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秋節

蘇軾中秋節的詩句鑑賞

蘇軾關於中秋節的詩句鑑賞

蘇軾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 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下面是蘇軾關於中秋節的詩句鑑賞,歡迎參考閱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注:《水滸·施恩三人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上海古籍出版社《水滸傳》266頁)中曾出現過詞曲,下片首句為“高卷珠簾”,其餘相同。

【註釋】

(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宮闕:宮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話傳說,天上只三日,世間已千年。古人認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編排與人間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問。

(4) 乘風歸去:駕著風,回到天上去。作者在這裡浪漫地認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瓊樓玉宇:白玉砌成的樓閣,相傳月亮上有這樣美麗建築。 指月宮。

(6) 不勝: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動不已,彷彿自己跟影子一起嬉戲。

(8) 朱閣:硃紅色的樓閣。

(9) 綺戶:刻有紋飾門窗。

(10)照無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著的人。

(11)嬋娟:美麗的月光,代指月亮。

另注:

(12)大麴《水調歌》的'首段,故曰“歌頭”。雙調,九十五字,平韻。

(13)丙辰: 熙寧九年(1076)。蘇轍字子由。

(14)李白《把酒問天》:“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

(15)牛僧孺《周秦行紀》:“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16)司馬光《溫公詩話》記石曼卿詩:“月如無恨月長圓。”

(17)[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化用李白<<把酒問月>>詩句"青天明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把,握著

(18)起舞弄清影:在月下起舞,身影搖曳.

(19)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照進雕花的窗戶,照到不眠的人.綺戶,裝飾著花紋或圖案的窗戶.

(20)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亮不應對人間有什麼遺憾,為什麼總是在人離別之時圓呢?

(21)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希望人們都能身體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樣的月光中.嬋娟,指月亮.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這一時期,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展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這一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轉眼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這首名篇。詞前的小序交待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很明顯,這首詞反映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說明作者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當時雖已41歲,並且身處遠離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對現實、對理想仍充滿信心;另方面,由於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實現,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對現實產生一種強烈的不滿,滋長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