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人生寓言的教學計劃
【教學要點】
透過朗讀、複述把握課文情節,設疑探討文章主旨。
一、匯入
什麼叫寓言?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以散文或者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於民間傳說。
你們看過哪些寓言?
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二、白兔和月亮
1、學生示範朗讀:
一個讀前三段,另一個讀後兩段。其他同學劃出你認為優美的語句,加以體會。
2、問題探討:
⑴ 這則寓言的主題詞是什麼?用文中一個詞概括。
得失之患。
⑵ 概括情節發展中的兩處轉折。
板書:
心曠神怡
轉折① 諸神賞賜
緊張不安、心痛如割
轉折② 請求撤銷
留下啟迪
⑶ 白兔從她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麼道理?白兔為什麼要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課後練習題)
白兔從悟出了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並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所以她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放棄對月亮的所有權。
⑷ 寓言提到人類,含什麼意味?
諷刺。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並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
⑸ 有人認為,這則寓言的寓意是“與其擁有,不如沒有”,難道一無所有、赤貧如洗才能自在嗎?你怎麼看?總結出寓意。
寓言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什麼的,可見不是泛指擁有,只是指白兔之於月亮那樣的擁有。那是諸神之王的慷慨賜予,其實白兔根本不配擁有月亮,所以不能泰然處之。這就是說,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產生得失之患,擁有顯赫的權勢或財富,擁有者是緊張不安的。如果某種擁有,帶來的是得失之患,使人緊張不安,那還不如沒有。
寓言沒有鼓吹一無所有的意思,而是說: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板書寓意)
⑹ 白兔得到了月亮之後,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
3、寓言的深層涵義:
這篇寓言旨在說明,對於事務的審美態度和功利態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們要能夠發現和欣賞物件的美,就不可抱一種佔有的態度。
對於美的本質,歷來有不同的解釋。有一個佔上風的認識,便是認為美的欣賞和利益計算是不相容的。德國哲學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無厲害關係的快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總是計算利益,貪圖佔有,生活在焦慮之中,有些人則比較超脫,心胸寬廣,能夠真正享受生命的樂趣。所以,審美和功利不僅是看事物的兩種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同學們,你們覺得選擇哪一種人生態度更好?審美呢,還是功利?
寓言更深層的涵義是提倡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板書)
深層涵義:提倡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這篇寓言旨在說明,對於事務的`審美態度和功利態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們要能夠發現和欣賞物件的美,就不可抱一種佔有的態度。
三、落難的王子
1、自讀課文:
⑴ 找出王子的人生感悟,概括寓言的寓意:
“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
寓意: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⑵ 寓意是否可以概括為“只有遭遇厄運才能堅強起來”?
說“才能”意味著只有遭遇厄運才能戰勝脆弱,別無他法了,這個規律不能成立。寓言的內容不是說,為了堅強起來,必須尋找厄運,而是說,厄運落到頭上,那也不必倒下,應該頑強地挑戰命運。厄運是環視,壞事也可以變好事,厄運能夠使人堅強起來。
⑶ 沒有遭遇過厄運得人應該怎麼培養堅韌的意志?
2、合作研討寓言情節構思的巧妙:
⑴ 這則寓言要說的意思是,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為此,作者擬定了一個王子的形象。文中是怎樣寫他的脆弱的?
第一段。
⑵ 寓言為什麼把落難王子的遭遇編造得如此兇險?
落難王子的厄運,如國破家亡,淪為奴隸,變成殘廢,行乞度日等,都極為兇險。也只有經歷過這麼多苦難,王子的話才最有說服力。作者意在用落難王子之口,說出厄運使人堅強的道理。
⑶ 為什麼寫“我”親眼見過王子,還跟他交談過?
寓言構思奇妙,用第一人稱,“我”是落難王子的同時代人,親眼見過王子,還有一段對話,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親身見聞,增強故事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⑷ “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覆三遍的作用是什麼?
“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覆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邊響起,重複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尋味。透過王子對別人的嘆息,“我”對王子的災難的嘆息,銜接上別人對“我”的災難的嘆息,揭示了這樣的嘆息的普遍性及其沒有道理。
3、體驗與反思:
對待苦難的道理:
⑴ 苦難是人生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切不可懷僥倖的心理,認為苦難只會落在別人頭上,而應該對自己遭遇苦難有足夠的精神準備。──人是註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難的。
⑵ 一旦遭遇苦難,我們就要勇敢地面對,以有尊嚴的態度來承受。──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苦難。
四、對比延伸
1、主題上,兩則寓言都是談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得之後的心境,後則寫人受難後的狀態。
2、情節上,都採用了寓言的形式,但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後則更像事實。
3、在表達方式上,兩則寓言都是以敘事為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主人公的心裡描寫,後則重在敘事。
一則寓言寫好事變成壞事,一則寓言寫壞事變成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壞事總是經常遇到的,你們覺得應該怎樣對待好事,怎樣對待壞事?生活中如何學會面對財富和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