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寒衣節

寒衣節的由來

關於寒衣節的由來

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為燒衣節。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舊時,十月初一日為寒衣節,亦稱冥陰節,是一年中的三大鬼節之一。老北京人照例要給亡故的祖先送寒衣。明《帝京景物略》載: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清《帝京歲時紀勝》亦載: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

清末民初,北京人大多沿襲舊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紙店去買寒衣紙,它是用冥衣鋪糊燒活的彩色蠟花紙,裁成布匹形狀的`長條,一般是一張紙破三條或四條。粉紅色的印上白色圖案;白色的則印上青蓮色的圖案;黃色的則印上紅色圖案(一般均為牡丹、菊花、蝴蝶的連續圖案)。也有用素色紙的。總之,只是象徵性的東西。有的把這些寒衣紙剪成衣褲狀,有的不剪,直接裝在包有紙錢、冥鈔的包裹裡焚化。還有的更為講究的富人,則是請冥衣鋪的裱糊匠糊一些皮襖、皮褲等高階冬裝。不論用什麼樣的寒衣,都要以紙錢、紙錠為主,一併裝在包裹內,供罷焚化。

宅府門第,在祠堂裡設奠;一般人家則將包裹當成主位,在堂上設奠,多以三碗水餃為供,富者不拘此限,乾鮮果品、滿漢糕點、冷葷熱炒,均無定例。焚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次序行四叩首禮(謂神三鬼四)。祭罷,或送墳地,或在門口焚之。老喪一律不舉哀。

送寒衣的儀式對新喪另有規定,明《帝京景物略》載:新喪,白紙為之(指寒衣),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