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

學前教育的方法

學前教育的方法

教育孩子,就要以孩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發現孩子,走進孩子,融入孩子,悅納孩子,自信併成為孩子。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學前教育的方法,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師愛的力量

我國特級教師斯霞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做他們真正的教師。”師生之間建立的情感不僅是一種教育手段,本身也是一種教育力量,師愛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金鑰匙。世界上沒有比“愛”的力量更偉大的了,教師正是用自己崇高的愛來哺育一棵棵幼苗,尤其是那些受到風霜雨雪摧殘過的嫩苗,更需要加倍的愛來救護。在我曾教過的一個班裡,有這樣一個孩子,他叫鄭強,父母都沒有工作,而且父親經常在社會上結怨無心管教他,而且只要一喝酒就對他拳打腳踢。也正因為家庭的貧寒和父親的粗暴,他個性自卑,處世偏激,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對同學大打出手。

面對這樣一個孩子我想我有責任照顧他。我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孩子。當他上學沒有學習用品,我會主動買好悄悄送給他;當他在家裡遭受暴力,來學校發洩時,我會主動找他談心;“六.一”節到了,我會千方百計為他創造機會,讓他過個和其他孩子一樣快樂的節日……當我又一次為他墊上學費時,他的眼睛溼潤了,晶瑩的淚珠,一滴滴掉下來,他顫聲說:“你是我媽多好!”我撫摸著他的頭說:“那就把我當成你的媽媽好了,我希望有個聽話、懂事、愛學習的孩子。”他使勁點點頭。抓住這一契機,我抽出大量業餘時間幫他補習功課,漸漸的他的學習有了進步,甚至還排在了班級的前列,連他爸爸都說他聽話了,還知道關心爸爸了!在鄭強的轉變過程中,讓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老師對學生的愛心、誠心、耐心可以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佳境。心理學家博斯特也認為:“兒童並不隨便接受別人的教導和控制,除非接受者與控制者之間,具有特殊尊敬的情操,所以對差生的教育,必須植根於愛,這是樹立他們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礎。”

二、讚美是最有利的武器

有人說:“一個不善於讚美自己學生的老師,很難獲得好的教學效果,也很難成為一名好老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我發現,你越是讚美他,他越是努力認真。使用讚美的語言,提供讚美的機會,樹立他們的信心,我認為這是一條愛的捷徑。教育學家指出對於學生“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要讓每個孩子抬起頭來走路,給每個孩子自尊自信。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差生之所以差,是因為他們沒有學會思考。”針對如此,我在教學中採取了“降低坡度”的措施,必要時還可先學一步,先問一步,先練一步從而讓學困生體會到成功與讚美。生活中,我還經常對學生說“你真棒”、“多能幹的小夥子”、“反應好快呀!”、“就喜歡看到你高高舉起的小手……”我發現,這樣的話,學生們都需要,特別是調皮的學生,後來我才明白:“讚美每一個極其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劣跡更高明,那真是美的東西越贊越美,越多越美。

三、蹲下來和學生交談、縮短教師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

傳統的授課方式是師在上,生在下,師講,生聽,教師與學生過於生疏,很難溝通交流。在高高在上的教師眼裡學生顯得是那樣渺小,所以看他們做什麼事都覺得可笑,甚至看不順眼,以至於橫加指責。直到有一天,我拜讀於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時看到這樣一件小故事:於老師的一個同事的上小學二年級的小孩,一天到晚鼻涕邋遢,每天孩子放學來到辦公室,這位老師第一句話就是“快去擦鼻涕,髒死了!”而於老師卻對這位老師說:“不要老是這樣說,他是個孩子。……”小孩子一聽高興地跑到於老師跟前,說:“於爺爺,你知道鼻涕是什麼味道嗎?”他的媽媽一聽,大聲問:“啊,你吃過鼻涕?!”她的兒子好象沒聽見媽媽的話,悄聲對於老師說:“一天,鼻涕流到我嘴裡去了,我用舌頭一舔,鹹鹹的!”就是這樣一件事對我觸動很大:為什麼兒子不和自己的媽媽說鼻涕是鹹的,而和於老師說?這不就因為孩子認為於老師理解他嘛!由此想到我們的教學,蹲下來看學生我們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體諒學生和他們打成一片,融為一體。把自己變成孩子,會知生、愛生如己、勝己。把自己變成孩子,對孩子的教育責任、教育智慧就會在其中生成。

於是在我的教學中,我堅持真正走到學生中間,把自己放在和學生一起交流的平等地位,以和藹可親的形象贏得學生的好感。起初,我總把幾個學習有困難的孩子叫到我的身邊,極有興趣地傾聽他們的發言,積極參與他們的討論,並親切地摸摸他們的頭,拉拉他們稚嫩的小手。這一切在孩子眼中是老師離我們很近,老師在我們身邊,他們總會歡喜地衝我一笑。時間久了,我不用再去招呼他們,他們會自然地聚攏在我的身邊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老師,我最大的理想不是考大學,而是長大以後能像我大伯一樣作一個大商人。”還有給我猜謎語的',更有要與我成為最好的朋友,課上叫我老師,課下叫我姐姐的……此時,在他們眼中,我不僅是老師,更是朋友。從教師到朋友,這種距離漸漸拉近,不僅是學生所期盼的,對於我而言,這正是走向成功教育的最好途徑。

把自己變成孩子,真正走進孩子,會重返孩子的好玩與好奇,會親歷孩子的新異甚至離譜,會驚喜孩子的真誠與友善、可愛與美好,會陡然發現我們的教育有太多值得重新審視的地方。因為自己是“孩子”,我們會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溝通,用孩子的方式解決孩子的問題;會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頑皮和淘氣,心平氣和地處理孩子之間的衝突和矛盾,甚至包容孩子的惡作劇。把自己變成孩子,就會尊重孩子的特殊,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習性,尊重孩子的人格;就會與孩子心與心貼近,情與情交融;就會與孩子同心、同行、同樂……那麼孩子才會親師、愛師,才會覺得自己頭頂的那片藍天永遠蔚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