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如何在職場溝通
在職場工作中,溝通是十分重要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在職場溝通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應該如何在職場溝通,歡迎閱讀。
不要說“但是”,而要說“而且”
試想你很贊成一位同事的想法,你可能會說:“這個想法很好,但是你必須……”本來說話字字千金 伶牙俐齒的你,這樣子一說,這種認可就大打折扣了。你完全可以說出一個比較具體的希望來表達你的讚賞和建議,比如說:“我覺得這個建議很好,而且,如果在這裡再稍微改動一下的話,也許會更好……”
不要再說“老實說”
公司開會的時候會對各種建議進行討論。於是你對一名同事說:“老實說,我覺得……”在別人看來,你好像在特別強調你的誠意。你當然是非常有誠意的,可是幹嗎還要特別強調一下呢?所以你最好說:“我覺得,我們應該……”
不要說“首先”,而要說“已經”
你要向老闆彙報一項工程的進展情況。你跟老闆講道:“我必須得首先熟悉一下這項工作。”想想看吧,這樣的話可能會使老闆(包括你自己)覺得,你還有很多事需要做,卻絕不會覺得你已經做完了一些事情。這樣的講話態度會給人一種很悲觀的感覺,而絕不是樂觀。所以建議你最好是這樣說:“是的,我已經相當熟悉這項工作了。”
不要說“僅僅”
在一次通力攻關會上你提出了一條建議,你是這樣說的:“這僅僅是我的一個建議。”請注意,這樣說是絕對不可以的!因為這樣一來,你的想法、功勞包括你自己的價值都會大大貶值。本來是很利於合作和團體意識的一個主意,反而讓同事們只感覺到你的自信心不夠。最好這樣說:“這就是我的建議。”
不要說“錯”,而要說“不對”
一位同事不小心把一項工作計劃浸上了水,正在向客戶道歉。你當然知道,他犯了錯誤,惹惱了客戶,於是你對他說:“這件事情是你的錯,你必須承擔責任。”這樣一來,只會引起對方的厭煩心理。你的目的是調和雙方的矛盾,避免發生爭端。所以,把你的否定態度表達得委婉一些,實事求是地說明你的理由。比如說:“你這樣做的確是有不對的地方,你最好能夠為此承擔責任。”
不要說“本來……”
你和你的談話物件對某件事情各自持不同看法。你輕描淡寫地說道:“我本來是持不同看法的。”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詞,卻不但沒有突出你的立場,反而讓你沒有了立場。類似的表達方式如“的確”和“嚴格來講”等等,乾脆直截了當地說:“對此我有不同看法。”
不要說“幾點左右”,而要說“幾點整”
在和一個重要的生意上的夥伴通電話時,你對他說:“我在這週末左右再給您打一次電話。” 這就給人一種印象,覺得你並不想立刻拍板,甚至是更糟糕的印象——別人會覺得你的工作態度並不可靠。最好是說:“明天11點整我再打電話給您。”
不要說“務必……”,而要說“請您……”
你不久就要把自己所負責的一份企劃交上去。大家壓力已經很大了,而你又對大家說:“你們務必再考慮一下……”這樣的口氣恐怕很難帶來高效率,反而會給別人壓力,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但如果反過來呢,誰會去拒絕一個友好而禮貌的請求呢?所以最好這樣說:“請您考慮一下……”
很多人講到溝通,直覺想到的可能是要很會侃侃而談、把一群人逗得哈哈大笑,或最起碼說話要像主播一樣聲音清楚、抑揚頓挫等。 但我們發現一個對很多人而言可能是好訊息的觀點:專案上的溝通,甚至整個職場上的溝通,其實不需要你外向、能不斷說話、能有一籮筐笑話、能跟所有人瞬間打成一片。 你也不需要像電視主持人一樣語調清澈、聲音甜美、滔滔不絕。 相反的,就算你是內向沉默的人,把握住幾個重點,你一樣能在職場上溝通無礙,並促成與他人的合作。
這些重點是什麼呢?
1. 任何工作,先想利害關係人是誰,找出他們的關切議題,並主動出擊。
專案管理很重視管理「利害關係人」,也就是會因此專案執行後得益或遭於麻煩的那群人。 所以專案經理通常得在專案開始前推敲他們要什麼,以此來爭取他們的支援。
職場跟專案是完全一樣的概念。 我們的工作其實都會影響很多人。 只是大部分人往往只重視老闆或是客戶的需求。 但實際上,我們周圍有同事、上面有主管以及主管的主管、對外有客戶、對下有部屬。 這些人在工作上面就算跟我沒有直接的往來,也可能有間接上的影響。
舉例來說,小李想在內部推展一個他覺得不錯的電腦系統。 他若只思考老闆希望要什麼或這系統能對公司有什麼好處,然後以此去說服別的部門一起參與,很可能會發現自己溝通了半天別人卻要不是沒興趣、不然就是配合得很消極。
但他若願意從「其他同事」的角度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一切其實很容易理解。 其他同事雖然可能同意這電腦系統很好,可是自己得多花時間輸入一些資料,必然也會因為工作量而害怕。 最終當然大家就不會多興奮的配合這件事。
若小李能一開始就理解這心情,思考這系統對當事人本身能帶來什麼好處,並以此來做為溝通主幹。 大家理解這件事情對自身的價值,自然就會有興趣想嘗試看看了。
所以溝通協調的第一步並不在話語上,而在於情勢的分析。 搞清楚周圍每個人對自己工作影響力的大小,以及他們要什麼、關注什麼資訊,後續才能發展出對的溝通策略來。
2. 規劃與準備讓你的論點有所依據
專案管理訓練讓我學到的另一個重點,在於老闆交代工作後,先不要急著展開,而應該花些時間作思索一下整個情勢,並做出一個方便日後溝通用的規劃。 尤其在一些可能有爭議、誤解、或是需要協商之處,我們該儘量讓規劃詳盡——必須把心裡想的事情,儘量視覺化的讓別人能輕易解讀。
這在各類工作上其實都很重要。 因為大部分涉及多人的工作其實沒有絕對的單一答案。 我們的作法與看法,必然會有些人無法理解。 他們可能是沒想得周全、可能是有所誤解、可能把狀況想的.簡單,所以若我們只是口頭的去跟別人協調,希望別人照著自己的方案走,那可能兩邊毫無交集。 但若我們能提供一些書面的東西,並把工作規劃背後的原因交代清楚,大家就比較能聚焦,討論的進展也會加速的多。
舉例而言,小陳的某個工作一定得要隔壁部門派人支援。 小陳絕對不該空著手去找隔壁部門的主管來討論。 因為對方很可能不認為這工作有這麼複雜,或是不覺得這工作有這麼急迫。 但若小陳做了一些完整的分析,清楚解釋為何這工作非他們支援不可、也說明若無法獲得他們的支援狀況可能會變成如何、幾個對方可能會建議的其他選項又為何不可行。 準備各類的說明情境,並儘量圖表化、文字化、或視覺化,就能讓別人更容易理解他的論點。
別忘了,職場大部分人都很忙,唯有我們先讓別人知道自己有清楚想過這問題,並把各種狀況都事先分析過,別人才會認真以對。 而準備充分,並讓論述有所本,是溝通成敗的另一個起點。
3. 交換與平衡的能力
專案管理教大家另一個重點就是面對各類變化時,我們要從「專案金三角」上思考如何交換與平衡。 一般的工作也是一樣。 當碰到問題需要去與他人溝通協調時,我們也該優先想想有什麼交換與平衡的方法。
這意思是,解決問題總是要付出代價。 你能付出什麼代價? 你又打算付出什麼代價? 我們永遠不該期待別人「純粹的好心」。 溝通與協商順利的關鍵,在於我們有能力給予別人一些價值。 這有時候是當下的交換,也可能是從長期累積的人際撲滿中取得。