢。
生:我反對,這裡的“水墨畫”指城外,不指濟南城。
生:這樣的理解太片面了,濟南是個廣義的概念,是沒有專指城外或城內的。
師:同學們認為濟南是僅指濟南城嗎?
生齊答:不是。
師:但剛才我們這位同學說“冬天的濟南還是一幅水墨畫”,如何理解?
生:冬天嗎,城外的小山看不分明,所以大概都是黑色的,還有一些白雪,所以稱為“水墨畫”。
生:還有屋頂的顏色也是黑色的。
師:從視覺,色彩的角度理解,有一定道理。我想請我們班裡擅長繪畫的同學談談她的理解。
(學生齊推薦一女生。)
師:有畫過水墨畫嗎?給我們大家解釋一下水墨畫好嗎?什麼樣的場景適合這種畫法。
女生:水墨畫是一種不著顏色的中國畫。平時我在畫一些村莊,山水時會用到這種畫法。
師:畫城市,畫大都市時沒用嗎?
生:我感覺大都市太喧鬧了,水墨畫給人的感覺是很寧靜的。
師:嗯,看來水墨畫適合寧靜的氛圍。課文裡有體現寧靜的地方嗎?
生:“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兩個“臥”字,就很有寧靜,安適的感覺。
生:這兩個“臥”字還說明村莊和雪不是很多呢。
(師鼓勵全班鼓掌。)
師:謝謝我們這幾位同學的精彩講解,現在我們該知道為什麼說是唐代名手畫的吧?
生:大概是因為這幅畫太好了,既畫出了色彩,也畫出了寧靜氛圍(意境)
師:對,這幅畫畫得太好了,這是畫嗎?
生:不是,是冬天的濟南。
生:是,冬天的濟南本身就是一幅畫。
師:是一幅什麼畫呢?
生:是一幅水墨畫。
生:也是一色彩絢麗的畫,水彩畫。──師笑。
教師總結:冬天的濟南的確是一幅畫,我們領略了畫中景,也欣賞了景中畫。
它是一幅色彩斑斕的水彩畫,也是一幅寧靜和諧的水墨畫。美呀,太美了。老舍先生不愧為一位語言大師,但他也是一位丹青高手呀。
師:對這幅畫的美深有體會的同學請站起來作一番朗讀。
(全體學生皆起,教師參與,全班齊讀3、4段。)
品味“藍水晶”
生:“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句話寫出了冬天濟南河水的清澈,也寫出了水富有生命力,因為水是藍色的。而且還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生:我對這句話有一定的意見。藍色是因為藍天的倒映造成。而水的顏色是綠色的。綠色才是生命的顏色。
生:水的顏色的確是綠色的,因為水裡有綠萍,水藻,岸邊還有垂柳。
師:說明什麼問題?
生:儘管是冬天,但依舊很溫暖,富有生機。
師:那藍水晶又怎麼理解呢?
生:其實藍水晶並不單指藍色,這裡面應該還有綠色,灰色,紅色,黃色,只是天空是藍的,大面積是藍色的,所以稱為藍水晶。
師:剛才我們的同學說水很是清澈,所以才倒影了藍色的天。那麼,天空的藍色又說明什麼問題呢?
生:溫暖。
生:天高氣爽吧,天空的能見度也是很高的,所以才覺得特別的藍。
師:看來不僅僅是水清澈,天空也是很明淨的。真是天明水淨呀。
(師鼓勵全班為剛才發言的學生鼓掌。)
教師小結:濟南又稱泉城,水是有名的。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稱。濟南的水來自大地的深處,浩浩蕩蕩,一年四季奔湧不息。即使是在冬天,濟南的水也是如此的綠,如此的清,散發著蓬勃的生機,在加上溫晴的天氣,這是一派天明水浄。真的可說是自上而下都是一片藍汪汪了。
(全班齊讀。)
四、研讀賞析(2)
師:透過我們剛才的品味,我們深切的領略到了濟南冬天的美。濟南的冬天很美,但在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的冬天更美。能來探究一下原因嗎?
(四人小組討論。)
生:文章中採用了很多的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進行了很細緻的描寫。
生:老舍先生對濟南的冬天觀察得很仔細。
生:老舍先生在文章中還投入了他的情感。
師:誰能談談老舍先生與濟南,與濟南冬天之間的一些事情嗎?
生:我在預習時瞭解到老舍先生曾在當過7年老師,濟南可以說是他的第二故鄉。可見他對於濟南是有著故鄉般的熱愛的。
生: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在北京是住慣了的,北京是很寒冷的,但濟南的冬天又是如此溫暖,可以想像他是多麼的喜歡濟南的`冬天。
生:他還去過霧都倫敦,見到濟南冬天的天高氣爽,像個藍水晶當然是很歡喜的。
師:因為深切的領教過北平“寒冬”的淫威,領教過霧都倫敦的昏暗,當老舍先生置身於溫暖,晴朗,如畫般的濟南冬天時又怎不會一往深情呢?所以他在生前“常常懷念的是從婚後到抗戰爆發,在山東度過的那幾年”(老舍夫人回憶)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心情,怎樣的語氣來讀這篇優美如畫,情感深濃的文章呢?
生:喜悅,讚美,恬靜,寧靜,懷念……。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時還要揣摩老舍對濟南冬天的一往深情。
五、全文總結
師:當一杯清茶或是美酒入口後,回味的感覺是最好的,回味,也是無窮的。
學習《濟南的冬天》,讓你瞭解了冬天濟南的哪些特點?你也該知道了怎樣才能將我們周圍的景物寫得更美?
根據學生回答,總結並形成板書
濟南的冬天
溫暖如春──搖籃
精描(比喻,擬人)
秀麗如畫──水彩畫,水墨畫
深情(熱愛,讚美)
明朗如晶──藍水晶
六、拓展作業
以《溫州的秋天》為題,寫一個不少於兩百字的小片段。
(時值秋天,溫州是學生所熟知的故鄉,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而且,在溫州這個南方溫暖的城市中,秋天也有著其獨有的個性。這正是一次鍛鍊觀察能力,思考能力,體驗感悟的好機會。)
七、教後反思
作為一篇著名散文,《濟南的冬天》一直有著許多教法。但絕大多數的教法都離不開一個宗旨──品讀優美的語言。對語言的品味深度可以看成是本課成敗的一條標尺。本案也不例外。本案的三步設計,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整體到細微,由印象到感悟,體驗,是一個較符合學生思維慣性,利於學生感悟體驗的步驟。首先是切入點的選擇,更多的辦法是對2~5段進行大意概括,諸如“陽光下的小山”“白雪覆蓋下的小山”“城外的遠山”……這樣往往使得景物特徵側重起來,卻忽略了整體意境的把握。用“冬天的濟南像_____”來概括印象中的冬日濟南就是對文章整體意境的把握。事實證明,學生很容易地找出了“搖籃”“畫”“藍水晶”三個比喻,併成為他們進一步體驗品味的一個平臺。
其次,本課成功的關鍵在於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地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比如讓學生試畫濟南地形圖這一環節,學生相當感興趣,紛紛執筆畫出了56幅不同的濟南地形圖,但這些地形圖卻都有著一個共性──像搖籃。在語言的品味體驗上,學生感悟到了我所感悟到的,也感悟到了我所未感悟到的。這樣的品讀能力讓人吃驚。比如,學生們對於“臥”字的品味──“臥”字不僅寫出了村莊的零落和雪的稀少,也製造了一種寧靜的氛圍。品味的同時也想到了生活中的相關場景,學到了寫作的要求和技巧,這無疑比老師單純地分析灌輸修辭要生動,深刻得多。
第三,關注,尊重老舍的情感。文章不是無情物。情感是文章的靈魂,是文章中最底層的東西。本課預習就要求學生了解老舍和濟南。只為品語言打下一個鋪墊。
言為心聲,當在語言品味的基礎上學生了解到老舍與濟南的特殊情結後,又會回到語言上對語言做出更深層的品味。這就是本課將作者介紹置於課末的用意所在。
我從來都認為語文的閱讀就在於挖掘,對文字的挖掘,對作者的挖掘,對時代背景的挖掘,對生活的挖掘,對自我體驗的挖掘。這也是新課改提高語文素養,豐富人文內涵所要求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在這種學習方式下做到更好的挖掘,使得語文閱讀課堂變得和諧,是我需要不斷思考,不斷實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