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之文化常識
公共基礎知識之文化常識
雕塑文化
雕塑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的生產活動緊密相關,同時又受到各個時代宗教、哲學等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影響。在人類還處於舊石器時代時,就出現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雕塑是一種相對永久性的藝術,古代許多事物經過歷史長河的沖刷已蕩然無存,歷代的雕塑遺產在一定意義上成為人類形象的歷史。
中國雕塑既可以是一個國家文化的標誌和象徵,又可作為該民族文化積累的產物。雕塑述說著民族發展的歷史,凝聚著民族的精神和傳統,代表著每一歷史時期的精神面貌,反映著自古至今,人們的無限追求與執著信仰,展現價值觀念及審美情趣。中國雕塑,城市建築等,都是一個民族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最直觀、最集中的表現。
一、商周時期古蜀國的青銅雕塑:包括太陽神樹、青銅大立人像、凸目人面像等,體現了古蜀先民高超的創造力和工藝水平。
二、秦始皇陵兵馬俑:是迄今為止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被譽為世界上“第八大奇蹟”。
三、兩漢瑰寶:漢陽陵(漢景帝墓)出土上萬件舉世無雙的陶俑,以仕女俑最為著名。甘肅武威出土的東漢銅奔馬,又名馬踏飛燕。是國之重寶。
四、石窟藝術:魏晉南北朝時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開始開鑿。龍門石窟在唐代武則天時期十分興盛。
五、隋唐:甘肅敦煌莫高窟是我國石窟藝術的精華。
六、北宋:重慶大足石刻在佛教造像中加入大量表現民間生活的內容。
文字和書法
一、商朝:甲骨文已經成為比較成熟的文字,是殷商時期刻寫在龜骨,獸骨,人骨上記載占卜,祭祀等活動的文字。嚴格地講,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稱得上是書法。因為甲骨文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用筆,結字,章法。
二、西周: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主要代表是西周《毛公鼎銘文》,其結構勻稱準確,線條遒勁穩健,佈局妥貼,充滿了理性色彩,顯示出金文已發展到極其成熟的境地。
三、秦朝: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
四、漢朝:漢代是漢字書法發展史上關鍵性的一代,兩漢三百餘年間,書法由籀篆變隸分,由隸分變為章草、真書、行書,至漢末,我國漢字書體已基本齊備。在隸書成熟的同時,又出現了破體的隸變,發展而成為章草,行書、真書也已萌芽。書法藝術的.不斷變化發展。
五、魏晉:魏晉是完成書體演變的承上啟下的重要歷史階段,是篆隸真行草諸體鹹備俱臻完善的一代。漢隸定型化了迄今為止的方塊漢字的基本形態。
六、唐代: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初唐書家有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此後有創造性的還有李邕、張旭、顏真卿、柳公權、釋懷素。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七、宋: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宋徽宗趙佶也是位傑出的書法家,以“瘦金體”著稱。
八、元:趙孟頰與唐朝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為“楷書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