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試題以及答案

教育心理學試題以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題2分)

1、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說明遺忘的規律是。                          (    C   )

A. 均衡發展        B.先慢後快       C.先快後慢         D.先慢後快又慢

2、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次以教育心理學命

名的專著。                                                     (    C  )

A.皮亞傑         B.柯爾伯格        C.桑代克          D.艾賓浩斯

3、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係,知識的學習可分為:上位學習、下位學和。          (  A    )

A.並列結合學習      B.命題學習      C.概念學習        D.符號學習

4、高創造性者一般不具有的個性特徵是_________。           (   B   )

A.幽默          B.依賴性         C.喜歡幻想       D.有強烈的動機

5、________是評價教學結果的最客觀和可靠的標準。          (  D    )

A.教學目標       B.教學測量       C.教學過程      D.教學評價

6、決定教育領導權的是                                    (  D    )

A.生產力       B.科學技術       C.文化       D.政治經濟制度

7、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在於                      (    B  )

A.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          B.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

C.重視高尚品德培養            D.重視勞動品質的培養

8、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學習動力是(     B   )。

A.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期待            B.學習興趣和遠大的理想

C.教師的期待和遠大的理想          D.教師的期待和家長的期待

9、“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樣的學習動機屬於(  C )。

A.近景性內部動機                B.近景性外部動機

C.遠景性內部動機                 D.遠景性外部動機

10、根據學習動機的社會意義,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   C     )。

A.社會動機與個人動機              B.工作動機與提高動機

C.高尚動機與低階動機              D.交往動機與榮譽動機

11、(   A     )遷移指將原有認知經驗應用於新情境中時,需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舊經

驗加以概括,形成一種能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

A、順應性      B.同化性      C.重組性       D.具體

12、某位數學教師在講授“直角三角形”這一概念時,不僅用常見的圖示◣來說明,還用◤、◢、◥等圖示來說明,他在這裡所運用的教學活動方式是(  C    )。

A.實物直觀      B.模象直觀        C.變式          D.比較

13、學習新資訊對已有舊資訊的抑制作用叫(    B    )。

A.前攝抑制       B.倒攝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14、最早提出著名的遺忘曲線的心理學家是(   A     )。

A.艾賓浩斯       B.巴甫洛夫      C.馮特         D.弗洛伊德

15、在技能形成過程中,練習中期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 C)。

A.抑制現象     B.挫折現象      C.高原現象      D.低分現象

16、有人記憶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時,聯想為“馬克思—巴掌—巴掌打得資產

階級嗚嗚地哭”,這是使用了(     B   )。

A.組織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元認識策略    D.複述策略

17、對代數式a2-2ab+b2進行因式分解屬於(    A    )的問題。

A.有結構         B.無結構        C.界定含糊     D.無固定答案

18、在柯爾伯格的有關兒童道德判斷髮展階段的研究中,服從與懲罰定向階段屬於(  B  )。

A.習俗水平      B.前習俗水平     C.後習俗水平     D.權威水平

19、小王總是懷疑自己家的門沒有上鎖,因此常常要反覆檢查,他的這種行為屬於(   B  )。

A.焦慮     B.強迫行為        C.強迫觀念         D.強迫恐懼

20、有些課題主要包含高度有結構的知識和技能(如數學、物理、化學、計算、語法等),如果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儘快地掌握這種知識和技能,則宜於採用               (   A  )。

A.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策略              B.師生互動策略

C.以學生為中心的發現學習              D.合作學習策略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2題,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教育情境中學與教的  基本心理規律        的科學。

2、教育心理學大致經歷了 初創時期    、 發展時期  、 成熟時期 、完善時期等四個時期。

3、少年期是指11、12歲到14、15歲的階段,是個體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時期,大致相當於初中階段,具有 半成熟   、 半幼稚   的特點。

4、強化也是一種操作,它的呈現或撤除能夠 增加反應  發生的機率。

5、 學習需要  是指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它又稱學習驅力。

6、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成敗的經驗 ,同時, 歸因方式   也影響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7、學生學習了m(a+b)=ma+mb後,認為lg(a+b)=lga+lgb,這在心理學中稱  負遷移  。

8、垂直遷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  自上而下  的遷移,即下位的較低層次的經驗影響著上位的較高層次的經驗的學習,另一方面是 自下而上 的遷移。

9、現代遷移理論中,以 奧蘇泊爾  等人為代表,認為如果兩種情境中有產生式的交叉或重疊,則可以產生遷移。

10、學習準備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包括  縱向      和  橫向    兩個維度。

11、知識學習是增長經驗、 形成技能   、 發展創造能力  的重要前提。

12、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強調學習不是知識由老師想學生的 傳遞  ,而是學生 建構  自己的知識過程。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5題,每題6分,共30分)

1、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有那些?

1、問題的特徵

2、已有的知識經驗。

3、定勢與功能固著。

除了上述因素外,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徵、情緒狀態、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

2、舉例說明什麼是上位學習?

答:首先回答上位學習的定義。

例:學過長方體、正方體攔河壩等形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後、學習一般柱體 體積(V=SH).

3、什麼是自我意識,他包括哪幾種成分?

答: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周圍事物的`關係的意識。

① 自我認識  (定義)

②自我體驗   (定義)

③自我監督   (定義)

4、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分的藝術。

P227頁  結合實際進行和自己的觀點回答

5、簡述什麼是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

答:水平遷移也稱橫向遷移:指處於同一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學習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並列的。如:化學中的鋰、鈉、鉀等金屬元素之間的關係。

垂直遷移:也稱縱向遷移:指處於不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具體指具有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經驗與具有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

表現為:1、自下而上2、自上而下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1題,共10分)

1、什麼是創造性?怎樣創設適宜創造性發展的環境?

答:創造性指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或特徵。

⑴ 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

⑵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餘地。

⑶改革考試製度與內容。

個人針對這三點進行討論,或者提出自己的觀點。切記不要答的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