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對聯

風景名勝的對聯

風景名勝的對聯集錦

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 楹聯或 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 竹子、 木頭、 柱子上的對 偶語句。對聯 對仗工整, 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 孟昶。對聯是 中國 傳統 文化瑰寶。如下為風景名勝的對聯集錦,僅供參考!

風景名勝的'對聯集錦

上聯:面壁拓幽居,一角永嘉好山水;

下聯:築樓存古意,千秋康樂舊池塘。

上聯:龍澗風迥,萬壑松濤連海氣;

下聯: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上聯:綠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下聯: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上聯:高高下下樹;叮叮咚咚泉;

下聯: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上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切莫放年華虛度;

下聯:一腳門裡,一腳門外,可曉得腳步留神。

上聯:煙水老漁情,任憑人事淪桑,且消受物外田園,眼前風景;

下聯:湖山故鄉好,佔得天然圖畫,更近傍舊盧門巷,黌舍絃歌。

上聯:欄杆外滾滾波濤,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東去;

下聯:窗戶間堂堂日月,盡四時憑眺,幾曾見黃鶴西來。

上聯:草堂留後世;

下聯:詩聖著千秋。

上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騰虎躍幾詩容;

下聯: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上聯:三十年平倭御虜,百戰未嘗遭一劫;

下聯:九萬里將略功勳,千秋孰與並雙肩。

上聯:如裹駭電激風,拔劍漫驚倭膽破;

下聯:嘗攜江花邊月,登壇笑看海波平。

上聯:無非滄海虛空,過不去又何須過去?

下聯:雖是丹崖高閣,上得來便自管上來。

上聯:仙槎去不回,偏又偶掛雲頭,搖來蜃景;

下聯:傑閣飛還住,如何盪開滄海,悟到蓬山。

上聯:我踏丹崖仙境而來,逐妙諦凌空,萬里清傳意飛動;

下聯:誰攜霞友雲朋而去,剩奇情滿檻,一時只見海深藍。

上聯:滄海當前,看檻外雲生雲滅、潮漲潮消,抽身了卻名和利;

下聯:蓬山在即,笑世間人是人非、功成功敗,回首知夫月與風。

上聯:事來如夢,事去如風,事來事去兩無憑,便慣看了漚生大海、影滅長空,抽身不問世間事;

下聯:心淡若雲,心清若水,心淡心清都是我,且任由他命裡浮沉、人前笑罵,閉目自觀塵外心。

上聯:白塔街,黃鐵匠,生紅爐,燒黑炭,冒青煙,閃藍光,淬紫鐵,坐北朝南打東西;

下聯:淡水灣,苦農民,戴涼笠,彎酸腰,頂辣日,流鹹汗,砍甜蔗,養妻教子育兒孫。

上聯:請看世事如棋,天演競爭,萬國人情同劇裡;

下聯:好向湖亭舉酒,煙波浩渺,雙峰劍影落樽前。

上聯:那堪吟白傅詩,琵琶人老,楓荻秋聲,嘆幾個遷謫飄零,相逢處且休說故宮繁華,他鄉淪落;

下聯:此便是邯鄲道,雖夢初醒,黃梁久熟,覺畢生功名富貴,霎時間都付與微茫煙水,縹渺江波。

對聯發展起源

對聯又稱 對偶、 門對、 春貼、 春聯、 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 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 對仗工整, 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 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

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 孟昶(chǎng),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春節時掛的對聯叫 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 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 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 押韻)。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 五代 後蜀主 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 蜀檮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此說的根據是清代楹聯學家梁章鉅《楹聯叢話》引《蜀檮杌》,但據《楹聯概說》考證, 梁章鉅在引用時將“以其詞工”改為“以其詞非工”,《蜀檮杌》原文認為該聯是 辛寅遜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還有將作者歸為孟昶兒子的。因而這副春聯作者到底是誰,仍是個懸案。

對聯作為一種 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