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課文童趣的教學實錄

有關課文童趣的教學實錄

《童趣》教學實錄

一、創設情境:

師:課前一個小問題,上課前你們在幹什麼?

生:打乒乓球、跳繩、吃東西

師:好玩嗎?

生:好玩,我們分組打乒乓球,3個球全輸了的做俯臥撐。

生:好玩,第一次在學校的走廊上跳繩,很熱。

生:吃東西很無聊,不好玩。

師:呵呵,今天我們學什麼?

生:不知道(生笑)

(評:欣賞聊天設計,一可以使師生關係融洽,為課堂師生合作作好心理準備,二是有匯入作用,儘管張老師這裡還沒明確指向課題,但是與教學內容上已經形成意義上的聯絡。不足是深入不夠。)

二、欣賞插圖:

師:請翻書到21頁,欣賞一下這幅圖,畫的什麼啊?

生:畫了床

生:畫了海浪和竹筏

生:是床還是海浪?

生:是床,還有席子啊

師:那那些波浪線是什麼?

生:可能是床上的被子吧,人後面還有枕頭呢?

師:有這麼圓這麼大的枕頭麼?

生:古代的枕頭啊,電視裡面看到過

師:對,這個孩子在幹什麼?

生:在吹笛子

師:吹笛子怎麼會吹出煙霧和這麼多隻鶴來?

生:應該是孩子在想問題,想到了天上的東西。

師:我還以為是這個孩子在抽菸呢。(生狂笑)

生:不是抽菸,孩子手裡拿的不像煙桿,因為古代抽菸的一般都有個菸斗。

師:到底畫的是什麼,我也不知道,怎麼辦?―――(生齊:讀課文)

(評:由畫入手,淺入深出,顯示了張老師的機智。還是聊天式的發問,基本指向“是什麼”,也有“為什麼這麼認為”,在問題形式上比較瑣碎。這裡產生了一個方法上的疑問:是這樣水到渠成好,還是整體訓練好?恐怕難以說清楚。因為是初一的孩子,我贊成張老師這麼處理。)

三、收集字詞:

師:老規矩,讀課文的時候勾畫出不懂意思的字詞,還要勾畫出等會兒質疑的句子。

(生讀課文三分鐘,完成了任務的同學開始問老師個別字詞的意思)

師:好,有了同學們的閱讀,下面我們合作完成本文中需要我們注意的字詞

板書:明察秋毫、張目對日、夏蚊成雷、怡然自得、丘壑、凹凸、龐然大物、項為之強

(學生每說出一個詞語,教師追問詞語的含義,學生根據書下面的解釋都能解決)

師:剛才有個同學說“癩蝦蟆”(學生讀成蝦子),應該怎麼讀?

(有些學生讀為“蝦”,少數學生讀為“蛤”)

師:有句話叫說什麼東西想吃天鵝肉?(生齊:癩蛤蟆。生笑)

師:癩蛤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癩格寶”(方言),也叫做蟾蜍。

(評:方言介入拓寬學習空間。如教師能再舉一些詩文例證,如《琵琶行》中“蝦蟆陵”就更有說服力了。)

師:還有一句,“項為之強”(學生讀成強壯的強),應該怎麼讀?

生:項為之強(學生還是讀成了強壯的強)

師:這麼整齊?(生笑)

一學生髮現了問題:應該讀成僵硬的僵,書下面有解釋。

師:對,剛才這兩個我們讀錯的詞語,就是我們在《論語十則》中遇到過的?――(生:通假字)同學們學文言文應該注意書下面的註釋和自己的思考。這與《論語》中哪些字的用法是一樣的?(生:說、女)

(評:這裡基本上在疏通字詞,但是不是教師指定學習的內容,而是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合作研究,教師指導,教學效率很高。)

四、整體感知:

師:結合課文的內容,現在我們看看插圖中到底畫的什麼?

生:應該是一個孩子在床上吹煙氣。

師:理由呢?

生:文中有這句話“徐噴以煙”

(評:文字的依據作用體現了出來,緊抓文字,完成理解,這是老師們應該時刻注意的。否則課堂很可能就是天馬行空,了無蹤跡。下同。)

師:為什麼要噴煙?

生:燻蚊子玩。

師:燻蚊子還是熏天上的白鶴?

生:燻蚊子,畫中的白鶴應該是孩子想象的。

師:理由?

生:“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

師:“私擬作”什麼意思?

生:自己把它當作

師:好,那個孩子是誰?

生:應該是作者。(有些孩子不同意)

師:到底是不是作者呢?我們應該抓住文中交待事情的時候反覆出現的一個字。(生:餘)

師:對,“餘”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我,第一人稱代詞。

(板書:夏蚊——舞鶴)

生:老師,課文中還有事情為什麼沒有畫出來?

師:還有事情麼?什麼事情?

生:看兩隻蟲子在打架。

師:只有兩隻蟲子?

生:還有一個龐然大物―――癩蛤蟆。

師:為什麼把癩蛤蟆說成是龐然大物?

生:和蟲子相比,它應該是非常大的。

師:什麼地方發生的事情?

生:土牆處的草叢

師:作者又是怎麼“擬作”的?

生:小動物擬作怪獸,土礫擬作丘壑

(板書:動物草叢―――林獸丘壑。)

師:兩件事有什麼共同點?

生:非常好玩。

師:理由?

(生快速找出:怡然稱快、怡然自得)

師:要是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這兩件事情的共同點呢?

生:物外之趣

師:什麼意思?

生: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師:怎麼會有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呢?

生:因為作者把他們想象成了另外的東西來玩,非常有趣。

(板書:物外之趣)

(評:回到人物感受上,比較相同點,教學意識很好。但是作者的“有趣”並不等同與學生覺得有趣,所以完成聯想生美的理解後,應該調動學生生活閱歷論證這個論題。)

師:很好,既然文中沒有插圖,課間休息的時候我們不如自己畫一畫。(生快速地拿出了草稿紙)

第二課時

一、欣賞作品:

(教師在課間找了幾幅好的作品,每展示一幅畫,學生笑聲一片。)

點評生一的作品:

師:你為什麼把孩子畫得這麼大?

生:和蟲子相比,就該把人物畫大一些。

(評:學生這裡的處理合理嗎,這似乎是美術老師回答的問題。但是既然語文老師已經佈置了畫畫的任務,那麼評價是難免的事情。往深處評價,哪怕只是提出問題,提出的只是美術老師才可以回答的問題,也是值得的。)

點評生二的作品:

師:你畫的孩子,怎麼感覺像在跳舞啊?(生笑)

另一生說:沒有畫出觀看的味道來。

(評:建議讓他自己說構思。或許這還別具匠心呢。)

點評生三的作品:

師:為什麼你把花臺畫得這麼漂亮?

生:先畫的花臺,沒有時間畫人了。

師:呵呵,畫畫和寫文章一樣都要抓住重點嘛,這幅畫應該把什麼作為重點?

生:人和動物

(評:鼓勵他課後完成這幅畫。)

點評生四的作品:

師:畫面中的這個女孩子怎麼這麼嫵媚啊?(生狂笑)

生:不是女孩子,應該是清代的一個小男孩。

師:恩,書上介紹了作者是清代的沈復,注意朝代。

(評:大概是鞭子惹人發笑。有辮子的小男孩應該怎麼畫?衣著或是其他的玩具?是不是應該展開?)

二、探究文字:

師:上堂課我們完成了字詞和內容,如果現在再讀的話應該?

生:讀出感情

師:怎樣的感情?

生:愉快、安逸的那種。

師:好,齊讀課文,再思考你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質疑。

(生齊讀課文,思考了2分鐘後)

(評:我一直懷疑齊讀是讀不出感情的,儘管其中有些人是帶著文字中人物的感情去朗讀,或許也會被其他感情理解不到位的人帶得失去感情。慎重!可以讓他們自己準備兩分鐘,然後選取自己感興趣的片段進行朗讀比賽。)

師:好,同學們針對課文的句子、段落內容、文章的主題、寫法等方面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評:來自學生的問題是有針對性的,也是有價值的。)

生一:作者為什麼要寫兩件事情?

師:你的意思是為什麼不寫一件事情或者不寫三件事情?(對)

生:寫多了就羅嗦了。

師:那就寫一件事情好了,簡潔明瞭。(生沉默)

生:我覺得作者是按照天下和地上各自選了一件事情來寫的。

師:你是說文章從事情發生的位置來寫的。那如果寫第三件事情的話就該寫哪裡了?

生齊:水中

師:呵呵,對,來個海陸空面面俱到,可惜作者沒這麼寫。

生:我覺得兩件事情是圍繞第一段來寫的。你看作者說自己張目對日,於是後面先寫空中的'事物;作者又說自己明察秋毫,說明他觀察很仔細,於是後面又寫了草叢中的事物。

師:前面兩個同學的回答你們認為哪個同學的最有價值,最有說服力?(後面一個)

師:好,後面一位是從文章的前後結構來分析的,前後對應啊。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鼓勵他智慧的思考。(鼓掌)

師:還有沒有更有創意的思考?(生沉默)

(師指著板書提示:你看兩件事情的具體位置)

生:應該是從屋內寫到院子。

師:對,由內到外,繼續鼓勵他們的有智慧的思考吧。(鼓掌)那我也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第一自然段有什麼作用啊?

生:應該是為後面做鋪墊。

師:我們一句一句分析怎麼鋪墊的?“餘憶童稚時”?

生:交待了文章的主人公,說明本文是作者的回憶。

生:“張目對日”和“明察秋毫”是在為後面的兩件事情作鋪墊。

生:“見藐小之物比細察紋理”說明作者有個仔細觀察的習慣。

師:最後一句應該抓住這個詞“故”,什麼作用?

生:應該是先給文章的內容作一個總結。

師:文章開頭句子的作用最好這樣說:總領全文(板書)好,繼續質疑。

生:文章為什麼不在最後一段作一個總結,文章好像沒有寫完?

師:你讀到最後一件事情的時候就結束了,有什麼感覺?

生:好想讀下去,到底他把癩蛤蟆趕到另外的院子裡又幹什麼。

師:呵呵,作者給我們設定了一個懸念啊,這樣好不好?

生:不寫完可以讓我們產生想象,回味無窮啊。

師:說得很好,那到底寫完沒有?

生:寫完了,前後一一對應,結構嚴密啊。

師:呵呵,總結的段落可以不寫啊,寫多了還有可能重複,這樣可以一箭雙鵰。(生笑)

(評:這一組關於選材的問題問得精彩,角度多樣,學生的思維不斷拓寬、拓深。)

生:作者為什麼把蚊子想象成白鶴來玩,怎麼不想象成烏鴉?他們都是黑色的。(生笑)

師:我覺得可以想象成烏鴉,這個問題同學們可以結合事情的特點來回答。

生:可能在作者心中,玩白鶴比玩烏鴉更有趣。

生:我覺得白鶴比烏鴉更像蚊子,這樣想象更自然一些。

師:你的意思是說想象的時候應該抓住兩個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嗎?(生點頭),我們想象一下白鶴和蚊子有哪些相似?

生:白鶴和蚊子的嘴巴都非常尖,腿都很長。(生笑)

師:同意,想像的時候應該抓住事物的共同點和心中的喜好來寫,這種由此及彼的聯想不是無中生有的創造,這種寫法叫做:聯想(板書)

生:作者為什麼總是喜歡把小動物想像寫成大動物?(生準備回答)

師:我強調一下,這個問題問的時候應該把“想像”換成“聯想”。作者的想法應該與自身經歷有關係。

生:因為作者在家裡玩,很想和大自然中的其他動物玩,於是就聯想成了外面的“鶴”與“野獸”。

師:說實話,老師也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他們的一問一答太有價值了,幫助我們弄清了作者的很多想法。我們應該怎麼感激他們?(鼓掌)

(評:文字為抓手,比較異同,是高階的思維訓練,欣賞。在心理交流上也很有特色。)

(掌聲後,我發現沒有同學質疑了)

師:老師也有一個問題:你願意和小沈復一起玩嗎?

生:願意,因為他喜歡觀察。

生:願意,因為他喜歡思考,想象十分豐富。

師:剛才回答問題的同學都是喜歡觀察喜歡思考的同學啊,同學們可要多和他們一起玩哦。(生笑),小沈復身上還有沒有同學們沒有找出的性格啊?

生:他很有愛心。因為他最後把癩蛤蟆趕走了。要是我就把癩蛤蟆打死,干擾了我觀察的雅興。(生笑)

師:啊?哪些同學支援把癩蛤蟆打死?(少數男同學高高舉手)看來我們班上有同學一點人情味都沒有哦。(生笑)

(評:教師對“打死癩蛤蟆”的評價有問題,其實教師不必去表態,可以用問題的形式激發他們思考,比如“是不是因為癩蛤蟆醜陋敗壞自己觀察雅興就可以剝奪他們的生命?是不是因為毒蛇有毒,應該把它們全部消滅?是不是因為老虎吃人,就把老虎全部槍決?是不是因為犯人犯罪,我們就可以施以嚴刑?”把問題宕開去。)

師:不管怎樣,剛才的同學提出了一個更有創意的回答,說出了我們沒有思考到的地方,我們應該――(老師還沒說完,教室已經想起了熱烈的掌聲)

生:作者為什麼要把這麼有趣的故事寫成文言文?

一生站了起來:作者是清朝的人,寫的當然是文言文。

師:難懂嗎?(生齊:不難)你看老師沒有講字詞的含義,你們都明白了文章的內容。

三、教學小結:

師:今天上課,同學們的積極超出了我的想象,告訴你們,本老師根本沒有備課哦,(生:啊?)呵呵,看來童年的確很有趣,帶動了同學們這麼積極的思考。你們的童年即將過去,童年給你們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只說關鍵詞

生:有趣。(生笑)

師:除了有趣呢?

生:難忘

師:有趣自然難忘,有沒有與其他同學不同的意見?

一生:不幸。

(其他同學都好奇地看著她,這個同學在日記裡面說起了小時候由於外公外婆重男輕女,爸爸和媽媽鬧了矛盾離了婚。我害怕她的回答影響了同學們的情緒,沒有讓她起來講原因,更何況她爸媽離婚很多同學都知道。)

師:老師很欣賞你剛才的回答,因為你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其實啊,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自然童年的印象也是不一樣的。不管怎樣,正是因為童年的很多故事,才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才讓我們一天天長大,一天天走向了成熟。

(評:這塊體現教師對學生的尊重。這樣的課堂是和諧的,是人文的。)

師:老師為你們今天的表現感到高興,因為你們的思考,才讓老師今天汗流浹背。孩子們看著穿著T恤的我,狂笑不已。下課,我提高了嗓門!

(評:教師心裡高興,也給學生更多感染,這種感染將化為學習語文的動力,令今後工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