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寒食節

寒食節與清明節的由來

寒食節與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清明”作為一個節氣,在久遠的周朝就確定了,它變成祭祀節日的原因還要追溯到兩千年前的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避害,在國外到處流浪十幾年。有一天,他們一行走到一個很荒涼的地方,重耳累餓交加,疲憊不堪地想吃肉,坐下來休息時,發現隨從介子推不見了。

一會兒,只見介子推捧著一碗肉湯,一瘸一拐地獻給重耳食用。一問才知,是介子推自割了大腿的肉煲湯。重耳深為感動,含淚對隨從們說:“有朝一日我即位,定要重賞大家,不忘今日之情。”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幫助下,回到晉國當上國君,稱晉文公。可是他即位後,介子推卻不辭而別了。於是,他急忙派人四下找尋,卻不見蹤影,後聽人說介子推攜老母隱入綿山,晉文公便親自到綿山去請。山高林密,遍尋不著介子推的藏身之處。這時有人出主意說介子推是個大孝子,如果放火焚山,他怕母親燒死,肯定會揹著老母逃出來。晉文公認為言之有理,就差人放火燒山。熊熊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也不見其母子逃出來。火熄後,人們在一棵大柳樹下發現介子推母子相抱而死。晉文公十分悲痛和惋惜,他感念昔日之情,將其母子厚葬綿山。同時下令改棉山為介山,把介子推燒死的那天定為“清明節”。

晉國百姓懷念介子推母子,每年從清明的前一兩天就不忍舉火,寧願吃冷食,這就是“寒食節”。其後就是清明,晉國百姓家家門上插柳枝,有的`還帶上食品到介子推墓前祭奠、掃墓。當時,晉國是春秋五霸之一,這一風俗很快傳到其他各國,從此清明變成節日。當然,在今天的“清明節”禁火寒食的人已不多見,但利用清明節悼亡祭祖,緬懷先烈,植樹造林,踏青旅遊,為清明節融入新的內涵,已成為與時俱進的新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