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基礎醫學課程實驗設計論文
自1998年以來,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日益擴大,招生數量每年約遞增25%~30%。面對來不斷擴大的研究生隊伍,如何有效地探索和發展研究生教育,同時穩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點。面對社會的迅速轉型和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急劇擴張,要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高階人才,對當前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勢在必行[1]。目前教育部正在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對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是這項改革工程的一個重要內容,因為人才培養模式科學與否,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2]。
1.國內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基礎醫學是醫學教育與研究的基石,基礎醫學研究生課程教育教學是國家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的必由途徑。研究生基礎醫學階段創新性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具備紮實的基礎理論功底、具備自主進行醫學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能力、具備在交叉學科領域進行廣泛探索的能力的研究生[3]。然而與創新性人才培養的要求相比,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卻面臨著諸多問題。
1.1實驗創新能力基礎薄弱
研究生生源情況堪憂,實驗創新能力基礎薄弱,自主設計和不斷修訂完善科學研究實驗計劃的能力欠缺。隨著當前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4],導致生源質量下降,特別是很多研究生實驗能力欠缺,綜合利用多學科知識的意識和能力不足,在較短的基礎階段學習之後,許多研究生自主設計和不斷修訂本完善科學研究實驗計劃的水平不強,難以獨立完成課題論文設計或設計水平不高。另外,近年來由於就業壓力和收入差距,許多優秀畢業生更多地選擇了臨床學科,選擇基礎醫學專業的研究生數量不斷下降,同時其它醫學專業研究生在基礎階段課程學習中也普遍存在著“輕基礎、重臨床”的觀念,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極大地削弱了醫學基礎學科研究生的生源質量,也顯著地影響了基礎醫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1.2課程設定、教學內容和方式不合理
(1)課程設定和教學內容不合理。研究生階段的課程與本科階段部分課程類同,內容重複,各課程之間的交叉互通不足。例如:為研究生開設的生物化學課程、計算機基礎等課程,講述的內容許多都與本科階段學習的內容相似。基礎理論課教學佔據的時間較多,研究生培養需要的實踐教學訓練時間很少,且課程各自獨立,不能融匯成實驗體系,不利於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和方法進行研究。另外,課程內容較為陳舊,更新較慢,吸收學科新進展、新成果、新技術不夠。這些課程對學生缺乏新鮮感,不能吸引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這實際上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時間和精力浪費。
(2)研究生教學的方式和手段單一,研究生仍處於被動學習。研究生教學方式與本科階段類同,仍然以灌輸為主要形式,師生互動很少,無法體現研究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研究生的學習始終是比較被動的,這就無法為學生提供深層次思考的空間,不利於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和進行實驗設計的能力。大多數教學內容侷限於課本,書本以外的知識涉及不足,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路進行自我學習的能力仍需加強。
(3)對研究生的科研和實驗能力訓練不足。設計和完成研究生畢業論文是研究生在校期間必須經歷的學習過程。由於研究生自身的原因、學位課程設定、科研平臺、導師隊伍、學術氛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多數學生的實驗能力、科研素質得不到培養,獨立設計和完成研究任務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若要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必須使研究生科研素質和科研水平得到訓練和提高。
(4)缺乏滿足學生實驗和科研能力培養的實驗平臺和師資隊伍。創新型研究生培養的核心內容是提高研究生的實踐和科學研究水平,這些都離不開高層次的研究實踐平臺和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目前,基礎醫學教學由於課程設定的緣故,多數實驗教學工作仍然依託本科生階段的教學中心完成,受實驗平臺和師資隊伍的限制,大多數實驗內容仍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缺乏設計性實驗內容,很難達到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效果。
(5)教學效果考核評價制度不科學。對基礎醫學課程學習情況的考核還不完善,大多數課程的考試依然沿用本科階段的紙面考試為主的終結性考核模式,真正能夠檢驗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形成性考核方式還沒有形成。沒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就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基礎醫學的教學目標。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的考評機制。
(6)研究生團隊意識和學術道德規範的教育效果不佳。良好的.學風和高尚的學術道德,是研究生必備的思想素質。近年來,學術界抄襲、剽竊、造假的事件屢屢發生,給研究生培養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教育研究生自覺維護學術道德,杜絕學術不端行為,強化學術誠信意識,已經成為研究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如何在基礎醫學教學中有效的將學術道德規範教育與研究生實驗技能培養相結合,使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真正生效,是我們應著力研究的內容。
2.基礎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基礎醫學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
研究生教育改革要整體設計,分步推進。充分調研,綜合分析當前教育培養模式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成因。透過對當前各高校在校研究生、管理人員等面對面訪談,徵求他們對當前的基礎醫學教育培養的看法,瞭解他們對目前教育模式、課程設定和內容選擇上存在異議的方面,收集對相關內容的意見和建議,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並進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生培養過程進行系統的改革;要加強產學研合作,與科研機構和就業單位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緊密合作關係。
2.1改革基礎醫學教學的課程設定
總體設想是,以當前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需求為出發點,在強化研究生自主設計實驗和科研創新為目的,改革現有的基礎醫學教學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建設中,逐步最佳化研究生課程學習時間,最佳化理論與實驗教學時間分配,縮減理論授課課時,增加實驗學時。探索按照學科門類相近的原則集中授課節約授課時間的新方式,縮短基礎醫學課程學習時間為8個月,使研究生儘早完成基礎醫學課程學習,將更多的精力投放科研實踐中,實現研究生早進實驗室、早完成實踐培訓,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的培養目標。在基礎課程教學中,以問題教學為主,注重各專業知識的橫向聯絡,突出知識的高、精、深。定期進行調研分析,對於今年來選課人數少或學生評價差的課程逐步取消,同時根據最新進展及時開設部分前沿性課程,如:蛋白質組學技術、生物資訊學、分子生物學技術、免疫學技術等重大技術的實驗技能課程,為學生進入科研階段打下紮實的知識和技能基礎。
2.2強化實驗實踐課程體系建設
沒有高水平的科學研究,要培養出高質量、高層次的人才是難以想象的。因此,建立創新的研究生實驗課程體系,突出對研究生實驗技能和自主設計實驗能力的培養成為改革探索的重要內容。研究生教育要體現應有的寬廣度和縱深度,我們將探索建立三個層次的實驗教學平臺。第一層次的實驗為基礎性實驗內容,關注PCR、細胞培養、SPF動物飼養、實驗動物處置、大型儀器裝置操作等基本技能訓練。第二層次的實驗為整合性實驗,依託機能學、形態學、分子醫學等教學中心開設,綜合性實驗打破單一課程界限,按照學科相近的原則上重組實驗內容,由教學團隊給定研究內容,學生自主設計,導師組修訂完善後,採用小班制歷經2-3月由學生以自組團隊方式完成,實驗里程和最後結果由實驗室監督並給出成績。第三層次的實驗主要依託研究生科技計劃專案、省校級重點學科(實驗室)開放基金專案等進行,由研究生組成團隊自主設計研究內容、尋找合作導師聯合申請,獲批後按照專案管理模式進行,研究主要依託省校級重點學科(實驗室)完成,須提交研究結題報告和發表文章,成績納入實驗成績。為了達到培養研究生自主創新能力,研究生實驗內容設定以整合性和設計、創新性實驗為主,兩者實驗內容分別佔到40%和30%。
2.3改革教學模式與方法
為了達到鍛鍊研究生科研綜合能力的目的,將在教學中改變以往教師主動授課,學生被動參與的情況。課程教學由以傳授己有知識和成果為主要內容的傳授性教學方式,向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主要特徵的研究性教學方式轉變。變課程教學的單向灌輸方式成為研究生主動學習和教師課堂講授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在壓縮理論教學學時的同時,鼓勵各課程採用啟發式、講座式、研討式的教學方式,基礎教學密切聯絡臨床實踐和學科前沿進展。各基礎醫學課程教學在側重於傳授式教學方式的同時,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各課程均開設一定比例的講座式、研討式教學內容,鼓勵研究生為組織者和主體參與課堂討論。在課程教學的同時,學院還集全院師資力量開設一系列學術前沿講座和文獻綜述類課程,以計算學分和成績的方式使研究生更廣泛地參與拓寬學術視野的討論,不斷提高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在介紹課程最新研究進展時,在介紹常見實驗方法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如何追蹤國內外本學科的研究進展,如何有效閱讀中外文文獻。此外,研究生科研能力重要的環節還包括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也將非常重視以實驗結果中表格和圖片為導向的教學,在專題講座和論文匯報中強調實驗結果中表和圖片解讀的重要性,引導研究生如何分析這些表和圖,並反追蹤這些表和圖中所使用的方法的原理和應用範圍,在學習如何解讀實驗結果的同時,逆向式培養研究生對實驗方法的瞭解。總之,只有透過調動研究生學習和研究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促進研究生科研認識與實踐能力的提高,才能使課程教學成為訓練研究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舞臺,實現研究生課程教學的目標。
2.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課程教學質量高低,與研究生教師的學術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學方法有著重要的關係。專案進展期間,我們將圍繞課程教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學術素養、教學和研究水平;嚴格研究生授課教師的遴選,把研究生教師的遴選、培訓、考核、聘任有機結合起來,選用有經驗的教師承擔研究生課程的教學,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透過課堂教學質量考核,促進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引進激勵和競爭機制,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和科研積極性,保持研究生教師隊伍的生機和活力[5]。
2.5完善和建立研究生學習效果的綜合考評體系
深化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教學的改革還應包括靈活選擇考核方式。改變單一評價方式,建立多維考評方式,改變以往的終結性評價一錘定音為關注學生髮展的形成性評價。根據課程性質選擇包括卷面考試、研討報告、實踐專案報告、自學作業、論文、答辯等在內的多種評價方式。考試方式可採取閉卷或開卷考試、課程論文和文獻綜述等,閉卷考試應與其他考核方式有機結合。如透過課程論文、研討報告、文獻綜述等的考核方式,促使研究生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瞭解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國內外的學術前沿,拓寬知識面。利用技能實驗考試驗證學生的實踐能力,透過答辯的方式培養學生彙報、做圖、應對挑戰等綜合素質。
2.6強化研究生的學術道德規範和科研誠信意識
在基礎醫學教學和實驗的每一個環節都注重突出對研究生加強學術道德規範和科研誠信意識的引導,將遵守學術道德規範納入研究生理論與實驗課程學習的每一個考核環節中,透過在科研素質培養中加入典型案例,使研究生認識到堅守學術道德規範在事業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堅定不移地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和處理科學問題。
3.結束語
本文針對當前基礎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科學研究,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方面存在的不足,按照高質量、高層次基礎性人才的培養目標[6],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切合實際的、具有較好示範作用的、創新型基礎醫學研究生教學新模式。透過本專案進行的改革和探索,致力於形成以能夠顯著提升研究生自主設計實驗能力的新的教學體系,以完善的課程內容、平臺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保障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和水平,為相關類學校和專業研究生培養的改革提供可以借鑑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