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學年度上學期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材分析
透過對學生生活的引導,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的人。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目標,以體現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為理念,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備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教學要求
1.在“物”與“人”的內在聯結中,達到品德課與社會課的綜合,以實現兒童完整的.人格的課程服務。既學會做事,又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做人。
2.引導學生透過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絡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互動作用,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能力。
3.在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
4.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須具備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行為習慣。
三、教學措施
1.見物及人,以物及人。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力圖在物和人的內在聯結中,達到品德課和社會課的綜合,以實現培養兒童的完整人格的課程任務。
2.在生活事實中辨析價值。向兒童展示在他們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實,在引導兒童瞭解這些事實的同時,著力於提示它們對我們的生活可能產生的意義和價值。
3.當代生活與歷史的連結,讓兒童在現實生活中得到發展與教育,努力使兒童遭遇到的現代生活與本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相連結。
4.在個體經驗中融入人類的經驗,注重學生自己的觀察、調查、探索、感受、體驗等個體以驗的環節,促使他們透過自己的活動實現自我的人格建構。
四、教學進度
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1科技帶給我們什麼
2社會文明大家談
3健康文明的休閒生活
4學會拒絕
5不能忘記的屈辱
6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7了中華民族的崛起為
8站起來的中國人
9日益富強的祖國
10告別貧困奔小康
11開啟國門,走向世界
12到周邊去看看
13環球旅行去
14文化採風
15往後複習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