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政治經濟學試題及答案
政治經濟學是研究各個階級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經濟學。由於政治經濟學不可能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物件(雖然有的政治經濟學也標榜自己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物件),所以政治經濟學作為正規化是前經濟學。以下是自考政治經濟學試題及答案,歡迎閱讀。
一 、名詞解釋
勞動、勞動物件、勞動資料、生產資料、生產力、生產關係、生產資料所有制、社會經濟制度、經濟體制、經濟規律
二 、單項選擇題
⒈ 作為一切社會關係中最基本的關係是()
① 分配關係 ② 消費關係 ③ 生產關係 ④ 交換關係
⒉ 生產資料是指()
① 勞動資料和勞動工具 ② 勞動資料和勞動物件
③ 生產工具和勞動物件 ④ 勞動資料和勞動手段
⒊ 社會生產方式是()
①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有機結合和統一② 勞動者和勞動資料的有機結合和統一
③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有機結合和統一④ 生產資料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有機結合和統一
⒋ 政治經濟學所考察的社會生產力包括()
① 生產力發展和生產力變化 ② 生產力發展和生產力性質
③ 生產力水平和生產力發展 ④ 生產力性質和生產力水平
⒌ 支配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經濟制度變革的規律()
① 價值規律 ② 社會基本經濟規律
③ 剩餘價值規律 ④ 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
⒍ 政治經濟學研究社會生產關係及其發展規律必須聯絡()
① 生產力和上層建築 ② 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
③ 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④ 再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
三、 多項選擇題
1. 物質資料生產()()()()()
① 首先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
② 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③ 是生產三要素的有機結合過程
④ 構成社會生產力的內容
⑤ 它的發展程度決定著其他社會活動的發展水平
2.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是因為如下各方面都依賴於科技發展和進步()()()()()
① 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② 勞動資料的革新
③ 自然資源的開發 ④ 新原材料的發明和利用
⑤ 生產力各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組織等
3.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物件()()()()()
① 包括社會直接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生產關係
② 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生產關係
③ 建立在生產資料所有制關係的基礎之上
④ 不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關係
⑤ 是其他各種社會關係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4.經濟規律的客觀性說明,人們是可以()()()()()
① 認識它 ② 利用它 ③ 限制它 ④ 發現它 ⑤ 創造它
⒌ 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相互關係是()()()()()
① 辨證統一、不可分割的關係
② 前者決定後者,後者必須與前者相適應
③ 前者的發展會引起後者的部分質變,到一定階段引起後者的根本變革
④ 前者的發展狀況決定後者可能變化的程度
⑤ 後者對前者也具有強大的反作用
⒍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相互關係是()()()()()
① 辨證統一關係 ② 前者的性質決定後者的性質
③ 前者的變革必然導致後者的相應變革 ④ 後者對前者存在著巨大的反作用
⑤ 後者適應前者,則對前者具有保護和促進作用,否則則對前者具有限制和破壞作用
四. 簡答題
1、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為什麼要以物質資料生產為出發點?
2、 怎樣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 怎樣科學界定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物件?
4、 研究生產關係為什麼要聯絡生產力和上層建築?
5、 什麼是經濟規律?如何區分經濟規律的不同型別?
6、 為什麼說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支配著社會形態的演化過程?
7、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研究方法及特點是什麼?
五.論述題
1、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是怎樣實現相互作用的?
2、 廣義生產關係中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四個方面關係之間的辯證關係?
3、 如何把握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體系?
【參考答案】
一 名詞解釋
勞動:即勞動者的勞動,它是勞動者有目的的活動。
勞動物件:人們的勞動所加工的物件。它分為兩類:一是未經人類加工的自然物質;一是已經人類加工過的半成品即原材料。
勞動資料:亦稱勞動手段。它是人們影響或改變勞動物件的一切物質資料,是勞動和勞動物件之間的傳導體。最主要的是生產工具。廣義勞動資料還包括勞動過程所必要的各種物質條件。
生產資料:生產過程中勞動資料和勞動物件的總和,是任何社會人們進行生產所必備的物質條件。
生產力: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物質產品的能力。它體現人與自然的關係,表明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獲取適合需要的物質資料的能力。
生產關係:人們在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經濟關係,是物質資料生產藉以實現的社會形式,是一切社會關係中最基本的關係。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直接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廣義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社會再生產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過程中形成的相互關係。
生產資料所有制:它是一切經濟關係的基礎並決定著它們的性質和特點,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是指生產資料的歸屬問題,即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的問題,是人們在佔有生產資料方面所形成的關係,體現著生產勞動者同生產資料的結合方式;廣義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包括人們對生產資料的所有、佔有、支配和使用諸方面的經濟關係。
社會經濟制度:社會發展一定階段上佔統治地位的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一定社會的上層建築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等都是由經濟制度即經濟基礎決定的併為經濟基礎服務的。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經濟制度。
經濟體制:它是經濟管理體制和經濟遠行機制的統稱。一定的生產關係必須經過一定的經濟體制來實現。經濟體制的安排和變革體現著社會生產關係性質和生產力發展的雙重要求。
經濟規律:經濟現象內在的、本質的和必然的聯絡,是經濟現象發展運動的必然趨勢。
二 單項選擇題
⒈ ③;⒉ ②;⒊ ③;⒋ ④;⒌ ④;⒍ ①。
三 多項選擇題
⒈ ①②③⑤;⒉ ①②③④⑤;⒊ ①②③⑤;⒋ ①②③④;⒌ ①②③④⑤;
⒍ ①②③④⑤。
四 簡答題(答案要點)
1、 答:⑴ 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類社會要存在和發展,就必須在生產活動中改造自然界獲取所需要的物資生活資料。任何一個社會都不能停止生產,否則這個社會就不能繼續存在下去。⑵ 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只有當物質資料生產的發展使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時,人類才有可能從事物質資料生產以外的其他社會活動,並且物質資料生產的發展程度決定著政治、文化、科學和教育等社會活動的的發展水平。⑶ 因此,政治經濟學探索社會發展演化的客觀規律,就必須以物質資料的生產作為自己研究的出發點。
2、 答:⑴ 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是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技術發明,只有被實際運用於生產,同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相結合,才會變為變為巨大的物質力量,成為現實的、直接的生產力。⑵ 在現代生產力的發展中,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勞動資料的革新,自然資源的開發,新的原材料發明和利用,生產力各個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組織等等,都依賴於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3、 答:⑴ 社會生產關係是人們在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生產關係是物質資料生產藉以實現的社會形式,它是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發生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關係或物質利益關係。它是一切社會關係中最基本的關係,是其他各種社會關係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⑵ 狹義生產關係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直接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廣義社會生產關係包括人們在再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狹義生產關係、分配關係、交換關係和消費關係。
⑶ 生產資料所有制關係是一切經濟關係的基礎並決定著它們的性質和特點。作為政治經濟學研究物件的生產關係,就是建立在生產資料所有制關係基礎上的、人們在社會總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各方面經濟關係的總和,即廣義的社會生產關係。
4、 答:⑴ 揭示社會生產關係的發展運動規律,必須把生產力和上層建築包括在研究範圍內。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推動人類社會關係的發展與變革。⑵ 在人類社會生產關係發展變化的歷史過程中,社會生產力是生產關係發展變化的根據;上層建築是生產關係發展變化的重要條件。只有瞭解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才能揭示出生產關係變革的根本動因,按照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要求及時適當地變革和調整生產關係。⑶ 只有瞭解上層建築存在和發展的狀況,才能闡明生產關係發展變化的特殊社會歷史條件,對社會生產關係變革的歷史曲折性做出科學說明。
5、 答:⑴ 經濟規律就是經濟現象內在的、本質的和必然的聯絡。它在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作為客觀力量決定著經濟現象的必然發展趨勢。它既要透過經濟現象表現出來,又被經濟現象所掩蓋。因此,認識和發現經濟規律就要從經濟現象入手。⑵ 按照經濟規律存在和發揮作用的不同社會經濟條件,經濟規律可區分為三種類型:一切社會共有的經濟規律,表示一切社會生產的某種共同本質和各個發展階段的內在聯絡;幾個社會共有的經濟規律,體現幾個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內在聯絡,由於從低到高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規律的作用範圍、程度和形式也會不同;一種社會形態特有的經濟規律,表現它們賴以存在的社會生產關係特有的本質特徵。
6、 答:⑴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是一條支配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的基本經濟規律。它在一切社會形態中都會存在和發生作用,決定一種社會形態由低階階段向高階階段的發展;決定人類社會新舊生產關係的更迭;決定人類社會從低階形態向高階形態不斷上升演進的全部歷史過程。⑵ 科學地認識這一基本經濟規律,揭示出它在人類歷史不同發展階段的特殊表現形式,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任務,也是人們利用客觀經濟規律,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需要。
7、 答:⑴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辯證法。⑵ 唯物辯證法的特點就是堅持如下基本觀點:① 唯物的觀點。 ② 發展變化的觀點。 ③ 矛盾的觀點。 ④ 階級的觀點。
五.論述題(答案要點)
1、 答:⑴ 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辯證統一關係,是社會生產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生產力是社會生產的物質內容,生產關係是生產的社會形式。二者的辯證統一構成社會的`生產方式即社會經濟形態。⑵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要與生產力的發展狀況相適應。① 生產力的發展會引起生產關係的部分質變。在一定生產關係根本性質不變的前提下,生產關係的某些環節可能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發生區域性的調整和變化。② 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生產關係會隨之發生根本性的質變。③ 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定著生產關係可能變化的程度。 ⑶ 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強大的反作用,當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時,生產關係就能夠推動生產力迅速發展;反之,就會阻礙甚至破壞生產力的發展。⑷ 生產力是社會生產中最活躍和最革命的因素,它經常處在不斷髮展變化之中。社會生產的發展變化總是首先由生產力的發展變化開始的,然後才是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變革。
2、 答:社會生產關係的具體內容:(1)人們在直接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經濟關係。首先,各個不同的社會集團在直接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生產資料所有制關係決定著不同社會集團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係。其次,各個社會集團內部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相互關係也是生產關係的重要內容。這種關係的性質同樣是由人們對生產資料的關係和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決定的。(2)分配關係。廣義的分配關係包括生產資料和產品分配兩個方面。生產資料分配關係即生產資料所有制關係。產品分配關係包括產品分配的原則、方法和份額等。①生產關係的性質決定分配關係的性質。② 分配關係和分配方式還要受到生產力和其他經濟條件的制約。③ 分配關係對生產關係有反作用。(3)交換關係。它是指產品交換過程所形成的經濟關係。如果產品屬於生產資料,其交換與生產過程結合在一起。消費品的交換則是生產、分配和消費的中間環節。① 生產的性質和形式決定著交換的性質和形式。② 生產的廣度和深度決定著交換的廣度和深度。③ 交換對生產具有反作用。(4)消費關係。它是指人們在產品消費過程中形成的經濟關係。① 消費要以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為基礎。② 消費關係要受到生產關係性質的制約。③ 消費關係對生產關係具有反作用。⑸以上四個方面是密切聯絡,相互影響的。① 狹義生產關係是基礎,它決定著分配關係、交換關係和消費關係。② 分配關係、交換關係和消費關係又存在著相對獨立性,並對生產關係具有反作用。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社會生產關係是上述四個方面經濟關係的統一。
3、 答:⒈ 科學的方法論是建立科學理論體系的前提和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辯證法。在唯物辯證法的基礎上,分析人類社會經濟歷史發展過程還運用了抽象法、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法以及其它方法,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方法論體系。
⒉ 唯物辯證法。馬克思把唯物辯證法應用於人類社會經濟歷史過程的研究,形成了唯物主義歷史觀,從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運用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觀點,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中,在生產關係各個方面的相互作用中,分析生產關係的內部矛盾,揭示生產關係的運動規律堅持這種基本方法,就要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堅持以下基本觀點:⑴ 唯物的觀點。⑵ 發展變化的觀點。 ⑶ 矛盾的觀點。⑷ 階級的觀點。
⒊ 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⑴ 從具體到抽象。從具體到抽象,即理論研究要從具體的客觀經濟現象出發,深入調查研究,充分佔有實際材料,對所佔有的材料進行辯證地分析,探索事物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揭示經濟運動過程的客觀規律。這也就是人們對客觀經濟事物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上升過程。⑵ 從抽象到具體。它是理論敘述方法,即安排理論體系的方法。從抽象到具體,就是理論敘述的邏輯程序從最簡單和最一般的經濟理論範疇出發,逐步上升到複雜和具體的經濟理論範疇,透過經濟理論範疇的上升和轉化,把客觀經濟運動和發展過程在理論上再現出來。人們在理論上闡明經濟事物,首先需要對那些最簡單和最一般的經濟範疇做出理論分析,然後逐步深入分析那些比較複雜的經濟範疇,直到最後對社會經濟關係做出全面的、完整的、具體的理論闡析,在理論範疇上達到本質和現象的統一。⑶ 研究方法與敘述方法之間既有聯絡又有區別。
⒋ 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法
這裡的邏輯是指闡明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從簡單的經濟關係和經濟理論範疇分析開始,逐步上升到複雜的具體的經濟關係和經濟理論範疇的邏輯程序。歷史的研究方法則是指,按照歷史的真實發展程序來把握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運動規律的方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堅持邏輯方法和歷史方法的統一。這種一致性集中地表現在,歷史程序所遵循的發展趨勢與理論所揭示的客觀經濟規律是一致的。科學理論所闡明的歷史程序是一個已經被人們認識了的歷史必然。真實的歷史過程是一個曲折複雜的過程,而邏輯程序在闡發社會經濟運動規律時,則要排除歷史程序中的偶然因素和現象以及各種曲折的過程,使社會經濟程序中所包含的客觀規律清晰地表現出來。
⒌ 其他方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還經常運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與綜合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同時,借鑑和運用現代自然科學和西方經濟學的某些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