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心詩詞分析
1、成語資料
【解釋】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司馬昭安的什麼心,連過路的人都知道。泛指人的陰謀顯露無遺,許多人都知道,意為野心非常明顯。司馬昭是三國時魏臣,繼其父及其兄之後,繼續發展司馬家族勢力權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盡皆知。其黨羽曾刺死魏帝曹髦。其子司馬炎後來篡魏自立。
【用法】作賓語、分句;指人所共知的野心
【辨析】近義詞:原形畢露 顯而易見 反義詞:深藏不露 瞞天過海
【出處】“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語出《漢晉春秋》。史書原文:“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相關人物】曹髦、司馬昭、賈充、成濟
2、成語典故
(1)歷史
司馬昭是三國時魏國人,他父親名叫司馬懿,是魏國的大將。魏明帝曹睿死時,託付曹爽與司馬懿輔佐齊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與司馬懿互相排擠,經過激烈的權力爭鬥,司馬懿盡誅曹爽一黨,魏國軍政大權自此落入司馬氏手中。
司馬懿死後,大兒子司馬師不久廢除了已經成年但遲遲未能親政的曹芳,另立十三歲的曹髦為帝,權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馬師在病重的時候,便把一切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
司馬昭總攬大權後,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他不斷剷除異己,打擊政敵。年輕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當長,遲早會被司馬昭除掉,就打算鋌而走險,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幹掉司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隨自己的心腹大臣找來,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恥辱,我要你們同我一道去討伐他。"幾位大臣知道這樣做等於是飛蛾投火,都勸他暫時忍耐。在場的一個叫王經的對曹髦說:“當今大權落在司馬昭手裡,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動,後果不堪設想,應該慎重考慮。”
曹髦不接受勸告,親自率領左右僕從、侍衛數百人去襲擊司馬昭。誰知大臣中早有人把這訊息報告了司馬昭。司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殺掉了。
後來,人們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說明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已為人所共知。
(2)故事
公元260年的一天傍晚,洛陽城突降急雨。
雨點由疏轉密,天空一片灰暗,間或有雷霆閃電。
歷史在這一天的最大落筆不是洛陽城的這場暴雨,而是發生在皇宮中的'一場政治風雨。與宮外噼裡啪啦的雨聲相呼應,皇宮中也是一片鼓譟,人呼馬嘶,兵器相交。原來是魏帝曹髦“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決定出宮親手殺掉權臣司馬昭。曹髦帶著冗從僕射李昭、黃門從官焦伯等宮廷侍官下了陵雲臺,穿上鎧甲,挑了兵仗,集合宮中士兵,要出討司馬昭。宮中頓時大亂。有官員攔住曹髦,上奏說天降大雨,出師不利,請皇帝收回成命。曹髦一把將他推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聞訊趕到。曹髦見三人到來,不等他們開口,大聲訴起苦來:“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我忍受不了他的羞辱了,不能坐等被他廢黜。就讓我們君臣在今天解決此事。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王經誠懇地勸諫道:“昔日魯昭公忍受不了專權的季氏,結果敗走他方,失去國君之位,為天下取笑。現在國家大權操縱在司馬家族已經很久了。朝廷四方都有司馬家的親信爪牙,人們不顧逆順之理已非一日。皇上的宮廷宿衛兵甲寡弱,怎麼能夠作為成大事的依靠呢?兵勢一旦發起,就好像病情可能非但沒有祛除,反而會加深!甚至可能出現難以預料的災禍。請皇上詳加考慮啊。”曹髦聽到如此冷酷的現實分析,胸中怒火熊熊燃燒。他掏出懷中的板令狠狠地擲在地上,厲聲說:“我意已決。即使事敗身死,又有什麼可怕的呢?更何況不一定死呢!”
曹髦拋下三人,匆匆告別太后,率領宮中宿衛、官僮數百人,敲起戰鼓,出雲龍門而去。皇帝身披新甲,坐在車駕之上,手持寶劍,大呼殺賊,激勵士氣。這一幕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
王沈、王業兩人見此,決定去向司馬昭彙報投誠。他倆招呼王經一起去告密:“事已至此,我等不能自取滅族之禍,應該前往司馬公府自首,以免一死。王尚書同去否?”王經回答說:“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你們倆去吧,我不去了。”王沈、王業見勸不動王經,快步出宮,抄小路報告司馬昭去了。
這一邊,曹髦率領著數百僮僕,鼓譟而出。
司馬昭的弟弟屯騎校尉司馬伷正好有事入宮,遇到震怒的曹髦和宮中的烏合之眾,大吃一驚。曹髦左右大聲呵斥他,司馬伷一行慌忙躲避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