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隨筆作文:撒飯
小班教育隨筆:撒飯
曙光幼兒園 魏嬌雪
幼兒吃飯時,老愛往地上、桌上掉飯粒。有一天中午,我給幼兒盛飯時,不小心把勺子裡的飯粒灑在了桌子上,我剛想撿起來扔掉,可突然發現周圍有許多雙眼睛正在看著我,我馬上意識到幼兒是想看看老師的舉動,我仔細的檢起桌子上的飯粒,小心的放回飯盒裡。從這以後,每次給幼兒成完飯,我都要巡視桌子上是否有飯粒,如果有就撿起來放回飯盒裡。幼兒們看到老師這樣做,也就慢慢學會了把掉在桌子上的飯粒撿起來放在飯盒裡,掉飯粒的現象少了。看起來,身教比空洞的說教效果好得多。
小班隨筆:“老糊塗”和“小糊塗”
週四是我們班新來小朋友王佳浩入園的第三天,這個小傢伙適應能力特別強,從來到我們班的第一天起,佳浩就沒有一點不開心,他很自然地和我們班的小朋友們融在了一起,老師告訴他一些基本的要求,上課、入廁、洗手、進餐、飲水等等,午睡佳浩也特別乖,不哭不鬧很自然地入睡。這天午睡起床後,孩子們都陸續穿好了外套準備吃水果,只有佳浩沒有穿外套,老師讓他快穿上外套,他說找不到了,老師問他放在哪裡了?他說放在桌子上了。
我就開始幫他找,整個臥室活動室反反覆覆找了許多遍,我們的小床是雙層的,我連床底下都反覆找了很多遍,沒有找到,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兒,因為天氣不好,上午也沒有帶孩子出去,後來我擔心是頑皮的孩子會把佳浩的衣服丟到窗子外面,又在臥室每個窗子了外面進行了尋找,仍然沒有,再後來,趙老師說是不是佳浩換了衣服,因為前兩天佳浩穿的是一件近似灰色又有點墨綠的融融外套,我就是認著那件衣服在找,趙老師在孩子們放衣服的地方找到一件紅色加黑色的夾克外套問是不是佳浩的,他說不是,他說他的衣服有帽子,可是有幾個小朋友非常肯定的說那就是王佳浩的衣服,可是佳浩哭著不讓老師給他穿那件衣服,趙老師怕佳浩著涼感冒哄著佳浩說先暫時穿著,老師再幫他找,我又開始翻騰臥室,最後出了一身大汗,仍然一無所獲,我在想:這如何向家長交代啊!孩子的衣服在班裡都能找不到了!
這時我才想起來打電話問一下佳浩的媽媽是不是給佳浩換衣服了,結果不說大家也明白了……孩子一上午穿著紅顏色的衣服,我還認著灰顏色的找,佳浩明明穿了沒有帽子的衣服,他卻一定要有帽子的衣服,唉!一個“老糊塗”和一個“小糊塗”!(為此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觀察太不仔細,午睡放衣服也需要更有序,才可能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海寧的故事
有一個女孩叫海寧,長著圓圓的娃娃臉,常常的睫毛,大大的眼睛,一笑兩個小酒窩,特別可愛,平常一聽見音樂渾身都能動起來,樂感特強,是他們班的舞蹈主力。
這孩子中午在幼兒園就餐,吃飯、站路隊、玩耍都特別好,唯一讓老師操心的是孩子的午休,小朋友睡前老師講故事,她也不聽,就是自己在鬧,一會兒下床拿鞋子扔到床底下,一會兒又把被子疊起來再伸開,一會又把小腳丫翹起來數數,一部分孩子睡著了,她不睡,大部分孩子睡著了,她還不睡,自己玩呀鬧呀,值班老師沒辦法,抱著她,哄著她,她終於睡著了,值班老師也鬆了一口氣,輕輕地把她放在床上,她睡得那個香甜啊,小臉紅撲撲的,小嘴嘟嘟著,有時睡夢中還咯咯笑起來,大概是做了什麼好夢。可是,起床時間到了,老師把她叫醒,讓她起床時,她可就耍起來賴來了,哭著鬧著不起,老師去抱她,不是用手抓,就是她用腳踹,說不定在踹的同時,一泡尿就全都撒到褲子裡面了,然後是老師打電話通知家長,家長匆忙來送衣服,老師又急忙給她換衣服......幾次三番,老師疲憊,家長也有意見了。漸漸地值班老師得出了經驗:把她叫醒後,不管她哭不哭,先把她往廁所裡面抱(我們的活動室、洗手間是一體的),先把她撒尿,這樣就不至於把尿撒在褲子裡,等尿撒完了,孩子也就不哭,醒了。
如今的海寧啊,可懂事了,自己吃飯,自己睡覺,還能去幫助小朋友穿衣服,就像一個小大人。
小小創可貼,濃濃師幼情
一不小心,我的左手大拇指處劃破了。一條口子雖長,但不深,星星點點地流著一點血。我毫不介意,拿紙巾擦了擦血,正打算繼續給孩子們講故事。
誰知道眼睛特別“亮”的楊楊竟然發現了:“姜老師,你的手流血啦!”聲音雖然輕,但關心之情洋溢其中。在他的呼喊聲中,孩子們都將目光轉向了我的手指,並且紛紛嘟囔著:“姜老師流血了”、“真的流血了”、“我也看到了”……看到孩子們關切的眼神,我笑著說沒事的,希望就此結束這件事。沒想到,孩子們可不想就此罷手。
細心的朱朱說:“老師,你怎麼不用創口貼啊?”
王芷欣緊跟著說:“姜老師,用了創口貼就不疼了。”
雯雯還指著自己手腕上的“傷疤”說:“我上次也弄開了,媽媽給我貼了創口貼。”
……
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真不少,這時的我不得不佩服他們了:“老師沒有帶創可貼,就不貼了吧,沒有關係的。”
“那我明天給你帶個創口貼吧!”小朱朱真的.很有愛心哦。
“我也給你帶!”孩子們又七嘴八舌地搶著說了。
我感到心裡一陣陣暖流湧起。“不用了,姜老師家裡也有的,明天我自己就貼好了哦!”於是我又開始和孩子分享故事了。
第二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樣在活動室門口接待孩子們。“姜老師,給你一個創可貼哦!”小朱朱遞給我一個創口貼。說實話,我被感動了,原來他昨天不是隨便說說的,原來小朱朱確實把這件如此小的事情放在了心上!
“姜老師,我也給你帶了創口貼!”調皮的小宇竟然也有這份細心,他爺爺還跟我說:“昨晚一回家就說要帶創口貼了!”原來小宇心裡是有我的,可惜平時還因為他的調皮我老是生他的氣,我不禁臉紅了,有些後悔。
“姜老師,我幫你貼上吧!”天真可愛的杭杭拉著我的手,非要親手貼上她帶的創口貼。我蹲下來,頭一次像一個孩子一樣,享受著被人照顧的感覺,這是一種多麼奇妙、甚至讓人迷戀的感覺啊,而給我這種感覺的竟然是一個不滿4歲的孩子!看著她認真的表情、細心卻顯笨拙的動作,我忍不住在她的頭上親了一下,多可愛的孩子啊!
……
一樣的早晨,一樣的孩子,不一樣的是,今天的我竟然收到了十幾張創口貼,十幾張來自於孩子手裡的創口貼。看著這一張張小小的創口貼,我有種流淚的衝動。這豈止是一張張小小的創口貼,我看到的是在這小小創口貼背後的濃濃深情,是孩子們對我的一種關心、一份關懷、一片愛意!
我最親最愛的孩子們,衷心地祝願你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乾淨的小手——小小的洗手環節
洗手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三五個孩子在玩水;忘記關水龍頭了等等。針對這樣的情況,我總是反覆提醒常規要求“要這樣,那樣的”,可效果總不佳。幼兒天性好玩,喜歡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齡特點的關係,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遇到喜愛的遊戲也會樂此不疲。因此,教師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並深受幼兒喜愛的內容,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於是在之後的一次洗手時,我也加入進來,並有節奏地念起了《洗手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縫裡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幹。在到自己的小毛巾上擦擦乾。我動作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幼兒紛紛跟著我學了起來。“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讓幼兒在有節奏快慢的變化中,透過動作表演兒歌內容,表達了他們內心的感受,並能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洗手環節,只要我們認真的去觀察、貼近幼兒的生活,你會發現孩子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是我們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機。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需要我們去動腦筋,我們應該給孩子們創造親自體驗的機會,把教育轉化為幼兒的需要。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孩子成功的基礎,這點固然重要,但我們要站在孩子的立場,體驗孩子習慣的養成過程。這樣,幼兒才能體驗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並逐漸把這種認識變成自覺行為。僅僅一個洗手的習慣,我們也要考慮很多。讓我們感到欣喜的是,我們在努力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孩子們更多更強的獨立能力。
教師應做有心的人,從孩子長久發展的利益考慮,我們不可忽視良好習慣的養成,更要親自參與到幼兒的實踐活動,體驗孩子們的需要,制定的常規制度應隨時調整,並改變教育方式,形成真實的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
向孩子道歉——養成教育案例
每次上課,我都會強調坐姿,但是作為一名老師,我卻沒有做到。慶幸的是有不少“小老師”對我略微指點,教我如何坐。
那天,我在寫教育筆記,由於板凳高而桌子矮的緣故,正著坐很難受,於是我就側身坐,結果被我們班幾個“火眼晶晶”看到了。他們來到我身邊說:“老師,你這樣坐不對!”“噢,那哪樣坐才對呢?”我問。於是我抓住這個教育契機,拿著小板凳到前面坐下(還保持原來的錯誤姿勢),接著問了句:“那位小朋友告訴我,我哪裡做的不對,應該如何做?”.結果有好多的小朋友指點我。
在這件事情上,我耍了一些“小聰明”,借題發揮了一次,鞏固了小朋友對正確坐姿的認識。但小聰明始終是”小聰明”啊.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齡初期兒童行為表現在模仿行為特別明顯。所以我在想:我們老師和家長需要為孩子提供一個氛圍,一個有助於他養成良好行為和培養道德修養的氛圍。那麼作為一名提供者的我們更需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如果在養成教育上,我們也能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那麼我們該有多自豪啊!
變戲法——幼兒園教育隨筆
午飯後,我帶孩子們到教室外的走廊上玩橡皮泥,吃好飯的孩子們陸陸續續帶著橡皮泥來到了走廊上。婷婷也不例外,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專心的玩著橡皮泥。婷婷用手在一大團橡皮泥上拽了一小塊,放在手心裡搓,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一長條,但還在繼續搓,長條斷了。她又拽了一快,還是那樣的搓,搓著搓著又斷了,石凳上已經有了好幾段的長條。婷婷把這些長條放在一起,不知道還要幹什麼。我發現婷婷在東張西望的就坐到了她的身邊,也拽了一塊橡皮泥開始搓。婷婷看到老師也來玩橡皮泥,顯得很高興。我也象婷婷一樣搓了一長條,同時嘴裡說:“長長的一條。”婷婷看著我得意的說:“壽老師,你看,我搓了這麼多的長條。”我神秘地說:“別眨眼,我要用長條變戲法了,你會嗎?”說著我就把長條的兩頭接起來了。婷婷說:“變成圓圈圈了。”我又說:“讓老師再變一個。”說著我就把圓圈交叉成8字形。婷婷驚奇的說:“變兩個圓圈圈啦。”接著,我又變了一個花樣,婷婷高興的說:“一隻小鳥……”我看她已經很溶入這個遊戲了就站起身要走,婷婷馬上拖住我要我繼續陪她玩。我就對她說:“壽老師再給你變一個,就輪到你變了,好嗎?”婷婷一聽,高興地答應了。說完我拿出一條搓好的長條,變了一朵漂亮的小花。婷婷看到我變的,躍躍欲試,連忙開始搓長條了。這次她也在長條的基礎上變起了花樣,一會兒說是蟲,一會兒說是娃娃,一會兒說是奶瓶,還變了蘋果,儘管看上去四不象,但是她還是很得意。
在這個無意的指導中,我發現很多小朋友已經掌握了玩橡皮泥的基本操作,但她們對自己的成果已經沒有了成就感。我無意中的闖入,使婷婷對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引發她透過想象將原來的成果作為素材而進行簡單的造型,不僅提高了孩子的積極性,也是孩子對自己的又一種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