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課文在仙台的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有關課文在仙台的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在仙台》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一、捕捉主題

師:(用幻燈出示問題:仙台是哪個國家的城市?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他們的國籍和職業各是什麼?)默讀課文,連貫回答。

生:仙台是日本的一個城市。書中寫了兩個人物,一個是中國留學生“我”,也就是魯迅,一個是日本醫學教授藤野先生。

師: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事情?

生:這篇課文寫了魯迅在日本仙台留學期間受到了藤野先生的關懷和教誨。

〔檢查預習結果,歸納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實現從形式到內容的感知。〕

二、探索思路

師:你認為本文的思路有什麼特點?根據什麼可以把全文分為三段?

生:我認為這篇課文為橫向思路,以“我”為線索,寫了三部分內容,可以按事情的性質分為三段。(劃分段落起止,略)

生:我同意他對段落的劃分,但我認為還可以按寫作物件的不同分段:第一段寫魯迅先生,第二段寫藤野先生,第三段寫魯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之間發生的事情。

生:我同意他們的看法,不過我想按書後三個問題的提示,也能把課文分成同樣的三段。

〔透過分段,進行思路訓練。〕

師:很好。三種分段方法都適用。

(學生概括段意,略)

三、研討課文

〔研討第一段〕

師:(指名朗讀後提問)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切入式”閱讀,直入重點〕

生:(畫出後回答)這段的中心句是“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

師:說說你對這個句子的理解。

生:這句話點出了段意,先說魯迅先生在仙台受到了優待,後說受到了什麼樣的優待。

生:一是“學校不收學費”,二是“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

師:仔細閱讀課文,想一想魯迅先生到底受沒受到優待?

〔抓住“優待”,誘發學生思維、討論〕

生:我認為魯迅先生受到了優待,書上寫了,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他的食宿操心。

生:我認為魯迅先生沒有受到優待,因為他每天都要喝難以下嚥的芋梗湯,住的地方也不好,蚊子可多了。

生:我認為魯迅先生既受到優待,也沒有受到優待。

生:這不是矛盾了嗎?

……

〔學生熱烈討論,最後統一思想,認為魯迅先生沒有受到優待。〕

師:魯迅先生既然沒有受到優待,又為什麼說“頗受了這樣的優等”呢?

生:這為了說明當時魯迅先生學習條件艱苦。

生:魯迅先生語言幽默、含蓄,這裡的“優待”是自我解嘲,是說學習條件艱苦。

師:那麼,我們就得給“優待”這個詞加上一個什麼標點?

生:(齊)引號。

〔上掛“物以希為貴”,下連“好意難卻”,略。〕

〔研討第二段〕

師:(學生默讀後提問)從外貌、聲調、衣著三個方面找出藤野先生的特點。

〔引導學生“跳躍式”閱讀,抓住人物的特徵。〕

生:藤野先生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說明近視。

生:他聲調緩慢而頓挫。

生:他“穿衣服太模糊”,“有時忘記帶領結”,“冬天一件舊外套”。

師:(出示辨析題)1?這句話中的“模糊”是看不清的意思,是說藤野先生的衣服很髒。2?這句話中的.“模糊”是隨便的意思,是說藤野先生穿衣服不講究。3?這句話中的“模糊”是不明顯的意思,是說藤野先生穿衣服的顏色不大分明。這三句話是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糊”的理解,討論一下,看看哪種解釋比較合理?

〔抓住“模糊”一詞,進行辨析性思維訓練。經過討論,學生同意第二種說法。〕

〔研討第三段〕

師:(學生自由讀後提問)按事情性質將此段分為三層,並擬出小標題。

生:(分層後回答)這三件事是“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擔心解剖屍體”。

師:速讀“添改講義”一段,簡要說明內容。

生:藤野先生把魯迅先生叫到研究室。

生:向他要講義看。

生:魯迅先生收到講義後,“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

師:這是寫魯迅激動的心情,“吃驚”是因為

生:出乎意料,沒想到藤野先生會仔細地給他改講義,增加脫漏的地方,訂正文法的錯誤。

師:“不安”是因為棗

生:自己沒有寫好講義感到羞愧。

生:給老師添了麻煩。

師:“感激”是因為什麼?

生:受到了藤野先生的關心和幫助。

〔循序研討“糾正解剖圖”“擔心解剖屍體”兩層,略〕

四、點出中心

師:藤野先生是一個日本教授,對一個普通的中國留學生如此關懷、幫助、教誨,能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引導學生認識藤野先生正直無私、毫無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