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做風車的故事》語文教案設計

《做風車的故事》語文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8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牛頓、家庭、零用錢、成績、麥子、誇獎、卡特、通紅、發憤、遇到、任何、刻苦鑽研、習慣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對話的語氣;能用適當的速度默讀課文。

3.在理解重點語句的基礎上讀懂課文。

4.培養認真、刻苦學習、勤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學習生字詞;

2.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

教學步驟:

(一)匯入

1.啟發談話。

(1)同學們,請你們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蘋果會從樹上落下來,而不會往天上飛呢?

(2)二百多年前有一個人看到這種現象後,就對自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蘋果既不往旁邊飛,也不往天上飛,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麼東西在吸引它呢?”經過他反覆推測、不斷研究,終於發現了宇宙間的規律“萬有引力定律”,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出示牛頓畫像)

(3)牛頓為什麼能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呢?(愛動腦筋,善於提問,樂於鑽研)

對,所以牛頓能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那麼牛頓這種善於提問,刻苦鑽研的精神是怎樣培養起來的呢?讓我們共同學習第25課《》。

(二)出示自學提綱,指導學生自學

1.出示自學提綱。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筆勾畫出本課的生字、生詞。讀準字音。

(2)默讀課文,在讀不懂的字、詞、句下面畫上橫線或打上“?”然後藉助字典或聯絡上下文試著解決。也可同桌討論。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

(3)標出自然段序號。逐自然段地讀課文。思考:每段共有幾句話?每句寫什麼?每段寫牛頓幹什麼?有什麼問題記下來。

(4)讀全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按提綱自學。

(三)交流自學情況,梳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1.交流自學生字情況。

(1)讀生字。(指學生讀、齊讀)

(2)多音字組詞。

2.交流理解詞語情況。

(1)可以結合實物理解的詞語:鋸、斧頭、鑿子。

(2)可以透過做動作理解的詞語:扇、撿起。

(3)透過理解的詞語:攢、羞、習慣、得意、誇獎、果然

3.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點名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簡單的問題,同學互相交流解決。)

5.梳理歸納主要問題。

(四)逐段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一、二自然段。

(1)自由讀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想:透過讀書知道了什麼?

(2)同桌互相交流。

明確:①透過讀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頓是英國偉大的科學家。②透過讀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頓在小學唸書時就特別喜歡做手工。

(3)“特別喜歡”還可以怎麼說?

(4)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牛頓特別喜歡做手工呢?

明確:①“奶奶給他的零用錢,他總是攢起來買斧頭、買鋸、買鑿於。”從“攢”這個詞就能看出牛頓非常喜歡做手工。攢”是積聚、積蓄的意思,課文中是說他把奶奶給的零用錢一分一分存起來,用來買做手工的工具,說明他太喜歡做手工了。②“整天忙著”就是從早到晚都在忙著,把時間幾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說明牛頓愛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響了學習。

(5)第二自然段共有幾句話?主要講了些什麼?說明了什麼?

明確: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紹牛頓生在農民家庭;第二句講牛頓特別喜歡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體講牛頓怎麼喜歡手工。這一段主要講牛頓小時候特別喜歡做手工。說明牛頓對做手工很有興趣。

(6)興趣是成功的開始,而牛頓愛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學習,影響了學習成績,你們覺得牛頓這麼做對嗎?為什麼?

(7)朗讀第二自然段,體會課文怎樣寫牛頓特別喜歡做手工的。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課文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在理解重點語句的基礎上讀懂課文。

教學步驟:

(一)匯入

上節課初讀了課文,學習了課文一、二自然段,知道牛頓小時候特別喜歡做手工,學習成績不怎麼好。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理解課文。

(二)學習三、四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牛頓看見村子裡裝風車,他是怎樣做的?請用筆勾畫出有關詞語、句子,試著談談自己的理解。

2.交流、討論。

(l)出示句子,讀一讀,想一想意思有什麼異同?

(2)他仔仔細細地看到什麼程度呢?讀書中的句子,想想說明了什麼?

明確:他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

(3)牛頓不僅仔仔細細看,而且還想親自做一個,那麼他又是怎麼做的呢?

(4)“每天放學回家,牛頓就鑽進屋子丁丁當當忙個不停。”

學生交流:去掉“每天”行不行?為什麼?“鑽進屋子”改為“走進屋子”行不行?為什麼?去掉“丁丁當當”行不行?

(5)你能想象出牛頓做成風車後,告訴奶奶的情景嗎?誰能讀出那種高興的語氣?

(6)學生感情朗讀。

(7)小結:透過讀書知道四、五自然段是寫牛頓做風車的經過。透過具體寫牛頓看風車、做風車著了迷,說明他對做手工有濃厚的興趣。由於他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做手工上,以致於影響了學習。

(三)學習五、六、七自然段

三、四自然段寫牛頓做風車的.經過,那麼五、六、七自然段又寫了什麼呢?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同學們對小風車有什麼看法?牛頓怎麼做的?他的神態、心情有什麼變化?卡特的意見對不對?邊讀邊用筆勾畫出有關詞句。

2.交流讀書情況。

(1)牛頓把風車帶到學校,同學們有哪些看法?

明確:誇獎

(2)大家會怎樣誇獎牛頓呢?

這風車

牛頓,你

(3)聽著大家的誇獎,此時牛頓的心情怎樣?

明確:得意

(4)聽了卡特的話,牛頓又有怎樣的反映呢?

明確:發愣

(5)牛頓為什麼講不出風車會轉的道理?

明確:只做感興趣的事而忽略學習是不對的。

(6)讀卡特的做法和後面的幾句話。理解“希罕”“迸發”。

(7)這兩自然段都在講什麼?

明確:牛頓因講不出風車會轉的道理而受到同學們的嘲笑。請同學們繼續讀書,思考:面對這樣的嘲笑,牛頓又會怎麼想,怎麼做呢?

3.默讀第七自然段。

(1)思考:小風車被摔壞後牛頓為什麼心裡難受極了?但又沒流一滴眼淚?

明確:因為牛頓沒有灰心喪氣,他也不埋怨他人,而是以發憤學習、遇事都要問個為什麼和刻苦鑽研的實際行動,改正了過去學習不夠刻苦、不求甚解的缺點。

(2)你覺得牛頓是個怎樣的人?

4.誰能談談牛頓為什麼能成為科學家?談談你瞭解的牛頓的故事。

(四)總結全文

1.朗讀全文。

2.學了課文你明白了什麼?聯絡自己的實際談一談。

(五)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透過蘋果落地的現象介紹牛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用提綱的形式指導學生自學。(1)聯絡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2)引導學生反覆讀書以及邊讀邊思考;提出問題後,再讀書並透過互助學習,討論,老師指導等方法提高學習的閱讀理解及表達能力。使學生理解牛頓為什麼“心裡難受極了”,但是卻沒有流一滴眼淚,以及以後是怎樣做的,引導學生體會牛頓從小愛學習、愛鑽研的精神,並學習他的這種精神。

探究活動

太陽光是白的嗎?

1666年,英國科學家牛頓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讓一束日光射進暗室,在這束日光經過的地方,放一塊三稜鏡(一塊三面長方形,兩端三解形的玻璃),日光透過三稜鏡,就變成了一條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的美麗光帶。這個實驗證明,太陽光並不是白色的。

你們可以做一下這個實驗。如果沒有三稜鏡,可以用一面小鏡子和一盆水來代替。把小鏡子斜插在盛著清水的盆裡,讓陽光通過水麵和鏡子反射到牆上。只要把角度調整得合適,就可以看到一條七種顏色組成的光帶。反過來,還可以做一個小實驗來驗證。把一塊硬紙剪成圓的輪子,粘上一層白紙,把這個紙輪分成七份(如圖一),塗上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色不要上的太深。在圓心近旁,鑽兩個小孔,用一根細繩穿過兩孔,把繩頭結住(如圖二)。你兩分別拉住兩端的繩圈,轉動紙輪,使繩子旋緊,然後兩手一拉一鬆,紙輪就會旋轉不停。這時候,你看到的紙輪就不是七色的,而是白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