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聘才頭條

年輕職場人的6大痛點,你該如何治癒?

年輕職場人的6大痛點,你該如何治癒?

社會中的政治和經濟密不可分,在職場中職場政治和個人能力同樣密不可分,職場中的精英們個個有能力,懂政治,這一點官場最為尤甚。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年輕職場人的6大痛點,你該如何治癒?希望大家喜歡!

痛點1 :愛幻想,卻不願付出過程中的辛苦。

建議:剝開光鮮亮麗的外殼,認清職業的本質,踏踏實實工作。

很多的年輕人在聊到夢想的時候,最終的歸結點就是:想立刻擁有的生活是有錢,光鮮,有時間等等這些可能在大多數人四十幾歲都難能實現的生活狀態。

這樣的人活在幻想之中,在什麼都不做的情況下也堅持認為自己可以實現這樣的目標。他們會為自己的幻想買單,換幾份工作,繼續衝動離職,生活費跟不上,然後陷入低迷的自我懷疑狀態。

這樣的人根本不需要有人打擊,自己會自然而然地掉入低谷。只有從這個低谷裡痛定思痛走出來,才會在職場上獲得第一次成長。”

對年輕人而言,幻想不僅存在於理想的生活狀態中,也存在於對職業的期待之中。

很多人幻想著離開自己現目前的工作崗位以開創一片具有深沉含義的事業生涯,像教學或非營利工作,或具有明顯的自主權的工作,如創業。其他人則被地位和高薪職業所吸引,比如律師和諮詢師等。比如,還有一些人想要在充滿魅力的播音或出版行業工作。一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可能有很多人渴望從這些角色脫身,而這些角色又正是某些人所向往的。

任何表面的光鮮亮麗都只是職業本身的廣告,認清職業的本質,就像婚姻,圍牆裡的人想出來,圍牆外的人想進去。

痛點2 沒有責任心,不愛惜自己的羽毛。

建議:職業的圈子很小,名聲是一輩子的財富。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很喜歡亂立flag,答應的事情不做,焦慮影響身邊的人,情緒化陷入自我否定之中,缺乏責任心等等。這些不良心態和做事方式,正在讓他們內耗自己的才華。

有不少職場新人在工作一段時間後,頻繁找老闆傾訴自己的負能量,面臨的困惑。可想,一個給老闆帶來無盡煩惱,留下不好印象的人,當有人向老闆們談及這個人的時候,他們會說什麼?負面的資訊一旦傳播出來,將會影響一個人的職業發展。

這些年輕人似乎不知道,這樣經常性的負面情緒會把自己搞崩潰,傳播出去也會讓老闆很困擾,老闆不會輕易崩潰,但是內心會疑慮:你的工作能力是否可信?這種無形之中的印象也是在折損年輕人的信譽和能力。

職場的圈子很小,可能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傳到其他人的耳朵裡,所做的每一件事也會被擴大傳播。

不愛惜自己的名聲,名聲便會成為蛻變的最大阻礙。因此,常懷警惕之心才是保有責任感的源頭,肆無忌憚的代價就是在封閉未來的出路。

痛點3:過於敏感的玻璃心正在內耗掉年輕人的優勢。

建議:頓感心才是職場的正道。

有人說:有才華的人過於敏感,這種敏感用錯地方,就成了一種內耗。

這些人的核心問題就在於內耗:他們會想如果這件事沒做好是自己的責任,老闆怎麼看待他們?同事怎麼看待他們?無形之中都為自己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這種壓力讓他們焦躁且自我懷疑。隨後,他們會想如果老闆讓我走的話,我會很難堪,所以我自己主動要走。很明顯這是被自己的思維逼離職的,這樣的年輕人會陷入不斷浪費自己才華的過程中。

頓感心,職場中提倡的最好品質。它的來源是硬著頭皮把事情做完。在自己的職場經歷中被上級罵是很正常也很普遍的事,如果在捱罵當時想的不是放棄,而是先把工作做好再說,這就是職場頓感心。

太多年輕人的問題是聚焦在情緒上,沒有專注於工作本身。在老闆沒有炒你魷魚之前,要硬著頭皮堅持下去,才是升職加薪的王道。

痛點4:聚焦在職場外圍的成長,抓不住工作的重點。

建議:認清工作的重點是做事的結果。

職場課程瘋狂崛起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職場新鮮人把目光聚焦在人際交往,溝通方式,如何搞定老闆等職場外圍的厚黑學上,漸漸忽略了職場的核心本質:做事的結果。

但是,聯絡到我們身邊的成事者們,會發現這些人都很擅長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卻不陷入自責。事情沒做好,他們關注的是下一步該怎麼辦,而不是把責任和原因歸結在外部環境和其他人身上。而不少焦慮離職的年輕人都在尋求外部的原因:老闆沒有告訴我,對方沒有做好等,這樣不正確的心態會讓他們充滿抱怨,自我施壓,找不到做出結果增加自信的真實辦法。最後只能告別這段所謂失敗的職場經歷。

是什麼讓年輕人進入職場之後抓不到重點?

很多年輕職場人會存在兩個高頻的困惑:1.自己要做什麼?2.自己這個選擇正確與否。這兩大困惑深刻揭露了他們的問題:過度聚焦情緒,而不聚焦本質。

太多年輕人都在關心自己的情緒,他們辭職,旅行,寫心情日記,學職場厚黑學,但是這樣的狀態問多少遍自己要做什麼也是問不出來的,他們在拖延。

實現目標很簡單,聚焦在做事的結果上,聚焦在過程中技能的提升上,深入到實踐,這件事基本都會實現。

老闆也好,社會也好,關注的是做事的結果,也只有好的結果和真正過程中積極學習積累下的知識與經驗能夠讓一個人充實自信,相對於精通職場厚黑學的人,一個做事有好結果的人才是職場中更具價值的。

痛點5 :不會給自己做減法,又不想做簡單的事。

建議:分清自我認知與客觀評定的區別。

之前畢老師看到一篇名為《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的文章,文中講述了實習生因拿外賣委屈哭泣的事件,充分暴露出年輕人的職場心態問題:不想做簡單的事。

在職場進階這條路上有這樣一條進階法則:

一個公司裡,資歷最淺的人,他們業務不熟練,對於公司的實操性價值貢獻最小,時間最不值錢,所以簡單的事交給她們去做,對於公司整體運作而言,最高效。但如果做這些簡單事情的人積極一點,比如上午出去買咖啡,抽出時間去了解學習業務,增加崗位的技能學習,慢慢地,她的'價值就增加了,她的時間會變得值錢,這個時候,買咖啡這種簡單的事情就會交給資歷更淺的人去做。

從低階到高階是一個晉升的過程,簡單的事是檢驗客觀價值的一個標準,就算是璞玉未打磨的時候在現實中也是一塊石頭而已,瞭解自己的客觀價值,有利於找準自身真正的社會的位置,積極學習進取。

痛點6:把同行和同事想的太壞,孤立自己。

建議:個體的同行不會逼死同行,打敗你們的是時代,職場中的資源非常重要。

資源是職場工作的一筆核心財富。沒有積累起資源的人,會在職場中慢慢被淘汰。

最珍貴的財富是同行及行業資源,因為做這件事情而結識了這樣一批人。日後不管時代如何變化,這些人所提供的資訊和資源,都會是你的財富。真正打敗我們的不是個體的同行,而是一個時代,所以面臨時代的更替,不能一個人單打獨鬥,一定要團結。”

擴充套件閱讀:

1.職場三類別

1.1鷹派

它佔職場人士總數的20%,他們有心機,很要強,要抓住一切機會向上走,他們其中有些人甚至會不擇手段,這類人易發生心理問題的機率佔90%。其在職場沉浮中英勇善戰,自信滿滿,認為自己是No.1,當遇到挫折時卻很難平淡處之,多產生焦慮、抑鬱、煩躁等心理問題,如不及時宣洩,很容易發展成心理疾病。

1.2鴿派

它佔職場人士總數的50%,其在工作中心態平穩,按部就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除了工作,他們把很多心思放在家人、朋友上,生活豐富多彩,野心不大,其相信“江湖處處皆風險,人間自有真情在”,這類人發生心理問題的比例大約在30%左右。其遇到工作上的不順心以及不合理待遇,多能泰然處之,一笑而過。

1.3孤鳥派

它佔職場人士總數的30%左右,他們工作能力很強,而人際交往能力很弱,不會周旋,工作成績一般很好,經常晉升很慢。這類人發生心理問題的比例也很高,大約在70%左右,由於其職場中僅有幾個好朋友,或者沒有好朋友,故遇到煩心事兒沒處傾訴,遇到困難也找不到人幫助,只得獨自消化。

2.職場發展

集中精力的發展,而不是“多元化發展”,它是職業發展的一個規律。很多人多年來涉足很多領域,學習很多知識,其實內部很虛弱,每一項都沒有很強的競爭力。人們常說,“學MBA吧,大家都在學”。“出國吧,再不出國就來不及了”。“讀研究生和博士吧,年齡大了就讀不動了”。現實已經說明,MBA、出國、研究生博士生不代表持續的發展,投資很多,收益很少,過於分散精力會讓你失去原有的優勢。

定位準確,你就會抵抗外界的干擾,就不會輕易地放棄。過去,有的人選擇工作,用現實的報酬作為準則,哪裡錢多去哪裡,什麼時尚去哪裡,你會發現頭幾年可能在待遇上會有一些差距,但是後來錢的多少差距並不大,風水輪流轉,今天時尚的過幾年不時尚了,從前掙錢容易過幾年掙錢不容易。有的人憑藉機遇獲得一個好職位,輕易地放棄了。給自己準確定位,你就會理性地面對外界的誘惑。

你定位準確,你就會讓合適的用人單位招聘你,或者讓你的上司正確培養你,或者讓你的所有關係幫助你。很多人在寫簡歷和麵試的時候,不能準確地介紹自己,使得面試官不能迅速地瞭解你,有的在職業上搖擺不定,使得單位不敢委以重任;還有的人經常換工作,使得朋友們不敢積極相助。定位不準,就好像遊移的目標,讓人看不清真實的面目。

我們逐漸發現,職業中的誘惑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多,如果你不能給自己定位,那麼你可能出現的現象是有了機遇看不到,找到的又不是自己適合的;或者找錯了大方向,改變起來很難;或者得到的又輕易失去,走了好多彎路;或者精力分散,失去自己的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