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清明節

清明節祭奠詩詞

清明節祭奠詩詞14首

清明節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祭奠詩詞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其一

春雨清明溼杏花,

小山明滅柳煙斜。

東風解語拾我意,

送送縈腸入君家。

其二

一沾春雨一斷腸,

飄零無計覓君鄉。

方羨飛花隨風去,

天涯盡處惹蘭芳。

其三

朝聽細雨潤門扉,

年年一度送春回。

卻把長條攀折遍,

才道相思始成灰。

其四

輕紅沾雨不勝衣,

才回倦眼又迷離。

情到傷心頻無賴,

始信清明斷腸期。

其五

漫見新柳嬌眼垂,

疑君逸影踏風歸。

回眸映雪成千古,

染盡湘竹無計追。

其六

風吹殘杏舞絮輕,

喚起愁腸千百縈。

疑天亦解傷情恨,

哭君淚雨遍清明。

其七

昨夜聽春愁不堪,

初晴天氣泣容顏。

賞芳時節清明日,

百般明麗也悵然。

其八

清明把酒釋別愁,

欲賞春花且忘憂。

誰想欄杆拍倚遍,

歡聲猶不近樓頭。

其九

清明節氣杏花天,

詩酒清吟祭華年。

折盡長條倚春雨,

為君垂淚小窗邊。

其十

撩亂春風惹杏花,

斷送清芬到天涯。

歷歷如君離別日,

哀魂和雨泣流沙。

其十一

新鶯嘹亂柳煙低,

斷魂春雨斷腸期。

歌君一曲還偷淚,

怎是傷心無處依。

其十二

粉杏輕柔岸柳新,

清明春雨兩相侵。

半洗天光晴如碧,

半和殘淚一沾襟。

其十三

或有追思到天涯,

天應憐我淚黃沙。

半園新杏連綿雨,

送盡清明百姓家。

其十四

春雨杏花滿清明,

追思猶怨水煙輕。

合化子規啼血盡,

不悼家川悼君塋。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關於描寫清明節的詩句

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唐】戴叔倫

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

傳鏡看華髮,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門率成【唐】李嶠

遊客趨梁邸,朝光入楚臺。

槐煙乘曉散,榆火應春開。

日帶晴虹上,花隨早蝶來。

雄風乘令節,餘吹拂輕灰。

清明日【唐】李建勳

他皆攜酒尋芳去,

我獨關門好靜眠。

唯有楊花似相覓,

因風時復到床前。

湖寺清明夜遣懷【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獨憑危檻思悽然。

野雲將雨渡微月,沙鳥帶聲飛遠天。

久向飢寒拋弟妹,每因時節憶團圓。

餳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處邊。

清明後登城眺望【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後,雲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清明日曲江懷友【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遊,我於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清明【唐】孫昌胤

清明暮春裡,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並羽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