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當代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當代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導語: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動正常、心理素質好。大多與遺傳(基因)相關。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當代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當前高校女青年教師心理健康現狀

(一)心理抗壓能力較弱

女青年教師由“70後”、“80後”、“90後”這三個群體組成,由於她們多數為獨生子女家庭,成長環境較為穩定和優越,生活無憂無憂慮,形成了較強的依賴性,遇到困難時缺乏敢於擔當、勇於解決的能力。同時,生長環境的優越性使其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尤其是步入社會後,難以適應和融入社會,導致了她們心理負荷加重,表現出情緒低落、孤僻、焦慮等心理症狀,心理抗壓能力與解決矛盾的能力相對較弱。

(二)心理與生理雙重疲憊

高校女青年教師在步入工作崗位後,擔負了學習、教學、科研壓力,在學習上要不斷進修,提升學歷層次,在工作上要更新自我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結合專業開展科學研究與探索,特別是一些女教師步入婚姻,初為人母,還要擔負撫育孩子與家庭的壓力,這些多重壓力導致她們身體呈現“亞健康模式”。受女性特有生理特徵的影響,女青年教師在工作繁忙時,容易內分泌紊亂,帶來身體上的不適和情緒上的各種問題如緊張、激動、多愁善感、敏感等。心理與生理的雙重疲憊對女青年教師的身心健康產生了極大影響,必須及時疏導和緩解。

(三)人際交往能力較弱

因為高校教師職業的特殊性,社交範圍多以師生為準,高校排課時間相對分散,院系教師人數繁多,有的教師到教室上完課就走,教師之間除了必要事務外,很少交流;女青年教師多以“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來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謹言慎行,說話做事方面過分謹慎,易於產生對自己情緒過分壓抑,難以融入集體,人際交往能力較弱。

二、當前高校女青年教師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原因

首先,高校女青年教師普遍受過高學歷教育,綜合素質較強,智力起點較高,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接受能力強、對事業的追求和個人發展規劃的期待值較高,面對眾多的社會壓力和責任時,她們既要強調自我價值的體現,又要在壓力與希望中前行。由於兩性角色的差異,社會習慣的將女性定位為“相夫教子”,“賢妻良母”。人們願意接受溫柔的女性,而不願意接受事業型的“女漢子”。女青年教師必須在完成家庭責任的基礎上,才能去追求自己的事業,與男教師相比,她們的心理壓力較重。其次,由於高校福利分房制度的改革,青年教師與福利分房徹底無緣,女青年教師必須要靠自己的收入來解決住房問題。“房奴”的出現不僅是經濟壓力,更是心理壓力,為了解決生活成本過高問題,很多女青年教師要在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外,到外單位兼職,賺取薪酬,緩解壓力,這種高壓力的工作對她們的身心健康、教學質量、科研水平產生了負面影響。再次,社會的急劇發展,資訊科技快速進步,教育體制深入改革,促使高校教師要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始終要站立在學科的前沿,這對高校教師產生了危機感和緊迫感。在這種環境中,女青年教師不得不加強學習,提升知識水平,從而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二)學校原因

隨著高校教學規模的不斷擴大與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高校的、對教師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學歷層次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和教師關係較大的職稱評審條件也逐年變化,難度加大。女青年教師已經成為高校的中堅力量,面對職稱評審的條件與指標限制、末位淘汰制、競爭上崗、績效考核等多種競爭制度,大多數都感到壓力大。因此,在面臨教學與科研的雙重壓力下,高校教師還要不間斷的學習、進修、才能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與業務能力。女青年教師的進取心和事業心較強,這種長期超負荷的工作勢必會影響到她們的心理健康。另外,在高校中,女青年教師多數從事公共基礎課和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相對來說,科研立項少,專案申請難度大,資助金額少,論文發表週期長,評價機制不均衡,這些狀況也會對她們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影響。

(三)家庭原因

女青年教師步入婚姻殿堂,組成家庭後,不僅要面臨職業壓力,還要擔負起家庭的責任,她們身兼教師、妻子、母親等多種角色,在工作上,她們想事業有成,在家庭中,她們想孩子培養成功、家庭和睦、美滿幸福。工作和家庭的兼顧與平衡,是女青年教師追求的目標,但如果這二者失衡時,她們就會陷入矛盾衝突中,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如“產後抑鬱症”等症狀,從而導致婚姻不幸福,工作消極,個人情緒更加消沉。更有甚者,出現輕生,傷害他人的事件,如2012年福建福州市某高校英語老師郭某,其丈夫為在讀博士,郭某產後一年由於抑鬱症發作,爬上頂樓平臺跳樓身亡,留下痛苦的丈夫與剛滿週歲的女兒。

(四)自身原因

受性別與自身生理狀況的影響,女青年教師易於出現情緒波動,同時,她們心理狀況也受自身人格特徵的影響,表現出心理脆弱、承受力弱、抗挫折能力差等問題;在情感上更為細膩和敏感,對婚姻矛盾和工作、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表現更為敏感,這也是她們在同等的社會環境與競爭壓力中,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三、加強當代高校女青年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加大社會扶持力度,對女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保障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女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們的心理健康不僅關係到自己教學質量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更關係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與高校教學、科研水平的提升。因此要加大社會扶持力度,培育良好的外部環境,對女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保障。第一,全社會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獲得社會民眾支援度。社會中很多人對心理健康問題理解偏差,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針對心理出現嚴重問題人的心理治療,沒問題就不用接受教育和疏導,有些人還認為這都是個人心理問題,與社會無關。這些都導致了社會民眾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視。社會要加大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教育,建立健全社會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可在社群、網路、媒體上開設心理諮詢欄目,多種方式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給女青年教師提供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平臺,使其在生活與工作中遇到困惑時,能夠獲得各方的支援與及時的心理疏導。第二,加大社會輿論支援,社會要積極發揮教育和各種宣傳媒體的作用,宣傳現代文明,營造男女平等與尊重女性的社會氛圍,給女青年教師提供發展的自由空間和職業保障。相關部門要定期開展女青年的教師心理隨訪、心理健康講座、心理諮詢與疏導等工作,及時掌握她們的心理狀況和心理訴求,減少她們在人生觀與價值觀之間的矛盾衝突,有效疏導和解決她們的心理問題,從而更好的提高她們的工作熱情與滿意度。

(二)改革學校管理體制,為女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提供校內保障系統

學校是女青年教師學習和工作的主要場所,直接影響到她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學校要強化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完善女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的校內保障系統。第一,加大對女青年教師的關注力度。學校在管理體制上要提倡柔性管理,除了關心女青年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業績外,更要以人為本,多關心她們的生活、福利和心理健康狀況。同時學校還要建立適當的鼓勵機制,針對女青年教師中不同年齡、學歷層次的需求,從解決思想問題、精神困惑、工作困難等方面多和她們溝通,解決她們的實際需要。第二,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學校要為女青年教師創造公平合理的科學評價體系,在制定教學、科研、職稱評定等相關評價標準時公開、透明,根據她們的特點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對女青年教師進行客觀、規範、合理的評價,幫助她們實現人生的階段性目標,促進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第三,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增強心理健康教育意識。高校設立的心理諮詢室一般都是面向學生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忽視了教職工的心理健康問題。今後,高校可利用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結合女青年教師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徵,開展不同主題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開展心理輔導和諮詢活動,定期為女青年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測試等,有效的幫助她們處理好自我管理、人際交往、人格發展、適應環境、情緒調節等方面存在的困惑,舒緩心理壓力,預防心理健康問題。

(三)營造和諧舒適的家庭氛圍,切實發揮家庭的支援作用

家庭是女青年教師生活的重要場所,在她們的心理活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每天工作和學習壓力得以放鬆、宣洩的最佳場所。家庭的和睦不僅有利於女青年教師身心健康,愉悅的身心更有利於她們提高工作質量。因此營造和諧、寬容、輕鬆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的理解、關懷和支援,可切實有效提升女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一,女青年教師的配偶要理解妻子的工作,真正的關心妻子,儘量減輕妻子的家庭重擔。當今社會上,有很多男人受“大男子主義”的影響,不管妻子在外工作的辛苦,到家後還要妻子承擔全部家務,對孩子成長不管不問,全部交給妻子;有些男人因為自身社會、經濟地位高,在心裡漠視妻子,出現了“婚外情”,這些狀況易於導致家庭矛盾與爭吵,夫妻感情破裂,給女青年教師造成心理傷害。因此,作為高校女青年教師的配偶,要多支援妻子,營造幸福的婚姻生活,減少她們的心理壓力。第二,家庭其他成員,如父母、公婆、孩子等,也要充分理解高校女青年教師在工作、學習、生活上的辛苦,互相理解與支援,和睦相處,互相關心,共同分擔家庭的責任。“家和萬事興”,家庭的和睦、包容是女青年教師心理健康發展、事業進步的重要支柱。

(四)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自我心理調節能力

雖然影響女青年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靠女青年教師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克服自身弱點,提高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促進自我心理素質的提高。

1.正確認知自我角色

女青年教師要對自我角色正確認知,對自我要有正確的認識和接納。作為高學歷的高校女青年教師,自身評價水平較高,要全面認識到自我的`能力和性格,對自我進行客觀評價,既不妄自菲薄,又不過度自負,既不對人生茫然無措,又不對人生過度理想化,坦然面對自己和接受自己的不足。同時,女青年教師要快速適應自己的角色變換,從學生到教師,從單身女青年到妻子,從女兒到兒媳,要深刻認識自己的責任,快速認識和適應新角色,加強家庭事務處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從而調整心態,提高自我心理調節能力。

2.提高自我綜合素質

女青年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提高自我的思想素質、專業素質和心理素質,提高個人素養及專業水平,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勇於接受競爭和挑戰,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第一,在思想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作為大學生的引導者和教育者,女青年教師要端正自我的價值觀,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用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品格、刻苦鑽研的創新精神教育引導學生。第二,在專業素質上,女青年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更新知識,有意識的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育科學的理論水平。第三,在心理上,提高自我抗挫折的能力。女青年教師每天都會遇到師生矛盾、工作事務、家庭壓力、人際交往等各種煩惱,要學會轉移壓力,學會去排解壓力,如參加體育鍛煉、娛樂活動等,把壓力盡快的釋放出來,培養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培養生活情趣,擺脫生活困惑。

3.加強自我調節的能力

高校女青年教師要注重提高自我調節的能力,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克服自我不良情緒。第一,要做好情緒調節,遇到問題時,不急不躁,處之泰然,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控制自我情緒,獲取較高的心理平衡度。第二,要做好行為調節,在心理壓力較大的時候,可以改變行為進行心理調控,放鬆心情,放慢腳步,可以聽聽音樂,到戶外走走,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有利於壓力的宣洩與釋放。第三,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主動和人溝通與交流,增進朋友間的理解,有助於自身煩惱的及時排解,促進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高校女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學校的重視,家庭的支援和自身的努力。緩解女青年教師的心理壓力,提高她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僅能夠激發其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與教學科研水平,更能促進高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