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社會教學是根據一定的教學任務,組織學生深入現實社會,參與具體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使式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教學形。以下小編為你收集了小學三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希望給你帶來一些借鑑的作用。
本人承擔了三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年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年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透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思品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思品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思品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大思品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傳統的思品教學是“封閉”的,“靜態”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缺少兒童暢想、暢言,更談不上思潮湧動,缺少主體參與,即使有一時的熱情又能持續多久呢?本學期三年級的思品教學總結如下:
1、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社群裡的公用設施》一課,就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園內、甚至在校外組織活動學生討論做到愛護公共設施,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我們的作業設計要衝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思品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思品教學有一定的強化規範訓練,結合思品教學制定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資訊,促進兒童發展。“因此,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課標》)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對每一位學生都應傾注愛心,既要容納學生對的,又要包容學生錯的,這樣可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根據思品課的學習評價,即“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具體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在考核時,要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考核與思想品德學習考核結合起來。把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考核與行為能力的考核相結合;重在平時性考核,形式可採用教師評、自評、小組互評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價等方式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整體素質為目的。
思品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思品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思品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大思品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