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的教學實錄
蘇教版語文第八冊課文《第一朵杏花》是一篇物候學的小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第一朵杏花的教學實錄,歡迎閱讀參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透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透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這篇文章是寫杏花嗎?(不是,是以杏花串聯全文,寫人寫事。)
2、文中寫的是誰?(竺可楨)他是赫赫有名的科學家,我們也要以他科學認真的態度來學習課文。
二、整體感知
1、文章寫了幾次看杏花?(兩次)
2、標出文章的段落層次。
3、質疑:為什麼要兩次看杏花?第一次看到沒有?為什麼要看第二次呢?
三、學習第一次看杏花
1、第一朵杏花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看到的?
感情讀第一句。
2、院牆旁一株杏樹泛出淡淡的粉紅告訴我們什麼?(指導理解作者對杏花的讚美,朗讀。)
3、爺爺,您又看花啦?又字說明了什麼?
天真、仰起臉是提示語,寫出了孩子的神態和動作。
師生分角色讀竺可楨和孩子的對話,指導語氣。
3、為什麼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教給孩子觀察的方法)
4、小結板書:第一次看杏花 沒記錄
用先,再,然後說段意。這就是文章的層次。
5、學習提示語
提示語在後 用句號 回答或提問比較快,期望得到回答。
提示語在中間 用逗號 話說到一半,要停頓一下。
提示語在前 用冒號 有一定準備時。
提示語的作用:有助於描寫人的動作、心情、神態。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二次看杏花
1、第二次看是什麼時候?什麼情景?劃出,指導朗讀。
2、第6節是怎樣描繪春天的美景的?(排比句)
想象:春風吹來,柳樹、小草、河水、花苞怎樣?
3、自由讀7-10節,思考:聽到什麼?怎麼做的?
交流、引讀,指導語氣,同桌分角色讀。
4、當聽到肯定回答時,有句話描寫了竺可楨爺爺的心情,是哪句?(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此時他的'心情無比激動,他是怎麼做的呢?(先去看杏花,確認,然後做記錄。)
小結:觀察有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需要科學的態度。
5、用先再然後說說本段內容。
6、總結兩次觀察的不同表現:
這就是科學家和一班人不一樣的品質,他們具有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研究精神。(板書)
二、學習最後一節
1、 齊讀,朗讀點評。
2、 用飽滿、敬佩的語氣來讀,欣賞竺可楨爺爺的科學態度。
三、總結收穫,練習。
1、 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1)竺可楨的科學態度和研究精神。
(2)提示語的用法。
(3)概括段意的方法。(先再然後)
2、練習(略)
練習摘要:
(1)用ABB詞語結構填空。
( )臉 ( )面板 ( )心情 ( )牙齒
(2)照樣子把句子寫簡潔。
院牆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 杏樹泛出粉紅。
(3)從課外書中摘錄2-3句排比句。
(4)把句子寫具體。
春風吹綠了柳梢,柳梢( )。
春風吹皺了河水,河水( )。
(5)圍繞媽媽帶我到公園去看花或者看動物的情景,寫一篇短文,用上所學的提示語。
教學反思:
《第一朵杏花》是一堂如何在語文課堂上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的課。紮實、樸實、平實又不失生動。在課堂中,注重情境的再現與閱讀的感悟巧妙結合,注重文字的示範與遷移的訓練巧妙結合,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巧妙結合,該講處講深講透,易懂處以讀代講,課堂上既有精心的指導又有學生充分的練習,有張有弛,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學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