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詩文教學攻略
古典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古詩文教學理應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古詩產生的年代久遠,所反映的思維、情感以及社會、民俗、人文、地理與學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根據詞語所蘊含的意象展開豐富的想象,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蘊其中的濃郁的詩情,獲得強烈的審美體驗,真正達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效果。小學教學古詩文教學閱讀欣賞經典古詩美文是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不僅對映著中國文化的文學之美,而且蘊含著中華民族的胸懷、風骨、智慧、情趣。一個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國家,必須要有優秀的民族傳統,優秀的民族人文精神,這就要求我們的新一代具備這種人文素養,而這些千古美文是培養人文素養的重要精神資源。人文精神教育即人文教育是將人類優秀文化成果,將人文科學透過知識傳授、環境薰陶,使之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格。
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經過千百年的沉澱流傳下來的,能夠選入小學課本里的古詩更是精華中的精華。他們大都具有如下特點:語言優美精煉、想象豐富新奇、韻律朗朗上口、情感動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小學古詩的教學,對於小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一、詩意、詩情、詩境,要尊重個性化理解,倡導自主誦讀
一首古詩,詩人在創作時,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不同的人,讀它會有不同的見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老師不能將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學生,同時抑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以詩意來說,我認為在藉助註釋理解的基礎上,透過誦讀、欣賞、品味詩人在字裡行間深藏的情懷,品讀出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古詩意境美最好的表現方式,是透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如何去展現?誦讀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誦讀,才能體會出詩的真味。學生誦詩文,抑揚頓挫,韻味無窮,不僅可以感受到漢語言的韻律之美,詩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薰陶感染。
模仿練讀,品味韻律,也是理解詩意、體會情感的手段之一。我們誦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能恰當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情感。這些情感孕於無聲的語言中,要透過朗讀將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調,再據此指導正確的朗讀方法。教學中,多媒體播放古詩誦讀錄音和老師正確的範讀至關重要。透過讓學生聽、跟讀、模讀、誦讀、背誦、掌握學生正確的朗讀古詩的方法,達到理解詩意的目的。
個性誦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變靜為動,為學生的抽象思維提供形象依據,為古詩和詩意配圖、配樂,讓學生在優美的影象、音樂中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誦讀古詩文,使學生在自主的誦讀中,得到了個性化理解。
二、吟誦想象,讀中悟情,想思品情
古人有“七分詩三分讀”的'說法,誦讀對於古詩學習之所以這樣重要,是因為古詩有語言之美、節奏之美、音韻之美、意境之美。教師應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投入感情朗讀,感悟文字的空白意義,直指作者的心靈,進而喚醒學生的心靈。重視朗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教師要成為引領學生朗讀的組織者、合作者和促進者,讓學生漸入佳境,讀出層次。
想象是領會的載體,是創新的萌芽,是智慧的火花。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何等的重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歌創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於欣賞者,只有欣賞者自己用豐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現詩歌中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所以,使學生進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學生充分吟誦加聯想,將自己設想成作者本人,從作者當時的立場設身處地地考慮感受,使詩中描寫的形象和景象,形成畫面。至此,學生才可以說進入了詩的意境。一旦進入意境,那麼詩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詩詞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則不言而喻,學生也就掌握了詩詞的精髓。因此,指導學生反覆誦讀中,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詩詞的意境,與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
三、整合教學,銜接訓練,強化積累
古詩詞積累,強調閱讀記誦的過程。課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積極開展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我們更不能就詩教詩,要課內外結合,要前後聯絡,要和學生一道開發和生成開放、富有活力的課程資源。例如,我們高學段的語文老師在教學古詩詞時,可以巧妙地根據主題引導學生回憶讀前面學的詩詞,適當推薦同主題的詩詞引導學生誦讀。
四、拓展實踐,方式多樣,深化學習外延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文課程標準》規定了小學階段學生應背誦的古詩詞篇目共計160篇(段),再加上附錄的“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70首,小學階段古詩詞總量已經是相當大了。此外,《語文課程標準》還在“階段目標”中對小學古詩詞教學提出了誦讀詩文、體驗情感、領悟內容等更多具體的要求。因此,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去實施好這部分教學。在實踐教學中,我們要求班級開展每週一詩,每月一誦,每季一寫,要求學生在拓展閱讀中去積累,去體驗。古詩文教學的最大目的不只是為了教,而是要讓學生體驗、理解、運用、傳承。平時的語言訓練中,要讓學生適當引用詩句,增加語言的魅力;在口語表達中,可以因地置宜地利用詩句提高語言的說服力;在課後練筆中,可以把詩句寫成短文,對比閱讀理解;在與學生說理教育時,可以引用詩句讓其明白,如惜時句,愛國句,親情句等。總而言之,教無定法,但只要教師能深入淺出的引領學生走進文字,領悟詩境,領略作者遇境吟詩的無窮魅力。
“書田菽粟皆真味,心地芝蘭有異香。”實踐證明,少年時期文化啟蒙將決定人一生的精神價值取向,而古詩詞,長久以來滋養了無數讀書郎,對他們的心靈、情感的薰陶與昇華,個性、人格的健全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搭建一座通向古詩意境的橋樑,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感受祖國語言的優美,傳承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