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課文《三峽》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2.瞭解文中所寫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2.學習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其語言的精妙。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深入體會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3.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把握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引導學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
2.拓展法:培養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3.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
【教學準備】:
多媒體、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文字
我們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為之歌唱。
問:你知道三峽嗎?知道些什麼?
播放有關三峽的風光片,播放歌曲《長江之歌》。
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為我們寫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遊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過三峽的人,可能會因那兩岸倒江懸崖峭壁而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會因江面上飄浮著的白色垃圾而憂慮人類環境的汙染,還可能會因新建的三峽工程高峽出平湖而驚歎科學技術改造大自然的偉力,你也許會讓思緒倒流,追溯三峽的過去,想—睹她在歷史上的真容:學習了酈道元的《三峽》之後,我們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二、走進文字,解決字詞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明確聽讀要求(劃出難讀的字);顯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體要求;多媒體逐步顯示各個句子大意。
學生流利朗讀課文,理解句意,整體感知全文。
聽課文錄音,找出難讀的字準備發問;掌握生字詞、難讀字的讀音;流利朗讀課文、讀通節奏;小組討論理解句意,口頭翻譯全文。
三、細讀文字,體會情感
多媒體顯示附帶文字的`三峽四季圖片。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小組討論,領略三峽的美,揣摩寫法的妙處。
1、學生邊讀課文邊劃出描寫山的特點和水的特點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語翻譯和體會其中之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三峽的美麗的景色,以及好句子的表達效果。明確歸納文中三峽山水四季之美:
三峽的山:延綿,高峻 雄壯美
三峽的夏水:暴漲迅疾 奔放美
三峽的春冬:清榮峻茂 清幽美
三峽的秋天:淒涼蕭瑟 悽婉美。
2.提出疑問:
1)為什麼會出現“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的現象?
2)為什麼作者寫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順序寫?
3)從“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麼?
4)你怎樣理解文末引用漁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學生討論後回答,再明確。
a.仔細讀課文,思考問題,提出質疑,劃出描寫山的特點和水的特點的句子。
b.小組合作交流有關句子,並在合作中翻譯這些句子,回答質疑,理解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c.全班交流,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說說三峽的山、水之美。從中領略作者用詞的精妙,說出這些句子中的詞語好在哪裡。
四、拓展文字,小結延伸
小結課文內容:作者先寫三峽的整體風貌,然後抓住了三峽最有特點的時間——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洶湧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加點的詞,把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寫出了三峽獨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悽婉美。同時表達了對山河自然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比較閱讀:幻燈片顯示《三峽》與《早發白帝城》,兩文對照,提出疑問,讓學生說出兩文的異同點。一起背誦《早發白帝城》這首詩。
《早發白帝城》與《三峽》都描繪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後者是遊記散文,那你能找出詩句中與課文相對應的、寫相同景緻的句子嗎?
的第二段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都是寫連續不斷的猿鳴;第一段則與詩中的“萬重山”相應。
三峽工程:(多媒體演示三峽的今天:“高峽出平湖”照片)有人認為這將會破壞三峽的美。2011年春秋兩季,長江流域遭遇百年大旱,也有人認為是三峽工程造成的氣候異常,就這些,談談你自己的看法。由古及今,讓學生關心三峽的今天和未來的命運,培養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