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藝術

送禮的藝術

送禮的藝術

中國屬於禮儀之邦,特別是節日裡,很多人想透過一份禮品來表達自己的謝意、情誼以及對商務關係的維護。送禮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對接受者的用處上,所以一份合適禮品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商務、職場送禮特別講究藝術,如何送禮才會令對方愉快地接受呢?

自古以來,中秋與春節、元宵、端午並列為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人們往往藉助這些傳統節日互相登門拜訪,透過禮尚往來增進感情。

又是一年中秋,市面上形形色色的中秋禮品已經充斥著廣告版面,人們也在盤點有哪些需要走動的人情世故。對職場人士而言,這是一個可以拉近客戶距離的好機會,也是一個打點好上下關係的時機。

商務送禮其實很講究藝術和技巧,從時間、地點一直到選擇禮品,都是一件很費人心思的事情。一位職業經理人的話很具代表性:我認為商務送禮的有效性是建立在禮品對接受者的用處上。送禮並不是簡單地送東西。禮品的選擇在無形中表達著你的目的及對對方的關注程度等資訊。它既可幫助你贏得對方的青睞,也可以降低你在對方心中的形象。所以說,職場送禮也是一門藝術。比如對方的職業、性別、年齡、喜好等,都需要在挑選禮物的時候考慮進去。

俗話說“拿人手短”,精於世故的職場老人,大多對於禮物都有一種本能的警惕,如果禮物太過於貴重,收禮的人難免會有壓力,拒收的可能性也就會很大。而如果禮物太輕,很容易讓人誤解為瞧不起他,尤其是對關係不算親密的人。所以,禮物的輕重一定要得當,不能過輕,也不能過重。禮物的貴重程度可以以對方能夠愉快接受為尺度,這樣雙方都會皆大歡喜。

另外,還要了解禮物所代表的含義,儘量避免所送的禮物讓對方誤解這種情況發生。雖說中秋節的慣例是送月餅,但是實際情況下眾人往往不會只一盒月餅了事,真正畫龍點睛的往往是其他的禮品。那麼,這些禮物的選擇,是最耗費送禮人心思的。

真正能打動人心的禮品,往往都是投其所好的。所以你需要了解對方的身份、喜好和日常習慣,即使做不到十全十美,但也要避免弄巧成拙、送禮送出麻煩的局面。譬如對方明明因病需要戒菸戒酒,但你卻拎了一些好煙好酒過去拜訪,雖然禮品貴重,卻是掃了對方的.興致,一番好意自然也就化作流水,不但與增進感情無益,還暴露了自己平時不太關注對方的事實。通常那種“急對方之所急”、“想對方之所想”的禮物,是最容易被對方笑納的,而且不會產生副作用。所以你要清楚對方平時最在意的人或事。如果對方是三口之家的年輕家長,那麼禮物以其他兩名家庭成員為著力點,效果會比以對方為重心要來得更好;而如果對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輩,那麼送一些針對性的補品或修身養性的藝術品則是很貼心的選擇。對講究生活品質的人,送禮不需要太貴重但卻一定要精緻,貴於精而不在於多;對那些喜好面子的人,則儘可能地送名牌產品,投其所好。

此外,送禮的時候要考慮對方的身份地位,要避免送含義明顯、容易讓人誤解的禮物。例如女性給男性送禮,要儘量避免領帶、皮帶等私密性較強的禮物;而男性送女性首飾、化妝品等,也並不是很合適。這些東西暗含著對親密關係的解讀,即便你自己並不怕惹麻煩,也要考慮到會不會給對方帶來麻煩。

確定禮品之後,怎麼送也很重要。最好的選擇自然是上門拜訪,親手送上禮物,這樣禮物就包含了更多的重要性及意義,也表達了你對對方的格外重視。而親自拜訪,並不是開門見山的送禮走人,否則太過於直白會讓對方顯得尷尬,最好寒暄幾句、閒談一會再奉上禮品,這樣就不會出現因為對方客套而不收禮的尷尬情形,即便稍嫌有些貴重的禮物,對方也會更加樂於接受。

登門拜訪,也需要視對方的身份情況而定。如果提前沒有約好、大大咧咧地到對方的辦公場所進行拜訪,如果被不合適的人撞見,很容易給對方造成麻煩,也令送禮者十分尷尬。那麼,提前確定對方的時間、地點進行拜訪,才能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