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微生物的染色實驗課堂報告

微生物的染色實驗課堂報告範文

一、實驗題目:

微生物的革蘭氏染色

二、實驗目的:

1、學習並初步掌握革蘭氏染色法;

2、瞭解革蘭氏染色的原理;

3、鞏固顯微鏡的使用。

三、實驗原理:

革蘭氏染色是1884年丹麥病理學家Christain Gram氏創立的,是細菌學中最重要的鑑別染色法。染色步驟分為四個部分:

1、初染:加入鹼性染料結晶紫固定細菌圖片;

2、媒染:加入碘液,碘與結晶紫形成一種不溶於水的複合物;

3、脫色:利用有機溶劑乙醇或丙酮進行脫色;

G-和G+細胞壁的比較:

1、陽性(G+)菌細胞壁特點:細胞壁厚,只有一層,主要由肽聚糖構成,肽聚糖含量高,結構緊密,脂類含量低。當乙醇脫色時,細胞壁肽聚糖層孔徑變小,通透性降低,結晶紫和碘的複合物被保留在細胞壁內,復染後仍顯紫色(如芽孢桿菌)。

2、陰性(G-)菌細胞壁特點:細胞壁薄,由兩層構成,內壁層和外壁層,細胞壁中脂類中脂類物質含量較高,肽聚糖含量較低,網狀結構交聯程度低,乙醇脫色時溶解了脂類物質,通透性增強,結晶紫與碘的複合物易被乙醇抽提出來,因此,革蘭氏陰性菌細胞被脫色,當復染時,脫掉紫色的細胞的細胞壁又著上紅色(例如大腸桿菌)。

四、實驗器材:

1、菌種: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2、溶液和試劑:革蘭氏染液、草酸銨結晶紫染液、碘液、95%乙醇、番紅復染液、水。

3、儀器及其他用品:酒精燈、載玻片、顯微鏡、接種環、試管架、濾紙、滴管。

五、實驗步驟

1、取一個載玻片,將其洗淨並沿一個方向擦拭乾淨,直至液體不再其上收縮為止;將接種環整平,用灼燒過的接種環在混勻的菌種中取菌,按常規方法圖片,應塗大,不宜過厚。

2、開啟酒精燈,用火焰固定,不宜烤得太狠,否則菌種呈假陽性。

3、輕旋結晶紫染液滴管,將其旋出,滴加1滴草酸銨結晶紫染液覆蓋塗菌部位(輕晃使其完全覆蓋),染色40s。

4、染色完成後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水為無色。

5、將玻片上殘留水用濾紙吸去,待其乾燥。

6、在塗菌部位滴加碘液,覆蓋1min。

7、媒染完成後,傾去碘液,水洗至流出水無色。

8、將玻片上殘留水用濾紙吸去,待其乾燥。

9、將載玻片放在白色筆記本上,用滴管滴加95%乙醇脫色,脫色30~40s,不宜脫色太狠,否則菌種呈假陰性。

10、脫色完成後立即用水洗去乙醇。

11、將玻片上殘留水用濾紙吸去,待其乾燥。

12、滴加番紅復染液,染色4min。

13、染色完成後,水洗至流出水無色。

14、吸去殘留水並晾乾。

15、用顯微鏡觀察並繪圖。

用以上步驟完成:大腸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混合圖片染色、大腸桿菌單獨菌種染色、金黃色葡萄球菌單獨菌種染色。

六、注意事項:

1、選用活躍生長期菌種染色,老齡的'革蘭氏陽性細菌會被染成紅色而造成假陰性。

2、圖片不宜過厚,以免脫色不完全造成假陽性。

3、脫色是革蘭氏染色是否成功的關鍵,脫色不夠造成假陽性,脫色過度造成假陰性。

七、實驗結果與討論:

1、結果:

繪出高倍鏡下觀察的菌體影象。

2、思考題:

(1)寫出常見的革蘭氏陽性菌與陰性菌,包括致病菌。

(2)革蘭氏染色的原理是什麼?印象因素有哪些?

(3)如何驗證你的染色結果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