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開發經濟技術界限模型的研究
1油田開發經濟技術界限模型研究
1.1新井初始日產油界限模型
研究新井初始日產油界限的理論依據是盈虧平衡分析理論。應用盈虧平衡分析理論,透過新井固定費用、變動費用、原油產銷量以及稅金、利潤(或淨現金流量)的綜合分析,確定新井初始日盈虧平衡點產油量,即新井初始日產油界限。由於原油生產自然遞減的特殊規律,利潤盈虧平衡分析法計算的新井盈虧平衡點產油量每年都不一樣,這對油田企業的生產經營沒有指導意義,因此,筆者認為油田企業不宜採用利潤盈虧平衡分析法。而財務淨現值盈虧平衡分析法則不同,該方法不但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而且通盤考慮了新井整個評價期的經濟效益,計算的盈虧平衡點產油量也是唯一的,對油田企業的生產經營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因此,筆者建議油田企業的效益分析宜採用財務淨現值盈虧平衡分析法。
1.2井網密度界限模型
井網密度是油氣開發的一項重要引數,是油藏開發中後期的一項控制指標,井網越密,油氣採收率越高,但油氣開發的總投資及開採費用也將大大增加。因此,有必要研究採收率與投資費用的關係,找準兩者的最佳結合點,即經濟界限井網密度。經濟界限井網密度是指在一定的開發技術經濟政策條件下,達到儲量損失最少、開發速度合理、穩產時間較長、經濟效益最佳的井網密度。即達到經濟界限井網密度時所鑽的最後一口加密井所增加的產出正好等於該井的全部投入。文獻資料顯示,有許多專家學者把經濟界限井網密度定義為:油藏開發期內的總投入等於總產出時的井網密度,把本文定義的'經濟界限井網密度描述為經濟合理井網密度。筆者認為這樣的定義是欠缺的,眾所周知,一般情況下,已知油藏前期新井的邊際經濟效益是最好的,隨著井網的不斷加密,新井的邊際經濟效益會逐漸減弱,即新井的邊際經濟效益是遞減的。當新井的邊際經濟效益接近於0時,油藏經濟效益達到最佳,再增加新井帶來的邊際經濟效益必將小於0,此時,油藏經濟效益開始減少,隨著井網的繼續加密,油藏的經濟效益將繼續減少,直至為0,這就是許多專家學者所說的總投入等於總產出。從這個過程不難看出,總投入等於總產出時的井網密度是一個不合理的井網密度,因此,不可能是經濟界限井網密度。筆者認為,經濟界限井網密度與經濟合理井網密度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經濟界限井網密度在一定技術經濟條件下是一個定值,是指能使油藏開發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的井網密度,而經濟合理井網密度是一個範圍,是指能使油藏開發獲得經濟效益的井網密度。研究和描述經濟界限井網密度的方法很多,目前國內比較成熟的方法是單位面積可採儲量界限法。
1.3關停日產油量界限模型
對油井和油藏而言,存在著三個界限產油量
①經營虧損點界限產油量;
②生產虧損點界限產油量;
③關停界限產油量。經營虧損點界限產油量是指油井和油藏的銷售收入扣除應納稅賦,並抵消相應生產成本後,剛好還能分擔相應期間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時的界限產油量;生產虧損點界限產油量是指油井和油藏的銷售收入扣除應納稅賦後,只能抵消相應生產成本(包括因投資而產生的折舊和攤銷以及進攻性措施費用),不能分擔相應期間費用時的界限產油量;關停界限產油量是指油井和油藏的總銷售收入扣除應納稅賦後不能抵消因開井而必然要消耗的直接成本時的界限產油量。研究認為,當油井和油藏的產油量小於生產虧損點界限產油量時還不能馬上關停。因為對於一口油井和一個油藏而言,投資是已經發生的,如果在折舊和攤銷沒有提足的情況下關停,那麼剩下的固定資產淨值將無法收回,這對企業形成損失;另外,進攻性措施費用也不是生產後期必須要發生的費用;還有職工工資與福利等費用也是必然要發生的,不因油井或油藏的關停而減少和不發生,如果關停,那麼這部分人工費用必將轉嫁到別的油井和油藏,增加其他井和油藏的負擔。因此,從企業整體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等角度考慮,只要油井和油藏的銷售收入扣除應納稅賦後還能抵消因開井而必然要消耗的直接成本,就不能關停。
2結論與建議
(1)油藏從方案設計到決策執行再到關停報廢的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需要進行多次決策。不同的經濟技術界限是做出上述決策的主要依據。目前,上述經濟技術界限模型已廣泛應用於某油田的實際生產,並取得了很好的決策效果。
(2)油藏或油井生產性虧損並不意味著關停。只有在油井和油藏的營業收入扣除應納稅賦後已不能抵消因開井而必然要消耗的直接成本時才考慮關停。
(3)研究經濟技術界限的理論依據是盈虧平衡分析理論,但以往的以利潤等於0為基礎的盈虧平衡分析已不適合油田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筆者建議採用以財務淨現值等於0為基礎的盈虧平衡分析。
作者:李紅昌 王凱宏 羅鈺涵 劉登科 劉延宗 單位:中國石化江蘇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