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畫像石雕塑藝術鑑賞
畫像石是在平面石質材料上雕刻的浮雕品種,盛行於漢代。漢代流行厚葬,墓室普遍用畫像石作裝飾,產生了大量浮雕文物。《荊軻刺秦王》是東漢時期的優秀浮雕作品,位於山東嘉祥。其工藝過程是先由畫工在石材平面上畫出線稿,再由石工按照輪廓將空白部分鏟刻掉,稱“減地刻”。中國的浮雕作品另一重要特點是刻後彩繪,不過時代久遠以後,就很難見到其顏色原貌了。
唐代是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從現有的雕塑文物中也可以看到當時的輝煌。《盧舍那大佛》位於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僅頭部就高達4米,是佛教雕塑文物中的燦爛明珠。石窟是佛教建築之一種,利用山體、山勢進行開鑿,用於教徒修行、供奉佛像。“盧舍那”是“光明普照”的意思,佛像的雕制受到當時女皇武則天的重視,據說佛像的面容是依照武氏而雕的`。唐代雕塑整體感強,精緻完美,氣勢宏大,具有不可替代和模仿的獨特風格。
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彩塑群像是中國雕塑寫實風格作品的精品,它產生於宋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殿內共有彩塑四十餘尊,有明確題記,為11世紀作品。彩塑直接表現現實人物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不同身份人物的外形和內心世界,集中反映了宋代婦女的典型形象。這批優秀作品受到後來各朝各代人們的重視,明、清兩代都作過重新整修,但基本上保持了文物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